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的審計是通過對賬簿的人工檢查來實現的。隨著計算機被廣泛地應用到企業的日常經營和管理中,信息化得以廣泛普及。在審計對象信息化的這種背景下,審計部門的作業方式必須及時做出相應的調整,而另一方面,為提高審計工作效率,利用信息技術開展審計工作成為必然,計算機輔助審計由此被廣泛應用。
數據準備是關鍵
利用計算機輔助審計主要分為以下三個步驟。
1.審前準備。在對被審計單位實施計算機輔助審計前,審計人員應掌握組織內信息系統的分布和應用的總體情況。然后,根據審計的目的和信息系統的重要性確認深入調查的子系統,同時,提出可行的、滿足審計需要的數據需求,并確定數據采集的對象及方式。最后還要選擇適用性強的審計軟件,制定審計方案、下發審計通知書等。
2.審計實施。審計的具體實施環節又可以細分為三個階段:數據采集、數據分析和審查取證。
數據采集 在審前調查提出數據需求的基礎上,通過可行的信息技術手段,如直接下載、ODBC等數據庫訪問接口或直接訪問被審計信息系統的數據庫等方式,及時獲取所需的被審計單位信息系統中的數據。
數據分析 數據分析就是應用相關審計軟件對采集到的數據進行分類、篩選、歸并、統計和分析判斷,從中查找被審計單位管理中的疑點線索,發現違紀違規問題,匯總相關數據。
延伸查實和審計取證 通過對被審計數據進行分析,有可能直接發現、查實問題,也有可能只發現問題的線索。針對不同情況,在延伸時可以采取直接或間接核查的方式取證、驗證和查實問題,生成審計底稿,以滿足審計報告的需求。
3.審計報告。在傳統手工審計的基礎上,結合計算機輔助審計將采集的數據,應用計算機進行結論性審計文檔的處理,匯總結果,形成審計報告,出具審計決定、審計意見書等。
審計軟件要跟進
隨著企業管理信息化不斷的提高,作為企業監督的審計部門應大力推動計算機輔助審計工作的進程,提高計算機輔助審計在審計中的利用效率,加大計算機輔助審計的程度和范圍。具體應在以下幾個方面下功夫。
1. 加強計算機輔助審計的立規和理論研究。要加快計算機輔助審計立規進程,盡快出臺關于計算機輔助審計的行業標準與實務指南,以規范計算機輔助審計工作,維護審計的獨立性、客觀性和公正性。在準則上確定審計機構和審計人員有權審查被審計算機信息系統的功能與安全措施,有權利用網絡和審計軟件進行審計。同時,我們應不斷總結計算機輔助審計的經驗與做法,開拓理論研究的新領域,特別是對輔助審計的審計對象、審計方法、審計線索、審計技術的研究。
2. 促進計算機輔助審計軟件的集成化、多元化。要推動計算機審計的發展,一項重要的工作是要提高審計軟件的質量和實用性。當今計算機技術發展非常迅猛,現代審計也在不斷發展,我們要根據不同信息化系統,研制適合不同計算機平臺和運行環境以及適合不同審計內容的計算機輔助審計軟件,特別是對ERP系統應進行專用審計軟件的研制開發。
3. 創建審計分析數據倉庫。數據倉庫是進行多角度數據分析的基礎,數據倉庫中的數據結構是面向數據分析設計的,采用數據倉庫技術能夠從系統中獲取關鍵業務數據,同時,建立多層次多角度的分析體系,可以輔助發現問題和鎖定審計重點。
4. 要求使用審計通用數據接口。所謂審計接口,簡而言之是指從被審計信息系統向審計應用系統傳送審計信息的規范和程序。在制定計算機輔助審計實施規范和細則時應明確對重要的被審計單位的信息系統,要求使用審計通用數據接口;對涉及經濟和會計業務處理的信息系統,要求為經濟監督部門提供數據接口,以便于今后計算機輔助審計方法的應用和審計信息化建設能順利實施。
5.加強專業人才的培養。傳統審計向信息化環境下審計的轉變是發展的必然趨勢。信息化環境下要推動計算機輔助審計的發展,必須加強計算機審計專業人才的培養,以適應審計信息化的要求。對專業人才的培養,既包括對審計人員計算機知識的培養和財務知識、審計知識的更新,也包括對計算機專業人員財務知識、審計知識和計算機知識的更新,促進兩者真正適應信息化的需要。
計算機是審計人員提高審計效率和提高審計質量的最有效輔助工具,是現代審計人員完成審計任務所不可缺少的幫手。隨著計算機技術、審計理論與技術的突飛猛進,計算機輔助審計技術必將得到更廣泛的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