移動應用越來越普及,它似乎可以把人們日常生活、工作的種種都囊括在一部小小的手機里,其中就包括錢包功能。但是把錢包里的現金、銀行卡等支付工具,用一種新技術統統整合起來,其難度可想而知。這不但牽扯到移動應用廠商與電信運營商之間的合作,更需要各種支付手段的不斷完善和銀行等金融部門的積極配合。
應用開發商角力運營商
移動錢包的應用和NFC(近場通信技術)密切相關,通過這項技術,使用者可以用手機完成非接觸式的支付。但是,并不是只要有NFC就可以使用移動錢包了,使用者的移動終端設備還要有用來保存帳號密碼、消費記錄等隱私信息的加密芯片,用戶和NFC機器交互(包括帳號驗證信息加密等)的接口,以及一個起到天線作用的通信解決方案,這些都是移動應用開發廠商和電信運營商的爭奪熱點。
目前,谷歌已經推出了自己的數字錢包,這家搜索巨頭與維薩、萬事達、美國運通和發現(Discover)等公司簽署了協議,將谷歌錢包(Google Wallet)在這些信用卡公司的賬戶持有人中推廣使用。移動應用是谷歌所擅長的,也就是說整個移動錢包方案中的支付入口掌握在谷歌這樣的移動應用廠商手
里。
與此同時,對于移動應用廠商來說,繞開電信運營商的限制一直是個問題。目前,圍繞移動錢包的合資企業在全球各地紛紛涌現,包括沃達豐和西班牙電信在內的多家電信公司都宣布在非洲和拉丁美洲啟動移動錢包計劃。由ATT Mobility、T-Mobile USA和Verizon Wireless三大知名運營商共同創辦的移動支付公司Isis也在美國一些地區推出了移動錢包服務。
在巴塞羅那舉辦的移動世界大會上,16家大運營商宣稱欲啟動商業NFC服務,NFC不光可用于移動錢包應用,同時還可以用來發放電子票、優惠券、打折信息等,以及對汽車、居家等進行控制。這種情況下,NFC的部署需要使用手機SIM卡來作為安全控件,但蘋果和Google這類廠商更傾向于在手機上內嵌單獨部件。
Infosys公司的移動和數字業務高級負責人Kumail Tybejee表示,盡管移動錢包發展勢頭正猛,但除了在日本和韓國外,它們還沒有得到廣泛商用。Tybejee特別指出,日本在移動錢包應用方面遙遙領先,移動運營商DoCoMo公司在日本擁有5900多萬客戶,它在2003年就推出了數字錢包。但是在其他地方,移動錢包充其量只是很少人使用的新奇事物。
專家表示,移動錢包想得到廣泛采用,還需克服諸多障礙,其中最棘手的就是讓消費者改變長期以來的習慣。Tybejee表示,有幾個辦法可以吸引消費者積極接受移動錢包,其中包括根據消費者以往的購物歷史記錄,開展有針對性的促銷活動;將移動錢包與會員卡和客戶忠誠度等聯系起來;或者讓移動錢包成為進入體育館、運動場及其他場所的一種電子票券等。
銀行扮演重要角色
有業內人士將移動錢包形容為電子版的錢包,它所使用的載體芯片,可以是被安裝在手機或者其他移動設備里,也可以和SIM卡進行綁定直接使用手機帳號,或者類似網銀支付必備的各種“U盾”。
到目前為止,蘋果、Google和其他一些移動平臺運營商都在為最終用戶尋找一種綜合性的移動錢包解決方案,但這些技術出身的公司在解決方案的設計上明顯存在薄弱環節,例如在對資金流的理解和掌控方面,金融機構的優勢就很明顯。
在移動錢包領域,銀行從來都不是旁觀者。Tybejee表示,銀行可以通過幾種不同的方式參與到移動錢包領域中來。首先,銀行可以扮演“推動者”的角色,給關鍵技術投資,并且建立相關的安全標準;其次,銀行也可以積極參與數字錢包計劃,與電信公司或其他非銀行機構進行合作;再次,如果銀行缺乏扮演推動者所需的投入,但又不想被淪為局外人,銀行還可以成為“被動的參與者”;最后,有些銀行不太滿足于在移動錢包合作項目中扮演電信運營商及其他服務提供商的合作伙伴的角色,一些銀行已經開始提供自己的移動金融產品。
Tybejee指出,銀行絕不能忽視移動錢包產品,但銀行最終選擇哪一種參與形式,要取決于它的規模有多大、有多少資金可以投入其中。
Aite Group高級分析師Adil Moussa補充說,任何移動錢包項目想取得成功,關鍵要素之一就是金融機構和電信公司密切合作。在大多數國家,由于監管方面的原因,非銀行機構不可能在沒有銀行的參與下就開展移動錢包的運營,這就保證了銀行始終會在移動錢包的合作中扮演重要角色,哪家提供商想在甩開銀行的情況下單干都不現實。Isis與大通、第一資本和巴克萊的合作就表明,移動運營商愿意在移動錢包方面與金融機構進行合作,以期分得一杯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