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比利時有家因專營19世紀優質繪畫而享譽歐洲的畫廊——百鶴高畫廊(Berko Gallery)。這家古董畫廊不但在巴黎、布魯塞爾、安特衛普、紐約、東京和上海都開設了自己的分店,而且每年都受邀參加巴黎、倫敦、佛羅倫薩、摩納哥、阿姆斯特丹、馬斯特里赫特、紐約等各地舉辦的知名國際藝術古董展。曾經光顧百鶴高畫廊的客人更有戴安娜王妃、法國前總統希拉克、摩納哥王子公主、列儂的妻子大野洋子等世界名人,百鶴高畫廊之所以如此名譽歐洲,正因為其主人帕特里克·百鶴高(Patrick Berko)和妻子薇薇安·貝克爾斯(Viviane Beckers)一直致力于讓世界更多人了解和認識19世紀歐洲繪畫之魅力的理念和以鍥而不舍地收藏、研究自己所鐘愛的藝術作品方式在經營畫廊。與其說他們夫妻倆是畫商,倒不如說他倆是19世紀歐洲藝術的忠實藏家和孜孜不倦的布道者。
古董商家族賦予其對藝術的天生敏銳
如果要追溯帕特里克·百鶴高家族的收藏歷史和百鶴高畫廊前身的話,得從他曾祖父邁耶·百鶴高維奇(Meyer Berkowitsch)說起。百鶴高維奇原來是俄羅斯人的醫生,自己本身就喜好藝術,在俄國行醫期間也收藏了不少古董。1917年俄國革命爆發后,百鶴高維奇一家逃到德國,為了生存他們開始變賣古董,后來更在柏林開設了百鶴高家族的第一家古董店——百鶴高畫廊(Berko Gallery),當時百鶴高畫廊以專營古董珠寶鉆石為主。古董店的生意讓百鶴高維奇與不少歐洲的王公貴族、著名藝術家及知名人士成為了朋友,也為日后百鶴高家族在歐洲的古董生意奠定了良好的貨源及客戶群基礎。在德國期間,百鶴高維奇關系最為密切的朋友有德國達達主義和超現實主義的主力人物馬克思·恩斯特、著名物理學家阿爾伯特·愛因斯坦、知名演員兼歌手瑪琳·黛德麗,當時這三位朋友甚至邀約百鶴高維奇一起移居美國。然而,因為在上世紀20年代比利時的安特衛普成為了歐洲的鉆石交易中心,出于生意上的考慮百鶴高維奇只能婉言謝絕了朋友的邀約并于1929年舉家遷至比利時。
此時,百鶴高畫廊除了經營古董珠寶鉆石外,也逐漸開始經營古董家具、古幣、油畫等,家中不少成員也選擇從事古董業。第二代的百鶴高,10個孩子中有8位均在歐洲從事古董商或在拍賣行工作,帕特里克的父親亦是其中一員,他在1945年選擇了拍賣行的工作。在家族濃厚的古董生意熏陶下,帕特里克從兒時起就跟隨其父親學習古董經銷和藝術品鑒定,后來還在比利時美術學院學習繪畫。這不但為帕特里克練就一雙對藝術品極為銳利的眼睛,更讓其明白藝術家繪制精美作品的不易。出于對古董和藝術的熱愛,14歲的帕特里克亦決意成為一名古董商,并在比利時北部的克諾克一海斯特(Knokke—Heist)開辦了第一家自己的古董店“帕特里克之穴(Patrick’s Cave)”。在經營“帕特里克之穴”期間,帕特里克很快成為了歐洲最年輕的錢幣收藏者之一,同時也深深愛上了收藏和經銷古董這一職業。幾年之后,他將自己對這份工作的熱愛傳給了妻子薇薇安·貝克爾斯(Viviane Beckers)。由于薇薇安對油畫有特別的鐘愛,再加上帕特里克認為19世紀是歐洲藝術流派百家爭鳴各樣風格特殊交匯及碰撞的年代,當時出現了眾多的藝術大師,他們也亦留下了為數不少的佳作。于是兩人共同決定古董店對藝術的收藏和經銷范圍鎖定在19世紀的繪畫,并致力于收集浪漫主義、現實主義和學院派的藝術精品,這也導致后來當百鶴高夫婦接手家族的古董店后,百鶴高畫廊成為了專營19世紀歐洲繪畫的古董店。
每張作品均是他們珍愛之選
事實上,由于帕特里克小時候在比利時美術學院學了很長時間的繪畫,因此深知繪制作品艱難的他特別尊重畫家,也特別珍惜每張他搜羅回來的杰作,對大師們的繪畫作品具有比一般人更深的認識。為此,帕特里克和薇薇安在經營百鶴高畫廊時更像是在經營他們的興趣而非商業,因為百鶴高畫廊里的每幅作品都是他們所喜愛的。在經營畫廊的過程中,夫妻倆致力于讓更多人感受到19世紀歐洲油畫的魅力,幫助人們了解他們所鐘愛的歐洲19世紀繪畫,秉著這樣的理念他們深感替顧客挑選一幅好作品并非簡單之事。為此他們不停地加深自己對19世紀繪畫的研究,在經營百鶴高畫廊的40多年中,夫婦倆共同編寫了15本介紹和推廣19世紀繪畫杰作的專著。帕特里克還為此得到了法國文化部授予的“法蘭西藝術文學榮譽勛章”,多年的實戰經驗和理論研究,使帕特里克成為了19世紀歐洲油畫鑒定的專家。現在歐洲不少拍賣行,甚至諸如盧浮宮等知名博物館亦會邀請他為其鑒定19世紀的油畫作品。
當然,這一切除了有利于百鶴高畫廊作品的經銷外,更有利于帕特里克家收藏到上好的作品。每每帕特里克找到一幅難得的杰作,全家人就會慫恿他將作品留為家藏而不要賣掉,當然他也會欣然從命。就這樣,被他們“留”下來的畫作也有30來幅。帕特里克認為好的作品往往具備很多不同的元素,如栩栩如生的儀容、精致的筆觸等等,然而帕特里克家收藏中最看重的則是作品的最終呈現效果和題材。在這些收藏中他們最為喜愛的莫過于法國藝術家詹姆斯·蒂索(James Tissot)和比利時畫派藝術家歐仁·韋爾伯克霍溫(Eugene VERBOECKHOVEN)的作品。他們收集的19世紀歐洲畫作不僅每件品相完好,而且均是充滿內涵與故事的,每件都是值得一輩子珍藏的藝術品,為了安置好這些杰作,他們還在克諾克一海斯特購買了一棟為蔥翠的私家花園所環繞的房子。
兒女們在中國的延續
帕特里克和薇薇安對19世紀繪畫的熱愛程度及獨特的經營方式讓百鶴高畫廊在歐洲享譽盛名,借著畫廊他們倆就像似布道者一樣在世界各地為藝術愛好者介紹19世紀的歐洲繪畫藝術。在他們的影響下,其孩子馬西明(Maximin Berko)和易琳娜(Irina Berko)兩兄妹也來到中國負責上海百鶴高畫廊的經營。兒子馬西明更希望自己在上海組織創辦的“上海國際藝術精品藝術展(SFJAF)”能為中國帶來諸如荷蘭的馬斯特里赫特歐洲藝術博覽會(TEFAF)等國際級的古董藝術品博覽會,讓中國的藝術愛好者能看到更多的藝術精品和了解西方藝術,而對大型會展的組織協調工作比較熟悉的妹妹易琳娜也被召來協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