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份芝加哥主要農產品期貨價格普遍上揚。其中,大豆期價一路攀升,3月合約2月29日收于每蒲式耳13.135美元,至5個月以來新高,全月累計上漲1.145美元,漲幅為9.5%。玉米、小麥期價先抑后揚,漲勢明顯。玉米3月合約29日收于每蒲式耳6.565美元,累計上漲0.175美元,漲幅為2.7%。小麥3月合約收于每蒲式耳6.6425美元,累計上漲0.2525美元,漲幅為4%。
支撐當月芝加哥農產品期貨價格上漲的主要因素有三個。一是極端天氣對全球糧食市場影響顯著。由于南美天氣炎熱干旱、歐洲及黑海地區出現嚴寒,導致玉米、大豆、冬小麥和油菜籽等農產品減產的預期上升,芝加哥期貨交易所玉米、小麥、大豆期價延續了1月底的漲勢。目前,南美玉米和大豆單產下降基本已成定局,最新出爐的美國農業部報告已下調南美大豆和玉米的產量。二是去年世界經濟下滑致使對農業的投入降低,農產品產出減少。即使在需求不變的情況下,玉米、大豆等農產品供需格局依然偏緊。美國玉米、大豆現貨市場價格堅挺,均為農產品期價提供了支撐力量。三是希臘通過財政緊縮方案顯示歐債危機有望緩解,市場預期全球各主要經濟體貨幣政策將有所松動。當月公布的英國、美國制造業數據令人鼓舞,市場樂觀情緒明顯增強,美元匯價下滑,股市普遍上揚,原油及貴金屬市場漲勢明顯,這些因素都帶動了農產品期價的上漲。
具體而言,大豆期價當月大幅攀升的主要因素是:1.市場需求旺盛,美國中西部地區大豆現貨基差報價穩中有升;2.美國大豆種植面積縮減,美國農業部降低美國大豆期末庫存預估值;3.南美因旱情持續而導致大豆減產,美國農業部2月農產品月度供需報告將南美大豆產量預測數據下調了近600萬噸,其期末庫存也被調減315萬噸,從而意味著這部分市場需求將轉移至美國市場,對芝加哥農產品期價無疑是利好消息。
玉米期價上漲的主要因素是:1.市場看好美國玉米出口前景。2月美國農業私人出口商向埃及售出24萬噸玉米,向韓國售出13.2萬噸玉米,向墨西哥售出將于2012至2013市場年度交貨的12萬噸玉米。據美國農業部2月農產品月度供需報告顯示,美國玉米出口預估值為17億蒲式耳,較1月上漲3%;美國玉米期末庫存則從1月預估的8.46億蒲式耳下調至8.01億蒲式耳。2.阿根廷今年的玉米產量預估值被下調15%,至2200萬噸,一家私人研究機構甚至預計今年阿根廷玉米產量將低于1900萬噸。3.烏克蘭谷物交易商應烏克蘭政府要求,同意將今年2月至7月的小麥出口量限制在170萬噸,以保證國內市場供應。由于烏克蘭小麥是美國玉米在國際飼料市場上的勁敵,烏克蘭小麥出口受限成為當月玉米期價上漲的主要推動力之一。
小麥期價上漲的主要因素是:1.歐亞大陸遭遇極端天氣,法國、波蘭、俄羅斯、烏克蘭及黑海沿岸其他國家的小麥生產受到嚴重影響;2.美國農業部2月農產品月度供需報告顯示,2011至2012市場年度美國小麥期末庫存預估值由1月的8.7億蒲式耳下調至8.45億蒲式耳;3.市場投機因素凸顯,2月初小麥市場上基金持有的凈空頭倉位接近歷史新高,可能出現的大規??疹^回補,從而為小麥期價提供了上升動力;4.埃及購買18萬噸美國小麥的利好消息對市場情緒有明顯提振。
市場分析人士認為,世界農產品供需格局偏緊,將成為后市農產品走強的有力支撐,但農產品期價能否出現大幅上漲行情,還有賴于宏觀環境發展趨勢。歐債問題如能逐步解決,將成為向上拉動的力量。另外,本年度是歐美一些大國的選舉年,通過寬松貨幣政策營造經濟增長的格局或將延續,美元長期弱勢并未結束,因此,在未來一段時間,農產品期價仍將繼續走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