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12年初,GE 公司發布了2012年“全球創新趨勢調查報告”。對全球22個主要國家和地區的企業家,就企業創新的環境和創新趨勢進行了調查。對該調查報告進行了分析,結合我國企業創新環境和企業“走出去”對科技創新的需求,從中國企業加強自主創新、優化創新體系等方面,分析了該報告的啟示。
關鍵詞:GE 創新趨勢 創新體系 開放協同
中圖分類號:F12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2)03(c)-0000-00
達沃斯論壇開幕前夕,GE公司公布了2012 “全球創新趨勢調查報告”[1]。該報告顯示,“創新是繁榮經濟,提高企業競爭力,創造就業機會的主要驅動力”,但全球金融危機后充滿挑戰性以及不確定性的經濟、政治環境,可能會阻礙企業開展卓有成效的創新,全球企業創新趨向開放、協作,呈現出多元化的新特點。
1 金融危機后全球企業創新面臨的環境變化
1.1 企業創新的財務和政策環境趨緊
九成受訪企業家表示很難獲得外部研發投入資金。具體來說,88%的受訪企業家認為更難爭取到風險投資、私人投資和政府撥款對創新的支持;71%的受訪企業家表示,由于全球金融危機的持續影響,外部政策或政府預算安排發生了對創新不利的轉變;42%的受訪企業家對政府支持創新的效率和協調運作成效不滿。
1.2 企業創新能力面臨不利影響
68%的受訪企業家表示金融危機后風險偏向趨緊,77%的受訪企業家表示將對風險進行重新評估或削減高風險研發投資,67%的受訪企業家表示更愿意開展風險較低的流程和漸進式創新,56%的受訪企業家表示企業取消或壓縮既定研發計劃的現象日趨普遍。調查顯示,受金融危機后創新投入來源不足的影響,全球企業在前瞻性、基礎性研發等風險較大的研發投資方面收縮較大,一定程度上將對企業的長期創新能力帶來不利影響。
1.3 地區競爭力與企業創新的聯系更加緊密
對全球企業高管的調查顯示,創新和競爭力之間的聯系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強。調研的結果和外部的經濟發展數據的對照顯示:與創新政策框架較弱的國家相比,創新政策更完善、更有競爭力的國家,實際的經濟增長也更強勁。92%的受訪企業家表示,創新是提高國家經濟競爭力的關鍵要素;86%的受訪企業家認為,創新是企業創造就業機會的最佳途徑。在企業普遍認為政治、社會環境有利于創新的國家和地區,GDP平均增長5.19%;而在企業普遍感覺創新焦慮或受到威脅的國家和地區,GDP平均增長僅2.32%。美國、日本、德國、中國仍然被認為是最具創新性的國家。
2 全球企業創新發展趨勢
2.1 企業創新趨向開放和協作
2012年報告再次證實了2011年報告的結果:企業正在超越傳統的封閉型創新模式,轉而采用新的模式,為滿足當地需求推出本地化解決方案。86%的受訪企業家相信戰略伙伴關系是新的創新模式之基石。所有受訪企業高管一致認為,21世紀的偉大創新將不再僅僅關注利潤,而將更關注價值共享及如何滿足人類的基本需求。
2.2 企業創新呈現多元化特點
受訪企業家一致認為,新時期的企業創新與以往截然不同。84%的受訪企業家表示,企業創新的價值較以往而言,將更多體現在對社會整體福利的提升方面,而不僅僅是消費者。82%的受訪企業家認為企業創新包括新流程、新產品,以及企業組織和市場等多個方面,而不僅僅是研發創新。77%的受訪企業家認為,應該重視小中企業的創新價值。73%的受訪企業家認為,個人的創造力比科研更能驅動創新。
2.3 企業研發創新活動將更加貼近本地市場需求
80%的受訪企業家表示,和以往相比,研發本地化的需求將更加強烈,以滿足本地市場的不同技術需求。在中國(86%)、印度(83%)、巴西(89%)等金磚國家,以及南美(87%)、拉美(92%)等地區的受訪企業家中,對研發本地化的認同度較高。
3 對于國內企業的啟示
3.1 抓住技術發展趕超的戰略機遇期
金融危機后,全球經濟復蘇緩慢,全球企業研發投入持續吃緊。我國2011年GDP增長率為9.2%,政府持續加大科技創新的投入[2]。我國企業創新的外部環境要明顯好于國際平均水平。在信息化、裝備制造、智能電網、電動汽車等新興產業,面臨技術趕超到實現引領的戰略機遇期[3]。企業應加大在核心技術領域的自主研發投入、管理及轉化力度,抓住機遇,乘勢而上,力爭確立在這些領域的國際技術領先地位。
3.2 加快建立開放、協同的創新體系
著力提升研發效率,構建開放協同的、更為包容的創新體系。應該重視企業商業生態環境創新,注重跟蹤各環節中小企業的明星專利和潛在價值較高的創意方案,加強與高校、研究機構的溝通、互動和協作研發,建立完善的國際創新情報體系,關注中小企業(個人)創新的價值,注重對可轉讓專利的利用,并進行面向市場的本地化應用研發。
3.3 注重經營理念和商業模式創新
正如管理學大師彼得·德魯克所言,為技術創造出市場才是真正的創新。研發的核心在于創造價值,促進市場效益(社會福利)提升。因此,相對于單純的技術研發而言。企業更應該注重理念和商業模式的創新,不斷地研究市場和消費者行為的變化,進行有針對性地創新活動。
3.4 讓科技更好地支撐和服務于“走出去”
企業走出去,依托的不僅僅是資源。隨著企業的轉型升級,將更多地依靠技術換市場的方式贏得國際業務的發展,來實現“走出去”。隨著企業國際化業務的范圍和規模擴大,需要面對不同區域市場的差異化技術需求,需要建立全球研發創新網絡,提升企業滿足不同類型、不同層次技術需求的研發創新能力。
注釋
“全球創新趨勢調查”是由GE公司發起,委托獨立研究咨詢公司StrategyOne進行的,旨在找出促進和阻礙創新的關鍵因素,并分析創新面臨的機遇和挑戰。GE公司2011年的調查擴展到了22個國家和地區的近3000名企業高管,他們都直接參與了公司創新戰略和相關決策的制定。在接受調查企業中,90%以上企業雇員人數超過1500人。今年的調查對金磚4國企業創新非常重視,受訪企業高管人數較高,均為200人。
參考文獻
[1] GE, 2012 Global Innovation Barometer.1-32.
[2] 何光喜,孔欣欣.我國科技工作者對創新環境的評價[J].創新科技.2011,4.
[3] 中國創新型企業發展報告編委會. 2010中國創新型企業發展報告[M].北京.經濟管理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