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年以全國高考色彩第一名的成績進入中央工藝美院學習的汪邦頂,主修的是設計專業,出于拓展設計觀念的需要,汪邦頂投身于收藏世界之中。對于收藏的雅趣雅玩,汪邦頂推崇“文人畫”,認為其是中國文化的集大成者,依托專家團隊的支持,更依靠自身的學習與研究,汪邦頂在收藏的過程中,享受著對文人畫逐步認識的心得。
經常聽到一些藏家的收藏起因或是個人愛好或是壓力轉移,或是陶冶性情亦或是投資沖動,而汪邦頂的收藏起因卻顯得有些與眾不同。除了幼嗜藝術的原因,其一個重要原因是為了開闊自己的知識與眼界,從而更好地完成自己的設計師的本職工作。
當年以全國高考色彩第一名的成績進入中央工藝美院學習的汪邦頂,主修的是設計專業,在當時設計師稀缺的環境中,汪邦頂在上學的第三個月就進入市場打工,他一個晚上一張手繪效果圖即可掙二三千元。大學未畢業時便已有數目可觀的存款,同時積攢的豐富設計經驗,使他對室內設計和景觀設計未來發展方向有了自己的認識。因此,當他畢業進入中國建筑北方裝飾藝術公司時,他向領導要求了設計所所長的職位,拒不接受領導準備任命給他的副所長職務。爭取所長的職位,跟所謂的一把手二把手的權力沒有關系,汪邦頂要爭取的是完善和發展自己設計理念的空間,他要在室內設計/景觀設計中實踐自己“藝術裝飾”的理念。
在汪邦頂的設計觀中,裝飾行業從普裝即普通裝飾延伸到標裝即標準化裝飾,再發展到精裝即奢侈化、精華裝飾。精裝并非裝飾的頂峰,其下一步的發展方向應該是藝裝即“藝術裝飾”,裝飾不是以材料的名貴、奢華程度論高低而是以其藝術性的高低來評判裝飾的優劣。
在形成“藝術裝飾”這一設計觀念之后,汪邦頂對自己的要求隨之提高,他要求自己對各個藝術門類都要有深入的了解,特別是對美術各門類有深入的了解。這不僅需要看書,汪邦頂更是想到了通過收藏來快速提升自己對各藝術門類的了解,同時亦能更好的感受藝術品與人之間的關系,加深自己在“藝術裝飾”中靈活運用藝術品的能力。
于是,出于自己設計觀念的需要,出于自己對設計工作的執著,汪邦頂投身于收藏世界之中。
在汪邦頂的收藏中,文人畫脈絡是其中一條非常重要的主線,也是其自我學習研究的重點。雖然多年的收藏中,涉獵了多個領域,特別是近些年他對油畫、雕塑等當代藝術作品加大了關注力度,但是他的文人畫體系作品從古代到近現代再到當代形成了比較好的一條脈絡。
從元代的任仁發,到明代的沈周、董其昌,到清代的四僧,到近現代的海派,再到當今的周思聰,整個藏品的脈絡顯得比較清晰連貫。成脈絡的大量收藏文人畫作品,是因為在汪邦頂的心目中,文人畫融合了中國歷代文化精髓,體現了中國文化的發展變遷,最重要的是文人畫體現了文人的一種骨氣。
總結自己學習與深入研究的成果,汪邦頂用八個字:詩、書、隱、立、盛、拓、新、破,概括了自唐代以來中國文人畫的發展特點:
唐代“詩”字訣:唐代詩歌盛行,詩中有畫,畫中有詩而代代相傳。宋代“書”字訣:宋代是中國書法發展的一次高峰,出現蘇黃米蔡四大書家,這時期更是產生“以書法入畫”的繪畫思想,在唐代基礎之上“書”與“畫”緊密聯系在一起。蘇軾的“土人畫”概念將文人畫發展推向更成熟的一步。元代“隱”字訣:以元四家為首的元代文人畫壇崇尚“小隱”、“漁隱”等題材,以一種“出世成仙”的態度表達文人士大夫的苦悶。詩書畫印的完善,更直接的成為文人抒發胸臆的媒介。明代“立”字訣:明代文人畫處在繼承發展的時期,明前期主要繼承元代的傳統,而董其昌提出南北宗論之后,“文人畫”這一概念正式確立,文人畫也成為中國繪畫觀念的最高認識。清代“盛”字訣:清代,中國的傳統文人畫理念得到最大的繼承與發展,以“四僧”為代表,文人畫直抒胸臆、自我表達的思想形態達到一種空前鼎盛的狀態,其后對揚州八怪、海派等都產生了深遠影響。
