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在后金融危機時代,世界經濟格局已經重新調整,在機遇和挑戰并存的大背景下,企業若想獲得可持續發展,必須堅定地選擇“走出去”戰略,對外投資活動日益頻繁,但是如果缺乏對內外環境的客觀分析,可能在對外投資中遇到各種風險,最終導致投資失敗,企業發展陷入困境。為了避免這一問題的產生,本文結合筆者實際工作經驗,對企業實行對外投資管理的有效方法進行分析,并提出風險防控的有效對策。
【關鍵詞】 對外投資 管理 風險 防范
1. 對外投資管理概述
所謂對外投資,主要指企業為了獲取未來收益而將一定數量的貨幣資金、股權、實物、無形資產等作價出資,對外進行各種形式的投資活動,其目的是為了獲取投資收益、分散經營風險、加強企業間聯合、控制或影響其他企業。有關對外投資管理的具體流程,如圖1所示:
2. 對外投資的可行性分析
提高對外投資實效性,必須做好對外投資可行性分析工作,加強對各個環節的科學決策與有效控制。明確規定提出投資建議、做好可行性研究,同時提高評價效果,由企業相關部門的專業人員對投資項目進行客觀分析與論述,在此基礎上 編制對外投資管理建議報告。另,如果對外投資項目存在其他投資方,則應根據實際情況,對相關投資方的資信進行調查與了解。
企業應該通過相關部門或者個人,委托具有專業資質的專業,對投資項目進行可行性研究,包括投資項目的投資方式、規模、可能遇到的風險、收益水平、最終目標等進行有效評價。同時還應對可行性研究報告進行深入探究與評估,形成最終的評估報告,在評估報告中真實、全面、完整地表達評估人員意見。通過采取集體決策對外投資項目的方式,可更好地發現可能發生的問題,提高對外投資管理的實效性。
3. 對外投資的財務管理與審計
企業強化對外投資的財務管理與審計效率,主要從以下幾方面考慮:
3.1公司財務部門應對公司的對外投資活動進行全面完整登記記錄,按每個投資項目分別建立備查簿,詳盡記錄相關資料,內容至少包括被投資單位的名稱、公司性質、法定代表人、被投資單位的主要經營范圍、注冊資本、投資時間、投資金額、占被投資單位注冊資本的比例、分紅情況等。
3.2公司財務部門應按照《企業會計準則》及相關會計制度核算對外投資,期末對投資進行全面檢查,根據謹慎性原則,合理的預計各項對外投資可能發生的損失并按會計準則的規定計提減值準備。
3.3公司財務部門應負責按季取得被投資單位的財務報告,對被投資單位的財務狀況進行分析,結合外派人員履職報告等資料,形成公司對外投資專題分析報告。
3.4公司監審部門負責對外投資的監督檢查,對外投資監察審計的內容主要包括:其一,對外投資業務相關崗位設置及人員配備情況,重點檢查崗位設置是否科學、合理,是否存在不相容職務混崗的現象,以及人員配備是否合理;其二,對外投資業務授權審批制度的執行情況,重點檢查授權是否合理,對外投資的授權批準手續是否健全、是否存在越權審批等違反規定的行為;其三,對外投資業務的決策情況,重點檢查對外投資決策過程是否符合規定的程序;其四,對外投資的執行情況,重點檢查各項資產是否按照投資方案投出、投資期間獲得的投資收益是否及時進行會計處理,以及對外投資權益證書和有關憑證的保管與記錄情況;其五,對外投資的處置情況,重點檢查投資資產的處置是否經過集體決策并符合授權批準程序,資產的回收是否完整、及時,資產的作價是否合理;其六,對外投資的會計處理,重點檢查會計記錄是否真實、完整。
3.5對監督檢查過程中發現的對外投資業務內部控制中的薄弱環節,監審部門應當及時報告公司管理層,有關部門應當查明原因,采取措施加以糾正和完善。
3.6公司監審部門每年應當向總經理辦公會提交對外投資內部審計報告,說明公司對外投資業務內部控制監督檢查情況和有關部門的整改情況。
4. 對外投資的風險防控策略
在企業進行對外投資過程中,必須意識到風險的客觀存在,構建風險預警機制,提高風險警惕性。從以往企業投資狀況來看,往往面臨政策風險、利率風險、市場風險、技術風險以及融資風險等,如果不能有針對性地采取應對措施,可能造成對外投資的失敗。
4.1客觀分析投資環境
在企業對外投資過程中,面臨紛繁復雜的投資環境,只有客觀分析實際情況,不斷提升對環境的適應能力與應變能力,有效確保各項投資活動的順利開展,才能更好地實現投資目標。因此,企業隨時掌握內外環境的變化與規律,對投資決策進行優化調整,避免由于環境變化給企業帶來種種風險。
4.2投資方式多樣化
在對外投資過程中,應根據項目實際情況,選擇最恰當的投資方式。針對企業可能面臨的風險類型,采取不同的投資方式。例如,針對國家政策可能頻繁變動的特征,以合資方式為主,避免投資項目由于政策變動而對結果產生影響;對于政治、經濟等政策較為穩定的領域,以獨資方式為主。
4.3構建完善的財務管理體系
企業若想更好地防范對外投資風險,應設置財務管理機構,不斷完善財務管理制度,提高財務管理人員的專業素質與職業道德,落實財務管理的基礎性工作,確保財務管理系統在風險管理中發揮積極作用。
4.4風險共擔策略
與企業或者政府合資,可有效將一部分風險轉移到對方,即實現風險轉移目的。首先,投資企業可以在競爭中尋找利益相當者,通過籌集資本的方法將風險分散到對方,如金融機構、企業或客戶等,這樣可將企業風險分解;其次,加強保險意識,與保險公司共同分擔風險,降低風險損失。
總之,新時期的企業必須強化對外投資的有效管理與風險控制,才能真正實現對外投資目標,除了實際的經濟利益之外,還可更好地完善對外貿易關系,真正深入到市場競爭中,不斷提升核心競爭力,進而實現長遠獲利能力。
參考文獻:
[1] 吳龍鳳.對外投資的財務風險管理與資本成本決策探析[J].中國對外貿易(英文版),2011(12).
[2] 范可美.在經濟危機下如何加強對外投資項目風險管理[J].現代商業,2009(18).
[3] 崔金玲.中國企業對外投資存在的風險及法律對策[J].中國商貿,2010(28).
[4] 萬碧云.對外投資立項后的內部控制問題及建議[J].老區建設,2009(12).
[5] 李佳璐.我國企業對外投資現狀、問題及對策分析[J].中國商貿,20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