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目的 回顧性研究手術麻醉后轉運中并發癥的防治。 方法 通過對19 700例手術麻醉患者轉運過程中發生呼吸心跳驟停及低血壓等并發癥分析整理。 結果 發生心跳驟停3例、呼吸抑制7例、嚴重低血壓13例、躁動不安18例,分析其原因并提出防范措施。 結論 建立麻醉恢復室(PACU)及加強規章制度,重視術后安全護送是提高手術麻醉質量的關鍵,同時加強麻醉手術后轉運監測,從而提高手術麻醉的安全性。
[關鍵詞] 手術患者;麻醉;轉運中并發癥;防治
[中圖分類號] R197.3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673-9701(2012)34-0154-02
任何需要麻醉的手術結束后,停止應用麻醉藥,切斷監護儀,患者被送至術后重癥監護室(ICU)、麻醉后監護病房(PACU)或直接送病房[1]。在此轉送過程中,偶爾出現呼吸循環系統的潛在的并發癥,并致死致殘率也相對較高。重大心血管手術;一般清醒或麻醉狀態下,直接送至術后重癥監護室,繼續監護治療。由于行此種手術的醫院專業性強,一套專業人員監護下;通過安全“快通道”護送,出現意外率低。而其他全麻或神經阻滯下進行的手術患者清醒或未清醒狀態下,自主呼吸恢復之后直接轉送患者,尤其未設蘇醒室或基層醫院因條件及各種原因引起出現意外率較高。預防或發現并發癥,及時處理不會造成嚴重后果。本文現將回顧性地安全護送的體會總結如下。
1臨床資料
2009年8月~2012年7月本院共手術患者19 700例,其中硬膜外麻醉908例,全憑靜脈麻醉9 980例,神經阻滯387例,腰硬聯合麻醉7 930例,局部麻醉495例。合并癥:糖尿病20例,原發性高血壓147例,冠心病50例。年齡最小1個月,年齡范圍1個月~92歲。
2 結果
心跳驟停3例(0.015%)。單純呼吸道梗阻呼吸抑制7例(0.037%)。嚴重血壓下降13例(0.066%)。躁動不安18例(0.091%)。另有途中患者清醒之后(腦外傷患者)自己拔出氣管導管及輸液管9例。見表1。
3并發癥原因分析及防范措施
3.1并發癥原因
3.1.1醫院方面 1)未設術后監護病房;2)未設護送患者的“快通道”,如(專用電梯);3)未提供護送設備(包括推車、搶救用品及監護儀);4) 規章制度不健全。
3.1.2 護送人員方面 1)重視程度不夠(患者未達到離開手術室及PACU的標準);2)讓無經驗、初學者護送;3)未帶搶救設備及藥品;4)人員之間合作不協調等。
3.1.3 患者方面 1)有潛在的內科重患疾病(如心梗、心律不齊、內分泌疾病);2)影響呼吸及循環的外科手術(如口腔耳鼻喉手術)。
3.2 安全護送措施(并發癥的防治)
3.2.1詳細評估患者 重點監測意識、瞳孔、生命體征等變化,評估能或達到離手術室及蘇醒室標準。
3.2.2備齊搶救藥品及物品 如解除呼吸道梗阻口咽通氣道、喉罩、面罩、簡易呼吸器、氣管導管及喉鏡、簡易吸痰器,必要時帶監護儀;搶救藥品如腎上腺素、利多卡因、多巴胺、阿托品等。
3.2.3護送 護送麻醉醫師是應本患者的麻醉者,最好親自送,因其最了解患者的術前術中情況及用藥情況(包括麻醉藥及治療藥),對途中發生情況有預見處理能力。其他人替送也應為具有執業證件及處理能力的麻醉師,而且把術后護送與術中一樣同等重視。
3.2.4各科全力合作 開通綠色通道,各科全力合作,護送前通知相關科室,并匯報病情,預先取得聯系,盡可能縮短等待時間,以免延誤病情[2]。
3.2.5護送前患者的準備 患者神志清醒,生命體征平穩,如果未清醒,呼吸循環平穩,呼吸道通暢,口腔及氣道內無痰、分泌物及嘔吐物。帶氣管導管者,送前吸痰。必帶一條有效靜脈通道,應急情況下確保順利給藥。檢查各引流管,倒掉引流液,病情允許夾管的盡量夾管,不允許夾管的要保持引流的有效性,防止倒流[3]。頸椎骨折的應用頸拖固定(搬運時注意頸椎的保護)。護送前充分鎮痛、鎮靜,以免煩躁。
3.2.6意外情況的應急處理 急性呼吸道梗阻時清理呼吸道堵塞物,扣面罩,放口咽通氣道,給氣(直接吹氣或用簡易呼吸器吹氣)。效果欠佳者,氣管內插管。心跳停時按心肺復蘇處理,同時找其他人員幫助或指導。對躁動的患者扶送者的團結合作及家屬的配合是關鍵。認真做好交接,護送麻醉醫師把患者護送之后,向病房主治醫師、護士及家屬認真交接,尤其神志不清、帶氣道通常工具的、老年幼兒及循環不穩定者,更認真交代注意事項。
4討論
麻醉手術后患者的轉送過程是麻醉后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呼吸抑制是麻醉蘇醒期或轉送中最常見的嚴重并發癥,絕大部分與氣道梗阻、通氣不足和低氧血癥有關,并主要發生在全身麻醉后,因患者的生理解剖關系及麻醉性鎮痛藥、肌松藥的殘留作用,嘔吐誤吸等引起急性呼吸道梗阻或呼吸暫停、缺氧、甚至心跳驟停。循環系統常見的有低血壓、心律失常等。
術后血壓的波動或患者心臟本身的潛在疾病(如冠心病、高心病)引起心律失常甚至心跳驟停。如果得不到及時處理,失去寶貴的搶救時間,心肺復蘇成功也可能導致腦死亡甚至成為植物人。全麻后躁動多因術后鎮痛不完善、患者術前有精神疾病、小兒、酒后、腦外傷、嚴重創傷等術后蘇醒階段容易躁動不安。護送途中易引起墜床、墜車,導致二次受傷。煩躁不安精神錯亂拔掉輸液管、氣管導管、引流管、導尿管、危及生命安全。因此,麻醉醫師護送患者時,按規章制度,重視護送過程。途中一旦發生意外及時果斷處理并求助,抬患者頭部時,注意氣管導管的脫出、扭曲及頸椎的保護。對于危重患者護送中應監測血壓、心率及SpO2,以確保護送患者安全,不容忽視。現代醫療環境醫患關系緊張,麻醉醫師與手術室護士、手術醫師密切協作陪送患者,只有這樣才能及時發現和治療,因此團隊默契配合是安全護送的前提和保障。
[參考文獻]
[1] 岳云. 摩根臨床麻醉學[M]. 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 2007:4,839.
[2] 潘春風. 重型顱腦損傷患者的院內安全護送[J]. 浙江創傷外科雜志,2010,15(3):405.
[3] 王丹風. ICU患者院內行CT檢查途中的安全護送[J]. 南方護理學報,2005,12(10):35.
(收稿日期:2012-1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