近現代“拓”字訣:在中國近現代史上,伴隨歷史的風云變幻,中國文人畫的表現形式、方法都進行了拓展,這與石濤所倡導的“筆墨當隨時代”不謀而合。中國文人在這一歷史時期改變了自身的職責,廣泛而全面的參與到各種斗爭之中,文人開始成為社會斗爭的發起與領導者。同時,中國傳統的文人畫體系受到西方美育體系的影響而出現開捃性的發展,色彩開始在國畫創作中廣泛運用。如徐悲鴻、李可染、蔣兆和等。當代“新”字訣:以新文人畫為代表,中國的文人畫創作進入一個新的時期,特別是中國人物畫的創作進入一個全新的階段。以田黎明、朱新建、劉二剛等人為代表,中國人物畫突破傳統單純以線造型的方法,而是用色、用色塊進行人物的塑造,但是傳統文人畫中清、雅、簡、淡、逸的作品內涵還深蘊其中。
未來“破”字訣:未來中國文人畫,伴隨時代的發展,伴隨“筆墨當隨時代”的發展需求,文人畫在其形式、表現內容各方面必將會出現更多的突破。但應當肯定的是,文人畫中對于精神層次的追求與表達是不會改變的,而且這種表達會帶有文人所秉承的骨氣蘊含其中,媚俗、低俗的表達方式終究不能歸入文人畫的范疇。
汪邦頂堅定地認為文人畫不會消失于歷史長河之中,而且還會歷久彌新,原因有三:一、筆墨紙硯的書寫形式不可能被完全拋棄;二、由歷史來看,清、雅、簡、淡、逸的境界追求將仍會是作品追求的境界之一;三、文人畫所追求的人與自然合二同一的追求不會改變。
古代上層貴族、文人為了標榜自己的道德情操,通常還用優良的玉質材料,雕琢成各種精美的陳設品,擺放在文房書柜案頭,時時品味、把玩、觀賞。如我們常見的一些圓雕動物、人物以及花果、瑞獸等,不但寓意吉祥,富有生機,而且琢磨得細膩、精致、簡潔、典雅,體現出一種強烈的質感之美。以物言志,情物交融,每當古人賞玩之時,便情不自禁地把玉器與人的精神世界、道德修養聯系了起來,借此來表現和陶>臺賞玉者的品格、情操、氣質、風度。
蘊含如此豐富中國文化內涵的玉器,在拍賣場的表現如何呢?
據統計,2009年國內拍場成交價前100名的玉器的成交總額為15.47億元,與2008年的8.86億元相比,增幅達到了91.26%。業內人士認為,與以往玉器拍賣市場上大型玉器走俏相比,近年來的玉器拍賣市場上,以印章、插屏、把玩件為代表的小型精品玉器開始受到越來越多人的關注。北京翰海早在2004年就曾以人民幣165萬元成交白玉龍鳳佩(二件)。香港佳士得2006年秋拍推出的白玉帶皮“天下太平”擺件,以180萬港元賣出。同場的白玉十二辰,因題材新穎,更以348萬港元易主。在香港蘇富比2007年春拍中,一套盒裝清乾隆御制翡翠和田玉扳指(共計7枚)以4736萬港元成交,創下了玉扳指的拍賣市場最高價。
一些雕工精細、嚴整,體積較小的插屏也有不錯的市場表現。2007年,香港蘇富比的一件清乾隆御制紫檀木嵌“延年”龍鳳紋古玉璧御題詩插屏,拍出了3448萬港元的高價,并創下了嵌玉類藝術品拍賣的最高紀錄。除了扳指和插屏,造型小巧的如意也是很受藏家歡迎的一類小型精品玉器,由于寓意吉祥,古時許多皇室貴族、文人雅客都對收藏玉如意情有獨鐘。亮相拍場的各類玉如意無論是古物還是新工,都價值不菲,動輒以百萬論身價。
香港蘇富比拍賣的玉器向來數量不多,以質取勝,2011年春上拍的玉器精品數量更少于往年。但仍有數件玉山子拍過百萬,如清乾隆白玉玉蓮瓣觀音贊御制詩山子722萬港幣,清乾隆青玉雕御題雞雛待飼圖御制詩山子314萬港幣。瓷雜專場中,18世紀白玉羲之愛鵝圖筆筒引起場內買家爭搶,拍出了1298萬港幣。向來以玉器拍賣見長的北京翰海拍賣公司,2011年推出中國玉器專拍,235件拍品成交76.17%,成交額4391.62萬元,清中期青白玉山水人物詩文山子517.5萬元成交,清乾隆白玉描金樓閣花卉插屏(1件)368萬元成交。
玉器擺件雖然正在成為左右市場的指標性藝術品,但像玉牌、玉佩這類小件,更是頗受廣大收藏愛好者的青睞。無論是嬌小玲瓏、能直接上手的把玩件,還是能放于口袋或錦囊隨身攜帶的佩掛件,都因其小而美的中國式品味成為收藏新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