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人們物質水平的不斷提高,對住宅的空間和平面要求也隨之提高。在傳統框架結構中,普通剪力墻結構、露柱、露梁等,嚴格分隔和限定了現代化住宅的發展需求。本文分析短肢剪力墻結構的優點、缺點、設計規定、抗震薄弱環節和概念設計等若干問題。
關鍵詞:短肢剪力墻 結構 設計
中圖分類號:TU39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2)09(c)-0061-01
隨著房地產事業的發展,中小高層住宅式建筑物越來越多,為滿足建筑發展的需求,許多建筑結構的設計都選擇短肢剪力墻。在布置結構時,通過分戶墻、山墻、電梯間來進行部分剪力墻布置,其它則布置成短肢墻,這樣既可使臥室和廳之間無突出柱和梁,也可對墻體位置進行調整,以滿足現代居住空間的靈活性和空間性,實現經濟合理的同時,又符合抗震預防的要求。
1 短肢剪力墻結構優點
針對高層住宅選擇框架結構,由于柱出現局部突出,而嚴重影響了結構美觀效果與平面布局。選擇一般的剪力墻結構,難以符合停車場、地下通道等公共設施使用的需求。而針對小高層住宅建筑而言,選擇小高層可加大結構剛度,同時也加大有效質量,以增加較大的抗震作用。短肢剪力墻則依靠自身平面具有靈活性,對結構進行調整,以達到理想的剛度,從而使剪力墻結構形成一種短肢體系。通常將截面高度同厚度比值在6~9的剪力墻稱為短肢剪力墻,有“+”、“T”、“L”、“一”等字型,短肢剪力墻具有以下優點:
(1)由于較短的墻肢,可調整性、靈活性較強,極易滿足建筑平面與空間的布局需求。(2)墻數量和長度可自由確定,主要根據抗側力的要求來確定,同時也可利用不同的布置與尺寸,對剛度中心位置進行調整。(3)短肢剪力墻的造價相對較低,符合建筑節能設計的要求。(4)開洞口較大,建筑可取得良好的通風、采光效果,輕質砌體可取代剪力墻,降低結構的整體剛度和自重,減輕地震的作用。(5)較大的墻肢高寬,在水平荷載作用之下,墻體破壞屬于外彎曲破壞,形成延性破壞。(6)連梁跨高比較大,主要是彎曲破壞,處于地震作用下,連梁兩端首先出現塑性,具有較好的耗能性。(7)剪力墻設計較為合理,可充分發揮墻的承載力,對結構重心、質心可靈活調整。
2 短肢剪力墻結構缺點
短肢剪力墻同一般墻體對比,具有許多的優點,但同時它也有自身的不足。
(1)由于較薄的墻肢厚度,通常在200mm左右范圍,在梁和墻的連接處,存在有暗柱、端柱或翼墻豎向鋼筋的影響,導致相連接的梁無法達到設計所需的寬度,梁的強度可能存在缺陷。(2)短肢剪力墻若存在較短的墻肢,墻肢與異形柱的受力性能較為接近,不利于截面抗扭。(3)因現代化建筑的需求,許多建筑設計中都設置有地下車庫、商業用房等底層大空間設施,針對短肢墻體結構來說,落地的墻肢,影響了車輛的流通,需要增設有結構轉換層。(4)針對住宅建筑來說,開間和進深均較小,短肢剪力墻所形成梁跨也較小,受力性能在框架梁、連梁之間。根據規范而言,現行的設計軟件較為落后,無法滿足設計需求。同時,短肢剪力墻在一定程度上對抗震體系有著不利影響,特別是高地震區域,不可盲目選擇短肢剪力墻,尤其不可過分使用框肢的短肢剪力墻。
3 短肢剪力墻結構設計的一般規定
