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A股市場目前做多的呼聲很高,但是,市場本身的表現與這種管理層預期的做多并不匹配。市場當前的交投情況,并沒有比降息前有多大的改善,無實質的新增資金進場是肯定的,盡管人們看到的是中登公司宣稱社保有新增開戶,但我們從市場的交易狀況看,并沒有看到明顯的集團性資金進場的跡象。從央行降息之后,人們一度以地產板塊作為多頭旗幟,但是,從地產板塊指數的走勢看,也就是向上方密集成交區下沿略作回試,總體上并未出現人們預期中的強勁上行行情。
其實,從目前的各板塊指數的表現看,市場多頭所能調動的部隊并不多。銀行類金融股因歐債的不確定性,仍然存在著風險敞口而無力上拉。煤炭、鋼鐵、有色等權重股,受制于社會需求下降,業績有繼續滑坡之勢,本身亦無做多動力。此前的價值投資口號,令大量的資金沉淀于大盤權重股中,造成短期市場存量資金活力下降。當市場走勢變差之后,它們對市場所形成的負壓將不可小覷。目前仍在高位盤桓的券商與保險類權重股,短期上行已呈縮量之勢。從小結構觀察,保險類指數存在獲利回吐壓力,如果后市出現下壓,則對大指數上證指數會形成新的負壓,中短期內如果僅看上證指數,那么市場的情況是不容樂觀的。
今年以來,一批成長股完全不理會大指數漲跌而一路上行,本身有著其合理性。我們注意到它們的特征,多是不受周期影響的中小市值成長性明確的品種。在這上面的建倉操作并不容易,它不可能在大指數環境變差時,就輕易減掉倉位。所以,操作時可能更多地要考慮對沖大指數下行的風險。對沖的手法很多,如果不能開期指對沖,是可以以分級債基對沖的。而對沖的目的,只是為了保護成長股在上行趨勢中,不會因大指數下行而受大的影響。我們認為,短期市場如果大指數下行,則市場存量資金必然會溢出,并向有成長潛力的中小市值的成長股遷徙。作這樣判斷的原因在于,目前大指數與小指數的波動結構是有差異的。大指數上證指數6月8日的低點上行非推動,決定了它只是一個反彈結構,未來的合理預期,是應該再度擊破6月8日的低點。中觀層面上看,這個結構即使下破3月末低點,也在合理預期之中。而與此同時,小指數則在一上行反彈結構中,雖然上行也非推動,但從籌碼分布的情況看,無論是中小板綜指,還是創業板指,情況都遠好于上證指數。所以,僅僅以上證指數的結構論多,是很難將市場的整體輪廓描述清楚。
鑒于當前的市場狀態,我們認為,短期活躍的市場資金仍然會在中小市值品種中做多,而在權重股方向選擇觀望。從整個市場板塊看,目前以中草藥板塊的做多動力最足,而地產、保險金融等權重板塊如若出現停滯,多頭的熱情會慢慢被消耗。市場將從此前降息后的全面看好,轉向局部板塊的看好。而這樣的狀態反映在市場中,就是指數出現緩慢下壓,一批個股出現良好的上行。如果一味地以大指數上證指數作為操作的參照物,那在市場中將無所事事。
總體上我們認為,中短期的市場仍然處于結構性調整之中,而在8月中旬之后到10月的一段時間里,政策面相對的寬松以及外圍歐債形勢的好轉,可能更有利于做多。而在目前的情況下,保持成長性明確的成長股倉位,作部分指數下行風險對沖,可能是更好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