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 目的:觀察糜蛋白酶去除褥瘡創口分泌物、促進愈合的治療效果。方法: 抽取41例患者的48處IV期褥瘡。隨機將24處褥瘡列為對照組,采用常規清創術加常規護理、消毒方法,研究組24處褥瘡采用常規清創術加糜蛋白酶進行外敷換藥,比較2種方法去除壞死組織、膿液的效果。結果: 研究組創口膿液清除效果較對照組好,對照組清創后有10例膿液減少一半以上,而研究組有23例膿液減少一半以上。經統計學處理,2組數據具有顯著性差異(P<0.05 ) 。結論:糜蛋白酶清除褥瘡壞死組織和分泌物迅速、徹底,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關鍵詞 褥瘡 糜蛋白酶 清創術
中圖分類號:R632.1; R473.6; R456.3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6-1533(2012)23-0017-02
褥瘡是局部組織長期受壓,使該處持續缺血、低氧、營養不良而導致的組織潰爛、壞死,若未及時處理則會引發骨髓炎、化膿性關節炎、蜂窩組織炎甚至敗血癥,嚴重威脅患者的健康和生命。根據NPUAP 2007壓瘡分期法,共分VI期。IV期是一個比較關鍵的時期,若清創徹底、及時,褥瘡完全恢復的可能性很大,反之若清創不理想,壞死組織覆蓋在創面上影響血液循環,新的肉芽組織無法生長,會導致創面難以愈合甚至危及生命。本研究將糜蛋白酶清創法與常規清創法治療褥瘡的效果進行比較,報告如下。
1 臨床資料
本組29例住院患者,共48處褥瘡(入院時帶入),均為IV期褥瘡。其中患有 2處褥瘡者5例,3處1例,1處35例。褥瘡部位:足跟 8處,骶尾部27處,左髂部5處、右髂部6處,背部2處。
2 方法
2.1 分組
將全部患者48處褥瘡隨機分為 2組,對照組和研究組各24例(對照組2處褥瘡者3例,1處18例;研究組2處褥瘡者2例,3處1例,1處17例) 。
2.2 常規清創護理
對照組第1天按常規方法進行清創,即用生理鹽水清洗創口后,用剪刀剪除已變白或變黑的壞死組織,再用苯扎溴銨酊消毒、生理鹽水沖洗,并覆蓋包扎;以后每天僅用苯扎溴銨酊消毒、生理鹽水沖洗,并覆蓋包扎,5 d后觀察評估分泌物清除情況。
2.3 糜蛋白酶清創
研究組同樣第1天先用生理鹽水清洗創口及用剪刀剪除已變白或變黑的壞死組織,再用生理鹽水5 ml 稀釋糜蛋白酶2支(4 000 U/支)將紗布浸透貼于創面上包扎;以后每天用生理鹽水5 ml 稀釋糜蛋白酶2支(4 000 U/支)將紗布浸透貼于創面上包扎,5 d后觀察評估分泌物清除情況。
2.4 療效標準
以5次清創后分泌物減少1/2以上為有效,去除不足1/2為無效。
3 結果
采用糜蛋白酶清除褥瘡壞死組織、膿液效果明顯優于常規法,P<0.005。本組使用過程中未發現糜蛋白酶發生不良反應的病例,2組清創效果比較見表1 。
4 討論
4.1 治療原理
褥瘡是皮膚或皮下組織由于壓力、復合剪切力、摩擦力作用而發生在骨隆突處的局限性損傷。褥瘡形成過程中,首先表皮潰爛,是由于皮下組織長期受壓后血液循環障礙,供血不足,導致缺血壞死、潰爛,壞死組織覆蓋在肌層上,影響下層肌肉組織的肉芽生長。糜蛋白酶臨床上用于治療感染壞死性創面,能促使壞死的脂肪和蛋白質液化,加速其清除,從而達到凈化感染創面,促進新生肉芽組織生長的作用,與抗生素同時應用可治療各種外科炎癥、潰瘍、膿腫等。
4.2 治療優點
用糜蛋白酶清除褥瘡創面,以使腐爛組織和膿性分泌物消失、暴露新鮮肉芽組織為治愈標準。本組大部分褥瘡采用此法后,一般4~5 d 痊愈。因糜蛋白酶治療褥瘡時創面不得有未凝固血液(因其遇血液迅速失活)故兩組患者用鑷子、剪刀剪除壞死組織時均在創面不出血的情況下盡量清除壞死組織。此外,糖尿病患者抵抗力低下,傷口難以愈合,所以不能輕易切開皮膚;合并低蛋白血癥的患者肌肉生長緩慢,清創時不能剪太多,以防流血不止,而用糜蛋白酶水解皮下壞死組織后,再用呋喃西林引流,可促進創面快速愈合。
4.3 注意事項
據報道,少數人外用糜蛋白酶可出現惡心、嘔吐、腹瀉、皮疹等不良反應,嚴重肝病、凝血功能低下及過敏體質者禁用。糜蛋白酶水溶液極不穩定,配制后約1 h開始失效。所以臨床使用必須現配現用,甚至可將安瓿中的無菌冷凍干燥結晶直接敷于創面。治療組有1處褥瘡經糜蛋白酶治療無效,因患者不能進食,家屬又拒插鼻飼管導致患者嚴重營養不良、低蛋白血癥,全身水腫。綜上所述,糜蛋白酶清除褥瘡創面壞死組織和分泌物迅速又徹底,較常規方法療效好,且花費不多,特別適合較深的傷口及合并有糖尿病的患者,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收稿日期:2012-0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