(1)結構布置。在布置短肢剪力墻結構時,通常要遵循以下原則:選擇適中數量的短肢墻,符合抗側力需求、豎向荷載需求。盡量均勻分布好短肢墻,不宜存在較大差異的軸心應力。若存在平面凹凸較多、風力較大、抗震需求時,在凸部分、角點處、平面外邊緣,必須布置有短肢墻,以使其平面剛性和整體性達到要求。必須拉直和對齊各短肢墻,使其同連梁形成連續跨數多、規整的抗側力片。若不能完全實現時,可允許在局部范圍內錯開,短肢墻同兩方向的梁進行連結,盡量在墻肢豎平面內布置連梁,控制連梁寬度等同于墻肢厚度。控制墻肢的厚度,不宜過厚,間隔墻表面盡量少凸出或不凸出,也不應太薄,以便于穩定和施工,通常選擇300mm、250mm或200mm為宜,可部分布置混合、較長的異形柱和墻。(2)適用高度。針對7度地震的抗震設計,最大高度可達100m,60m為8度,9度A級高層建筑、B級高層建筑,可選擇筒體,不應選擇短肢剪力墻。(3)軸壓比限值。若剪力墻的軸壓較大,則延性較差。主要原因是由于剪力墻處于壓彎狀態,受壓的區較高,呈現小偏心狀態,因此要對軸壓比進行限制。對延性進行改善,處于重力荷載作用下,短肢剪力墻的軸壓比值進行改善。抗震等級處于1、2、3時,軸壓比值不宜大于0.5、0.6和0.7,針對端柱、無翼緣且為一字型的短肢剪力墻,因延性較差,也相應降低0.1的軸壓比限值。(4)肢厚比限值。若結構墻肢的肢厚比較小,強度儲備也較小,結構墻肢的強度儲備充足、肢厚比較大時,安全性則較好。由于不能充分發揮材料特性,經濟性較差。站在結構綜合性角度來說,在6~7范圍的肢厚比值時,短肢剪力墻的性能較好,具有一定程度的能力儲備,可比較充分發揮材料性能。(5)連梁的跨高比限值。若連梁的跨度較小,短肢剪力墻的極限荷載、荷載和開裂荷載屈服則較大。尤其是連梁處于一定小值的跨高比時,逐漸減小增大幅度,連梁的跨高比值大約在1.5左右,則短肢剪力墻具有較好的綜合性能。(6)根據抗震等級進行劃分。若建筑的高度越高,地震的反應也就越大,同時需要較高的抗震要求。因此,通常采用抗震等級進行設計。
4 短肢剪力墻結構概念、抗震薄弱環節設計
短肢剪力墻結構是指處于框架-剪力墻結構與一般剪力墻結構之間的結構形式,角點處、平面外邊緣、一字型短肢墻和連梁是抗震的薄弱環節。若存在扭轉效應,建筑的角點處、平面外邊緣會先裂開。若處于地震作用狀態下,高層結構主要是整體彎曲變形,短肢剪力墻由于截面面積在逐漸減小,而承受的豎向荷載較大,導致嚴重破壞,特別是一字型墻肢破壞最為嚴重。由于短肢剪力墻的墻肢剛度逐漸減小,同短肢剪力墻相連接的連梁,同普通框架梁較為相似,增大了受剪破壞的幾率。所以,進行短肢剪力墻的結構設計時,必須考慮上述薄弱環節,強化抗震構造設計和概念設計。
5 結語
短肢剪力墻未單獨劃分為一種結構類型,只是作為剪力墻結構的一種特殊形式,由于短肢剪力墻可調整性、靈活性地布置墻肢,使其成為剪力墻最為理想的經濟指標體系。在短肢剪力墻設計時,必須充分考慮結構的整體性、受力變形特征,進行概念設計,制定相應的抗震措施,以確保結構的抗震性能和整體性。
參考文獻
[1] 董海棉.高層建筑短肢剪力墻結構設計[J].甘肅科技,2009(10).
[2] 張立軍.小高層住宅短肢剪力墻結構設計[J].江西建材,2011(3).
[3] 汪惠健,樓旭俊.建筑工程短肢剪力墻結構設計[J].科技與生活,20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