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雖然美國人羅伯特·戈登在他的經濟學論文中認為,與此前幾波創新浪潮相比,信息革命似乎微不足道,因為在互聯網、智能手機與抽水馬桶、電氣化之間,很多人認為后者對生活的影響更大。但這并未影響互聯網在過去的十幾年中以驚人的速度擴張。
互聯網用戶數從十年前的5.69億,增加到如今的22.7億,占據了世界人口的三分之一(33%)。人們花費在網絡上的時間越來越長,從2002年的每天46分鐘增加到了2012年的4小時,與之相應,網站數量也從300萬猛增至5.55億。
在中國,互聯網儼然是中國經濟中最為“年輕”的重要行業。1995年中國第一家互聯網公司誕生,隨后中國互聯網經歷了泡沫破滅、浴火重生的涅 ,整個互聯網產業2011年的總體規模超過2600億元人民幣。過去十年里,中國互聯網經濟的平均增速在60%以上,是國家GDP增速的5倍以上。
在這些令人歡欣鼓舞的數字背后,是早已在2008年便躍居世界第一的中國網民數量,據最新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12年6月底,中國網民數量達到5.38億,比十年前翻了9倍多。不過,也正是這樣爆發式的增長,使得互聯網產業變幻莫測,成敗皆在一線之間。
跌宕互聯網
如今已很少有人記得在21世紀初,那個令全球互聯網產業難忘的寒冬里,有多少家以“.com”為代號的互聯網企業倒下后就再也沒站起來。那時候,納斯達克的中國互聯網概念股舉步維艱,股價狂跌;新浪驅逐了創始人和上市功臣王志東,搜狐面臨摘牌危機,丁磊一度想要賣掉網易,馬化騰為他的OICQ苦尋買家……
而以2002年為起點的這十年的開端是令人振奮的,借助“短信大爆發”的好年景,中國互聯網開始回暖。同年中國政府提出,以信息化帶動工業化,以工業化促進信息化,走出一條新型工業化路子。而中國電子商務的春天卻得益于曾令人聞之色變的“非典”,人們悶在家里“被迫”每天使用互聯網。這一年,馬云帶著他的阿里巴巴投資1億元人民幣推出了個人網上交易平臺“淘寶網”,并創建獨立的“支付寶”,正式進軍電子支付領域。
互聯網“冰河季”終于過去了,2004年開始,一切開始變得生機盎然,甚至可以開始狂歡了,因為中國互聯網迎來了第二波上市熱潮。
2004年3月,手機服務供應商掌上靈通在納斯達克上市,成為首家完成上市的中國專業SP,隨后是TOM、盛大、騰訊、百度……大量熱錢的涌入,使原本虛擬的網絡財富變成了真金白銀。與此同時,搜索引擎成為各大門戶網站紛紛爭搶的“新蛋糕”。
2005年,《國家信息化發展戰略(2006—2020年)》出臺,提出圍繞調整經濟結構和轉變經濟增長方式,推進國民經濟信息化;圍繞提高治國理政能力,推行電子政務;圍繞構建和諧社會,推進社會信息化等信息化建設的主要任務。
在這段被視為互聯網第二春的日子里,隨著中國概念股的資本神話不斷上演,視頻網站、社交網站、團購,到今天被視為互聯網制高點的微博,互聯網產業不斷創新的模式,網絡新貴從誕生,到被大量復制、慘烈激戰,再到黯然退場,這一周期越來越短,可謂瞬間成敗。
戰斗中成長
雖然政府對信息化認識和管理上的滯后,被認為是阻礙信息化發展的重要原因,且中國政府廣泛審查網絡內容的歷史引起了一些人對中國互聯網訪問控制的擔憂,但中國互聯網產業卻是第一個依靠市場力量成長起來的,由民營企業領導并占主流的產業,這正是中國互聯網產業具有強勁生命力的重要原因,也使互聯網產業成為戰事最多、最為激烈的領域。
2006年,德國世界杯足球賽首次允許互聯網播報球賽視頻,讓網絡視頻產業商機初露,繼而視頻網站快速成為新的淘金熱土。土豆網、播客中國、播客天下、六間房等國內近200多家網站熱火朝天地積極復制,滿懷喜悅憧憬未來。門戶網站和搜索引擎也盯住了這塊市場。
然而,正如當時有人預言的,大部分視頻網站此時并沒有找到清晰的贏利模式,且內容良莠不齊,并遭遇到版權和監管之憂,激增的數量又直接導致了視頻網站之間的慘烈競爭,視頻網站最終活下來的只有幾家而已。
待到2008年,一款簡單的社交網絡小游戲,讓成千上萬的網民三更半夜爬起來只為“偷別人一顆菜”。“偷菜熱”從側面預示了SNS社交網站日后的火爆。幾乎是一夜之間,或大或小的社交網站雨后春筍般冒了出來。
進入者雖多,但表現形式卻非常單一。在早期,幾乎所有的中國本土的社交網站都是在模仿MySpace和Facebook。這種“拿來主義”的做法直接導致了各個社交網站產品的高度趨同化。
2009年微博的出現給之前的社交網站“當頭一擊”。“微博”也因此超過了“奧巴馬”和“甲流”,成為2009年的第一大流行詞匯。
接下來就是著名的“百團大戰”了。美國團購網站Groupon的成功在中國吹起了一股團購網站的創業熱潮。風投們很快“嗅”出了團購網站所蘊藏的商機。于是,資本開始涌入團購市場,融資規模達到千萬美元甚至上億級別。與此同時,門戶網站也紛紛將觸角伸至團購市場,團購成博客、微博之后門戶網站的又一標配。
瘋狂上馬的團購網站掀起了激烈的“百團大戰”乃至“千團大戰”,當然,隨之而來的“大浪淘沙”、“剩者為王”也在人們的預想之中。
在這些戰斗中,還穿插著各種大大小小的戰事。360公司與瑞星等傳統安全廠商、與百度、與騰訊的口水戰,京東與蘇寧的價格戰……且不論其中的是非曲直,這些戰役深刻體現了互聯網對傳統產業的挑戰,體現了互聯網這一新興產業模式對傳統行業的滲透。
分析認為,未來戰事將在移動互聯燃起。然而,中國互聯網,在沒有國家嚴格規范的背景下,過于追求利益現象或將成為中國互聯網發展創新的絆腳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