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雖然6月份,國內球迷的目光大都轉向了歐洲杯,但我們的中超聯賽還在繼續。中超賽場上,本賽季最大的黑馬杭州綠城,從連續五輪不勝到四連勝,成為聚光燈下的焦點。而這一切都離不開主教練岡田武史,中央電視臺體育頻道還特意播出《岡田武史在中國》的紀錄片。
作為杭州綠城最大贊助商的綠城中國,今年以來卻經歷著痛苦的轉變。年初,它遭遇“綠城破產”傳聞,6月8日又宣布獲得香港地產開發商九龍倉近51億港元策略入股,交易完成后,九龍倉將持有綠城中國24.6%股份,成為綠城中國第二大股東。而綠城中國的掌門人宋衛平的股權將進一步稀釋至25.45%。
開發商風光不再
上半年,在經歷賣地、賣項目、賣股權之后,宋衛平首次對外界坦承:“這次調控對綠城來說,幾乎是滅頂之災,主要是沒預測到調控的長度和深度。我個人是有責任的,需要檢討,早知道有些地不買,有些資金準備得好一點。”
3年前還與萬科爭老大的宋衛平,經過危機洗禮之后,正式宣布告別高負債時代,并將穩健和安全放在了第一位。綠城的斷臂求生,被稱為“最受傷的開發商”
杭州綠城境況只是眾多開發商的一個代表,但宋衛平還是很幸運的,最起碼他在最后融資成功。就在綠城中國和九龍倉簽約的前兩天,包頭最大房地產企業鼎太置業的董事長魏剛,在包頭市東河區一家酒店上吊自殺。據媒體報道,魏剛通過各種渠道,融資欠款至少7億元,單筆借貸最高達1. 2億元。可以想象,如果沒有九龍倉的注資,宋衛平現在的日子恐怕很難過。
巨額融資欠款,或許是壓垮魏剛的最后一根稻草。其實從年初開始,就不斷有開發商“跑路”的消息被媒體廣泛報道,而房地產開發商資金普遍吃緊,也是路人皆知的事情。在銀行貸款減少的情況下,資金需求量大的房地產業把目光瞄向了民間借貸市場,通過大舉借貸,來補充短期流動資金之需。然而,在后續資金無法跟上的情況下,一些開發商選擇“跑路”,普通投資者就成了最后的替罪羔羊。
在《岡田武史在中國》節目最后,編導總結岡田武史走了一條從追求理想到向現實妥協,再到理想的道路。不知道曾立志蓋好房子的宋衛平是否在經歷陣痛之后,也能夠帶領綠城中國走出泥潭?我們拭目以待吧。
松綁和堅持的博弈
2011年年底,佛山這個三線城市曾經“風光”了一把,那是因為佛山市住房和城鄉建設管理局通過官方網站,發布樓市調控新政,宣布放寬限購政策,使它成為全國首個公開宣布放寬限購的城市。但12小時后,佛山放寬樓市限購新政被緊急叫停,來了一個“半日游”。
你番唱罷我登場。今年年初,蕪湖市政府公布了一份名為《關于進一步加強住房保障改善居民住房條件的若干意見的通知》,宣布對購買首套房進行補貼。但好景不長,蕪湖的房地產新政只堅持了3天,這場鬧劇就戛然而止。
在蕪湖房地產新政被叫停不久,離蕪湖350公里的上海便按耐不住,推出二套房政策,但執行一周就被叫停,與蕪湖新政一樣的結局。
在國家調控的這風口浪尖,住建部屢次強調限購不松動,以遏制地方層出不窮的新政。對于一些城市自動松綁樓市,相關專家指出:“這是地方政府和中央的博弈。在地方政府財政收入中起支撐作用的房地產業,在限購政策實施后,成交量大幅減少,資金鏈緊張,繳給政府的稅自然大幅減少。最為關鍵的是開發商沒有錢從政府手中去拿地。”
在“穩增長”的壓力下,一些地方政府不惜冒險一試,但最終結果都以鬧劇收場。
轉機OR曇花一現
年冬天房地產企業開始進入冬天,房價在今年上半年仍無起色。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房價整體下降1.44%。房價的下跌,伴隨著成交量的下降,二手房交易量更是大幅萎縮,受沖擊最大的房產中介曾一度出現倒閉潮,一些連鎖中介選擇關閉部分門店,來應對限購的影響。
當然,地產商也沒有閑著,買房送車、買房送物業、買房送戶口、打折促銷……各種手段輪番登場。房地產業的宣傳,雖然看上去笑靨如花,但仍避免不了“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的尷尬。
除了開發商,不爽的還有那些高價買房的業主,雖然有不少是自住需求,但每天看著自己的房子縮水,也很無奈,甚至出現在房價下降后,打砸售樓處的不理智行為。
在今年的“兩會”上,代表、委員們對于未來房價的走勢,也是看漲少、看跌多。開發商看似已經毫無希望,但最近這一切好像出現了轉機,“千人購房潮”、“排隊買房”等字眼又出現在媒體的報道中,任志強“明年3月還會漲”的言論,更是火上澆油。
今年5月,北京樓市成交回暖,二手房成交量突破1 . 2萬套,恢復到調控前的水平,其中成交總價在100萬至150萬元的住房占比由去年同期的22.6%上升至30.5%。此類住房正是樓市剛性需求的關注對象,也成為今年北京樓市“紅五月”的主要支撐力量。
但這與開發商有意無意制造恐慌情緒,推波助瀾分不開。譬如,6月12日央行發出142號文件,對降息做出若干部署,但偏偏有開發商不無夸張地宣稱,“央行特急文件:房貸最低7折。”似乎文件僅為房貸而發。在開發商鼓動“陰謀”下,聽說已經看了半年的房價的一些剛需購房者最近也準備買房了。但到底真的是轉機,還是曇花一現?這一切,只有時間老人能夠告訴我們。
“每個人都在盲人摸象”
“面對資金和財務壓力,房企以價換量,帶動成交,因此很難將‘千人購房’、‘漏夜排隊’現象視為樓市觸底的標志。”業內人士認為,“一方面是開發商果斷降價跑量,從而帶動成交,另一方面不排除只是開發商‘自演自導’的假象而已。因此,對于‘千人購房’等現象,更應該從營銷手段的角度去判斷。在目前的市場行情下,開發商傾向于營造一種市場快速回暖的跡象。”
北京貝塔咨詢中心通過對50家重點上市公司財報研究發現,目前已經有六成房企突破了財務安全底線。咨詢中心合伙人杜麗虹說:“地產金融風險已經超越地產市場風險,成為下一階段地產企業面臨的最主要風險。”
“多數人都存在利益驅動下,繼續‘永遠繁榮’的一廂情愿思維,這是房價調控的最大障礙。”業內人士指出。中原地產華北區域董事總經理李文杰更是感慨地說:“現在的樓市缺乏穩定的市場規則,難以預期,每個人都在盲人摸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