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國際保理業務是一項跨國的綜合業務,解決了國際支付中風險過大的問題。本文首先對我國國際保理商面對的風險進行了分析,進而從全局的角度分析了我國國際保理業務的現狀,提出了應對國家保理業務的風險對策,即降低應收賬款的風險,將信用風險降至最低,全面抵御其他風險。我國也應當對相關立法進行完善,提高保理商風險的內部控制力度,促進保理市場的全面健康發展。這樣,才能最大程度降低我國國際保理中保理商的風險。
【關鍵詞】 國際保理 保理商 風險與防范對策
引言:
國際保理指的是供應商與債務人所在地理位置分屬不同國家的保理業務,即保理商向其他國家的的買房出售商品或者服務。這種方式不僅能夠大大降低信用證的繁瑣程序,還能夠有效地降低托收中買方的風險,因此,國際保理業務已經取得了長足的進步。但是我國國際保理商仍然面對諸多風險,需要制定全面的風險防范體系,以促進國際保理業務的發展與進步。
1. 國際保理商面臨的風險
國際保理中保理商面臨著多重風險,包括應收賬款的風險、信用風險以及債務人的風險等。應收賬款的風險是指由應收賬款的合法性以及可轉讓性引起的法律風險。應收賬款的合法性指的是應收賬款自身不合法導致保理商不能實現自己的利益訴求,這是因為在債權債務關系中,只有債權本身具有合法性,以此為基礎的轉讓以及保理才相應的具有合法性。其次,應收賬款的可轉讓性也是國際保理業務中的一個風險因素,只有應收賬款的轉讓得到法律肯定,才能實現以此為基礎的保理業務。應收賬款可轉讓性的風險主要是法律限制以及貿易合同的限制。應收賬款的風險還表現在應收賬款轉讓的合法有效與否,以及由此引發的權利沖突。
信用風險包括出口商、進口商的信用風險以及保理商的風險。出口商、進口商的信用是保理商決定向其提供保理服務的基礎,出口商、進口商的信用狀況、支付能力、信用風險管理的質量都會影響到保理業務的順利進行。此外,保理商的信用風險也是保理風險中的一個重要因素,保理商不僅代收出口商的賬款,又為進口商提供信用擔保,因此保理商的信用風險管理也會影響到國際保理業務的進行。
債務人的風險包括由于債務人行使抵銷權、抗辯權引起的風險。如果債務人向保理商主張其依法享有的抵銷權,并因此免除自己的付款義務,這就使保理商面臨不能得到錢款的風險。此外,債務人也會行使反索權、抗辯權等來對抗保理商的付款請求。由于各國法律規定不盡相同,因此無法對債務人的這一行為進行有效的規范,債務人極有可能實施欺詐,使保理商面臨其不應當承擔的風險。當然,保理商還面臨間接付款、虛假貿易爭議的風險。這些風險都是影響國際保理業務的不安全因素。
2. 我國國際保理業務的現狀
我國國際保理業務自1987年引進以來,發展十分迅猛,但是整體的發展水平不高。首先我國的保理業務多以追索權保理為主,信用制度有待發展,具有承辦國際保理業務資質的保理商不多,且缺乏完善的行業自律機制??偟膩砜?,我國國際保理業務存在三方面的不足。
首先,我國關于國際保理業務有的相關法律規定并不完善?!睹穹ㄍ▌t》、《合同法》、《物權法》雖然對債權的轉讓做了原則性的規定,但是缺乏可操作性,對于應收賬款的可轉讓性以及轉讓的有效性均沒有明確規定,法律上的空白只會導致無法可依的無據狀態。其次,我國至今仍然沒有建立完善的信用機制。我國的保理業務多以商業信用為保理基礎,也沒有建立授信評估體系,這些都會導致保理商的風險預估與防范能力的下降。最后,由于沒有配套的保理業務保障體系,我國沒有相應的國際保險業務,這也會加大國際保理商的業務風險。
3. 我國國際保理中保理商的風險防范對策
針對我國國際保理中保理商面臨的風險,筆者認為應當從以下三方面來全面防范保理風險,提高我國國際保理業務的國際化水平:降低應收賬款的風險,將信用風險降至最低,全面抵御其他風險。
首先,保理商應當對應收賬款的合法性與可轉讓性進行全面的調查。保理商應當對應收賬款的貿易真實情況、貿易合同合法性、貿易資格、結算方式等進行事前的、深入的調查,保障應收賬款的合法性。其次,保理商可以再簽訂合同時,在合同中規定:“出口商保證應收賬款的合法性”,并由此確立出口商的義務。保理商還應當與對方約定,要求其保證債權是可以轉讓的,并在合同中明示應收賬款的對價,最大程度避免因用語歧義造成的法律糾紛。在這一系列工作的基礎之上,保理商還需要對基礎的交易合同進行審查,以確保合同標的物沒有其他在先的權利。
其次,保理商應當加強自身關于保理信用風險的管理水平,使國際保理業務中的信用風險降低至最低水平。出口保理商應當對出口商的信用水平進行詳細的調查,對出口商的經營狀況、財務狀況、資信狀況等進行分析,并對出口商的交易歷史進行詳細核查,防止其不良交易關系影響保理業務。進口保理商還應當對債務人的信用狀況進行詳細調查,包括債務人的主體資格、資產狀況、股權分布情況以及經營情況、交易歷史等,如果債務人存在大量集中應收賬款,其清償能力就可能會受到一定的影響。保理商應當在合同中對信用風險進行明確的規定,明確劃分雙方的權利與義務,預防糾紛的發生。此外,還應當對對方保理商的信用狀況進行調查,對其經營情況、財務能力、業務資質、風險應對能力等進行綜合考評,以選定資質優秀、信用良好的保理商。
最后,保理商還應當與貿易雙方進行良好的溝通協作,共同抵御其他風險。如果債務人行使抵銷權或者進行反索,那么保理商應當在第一時間將債權轉讓內容通知債務人。針對債務人間接付款的風險,進口保理商應當事前與出口商約定,一旦出現債權讓與,應當將該事實盡早通知保理商。如果出現虛假貿易的爭議,進口保理商應當提高自身辨別債務人抗辯理由合法性的能力,并及時對信用額度進行調整。進口保理商應當提高審核單據的能力,并注重對單據的保存,一旦出現糾紛就可以此為證據。
當然,除了保理商,我國也應當對相關立法進行完善,提高保理商風險的內部控制力度,促進保理市場的全面健康發展。這樣,才能最大程度降低我國國際保理中保理商的風險。
首先,我國應當對相關的立法進行完善,承認對未來應收賬款的保理能力,這樣就可以擴大我國保理業務的開展范圍,提高我國保理業務的國際化水平。此外,我國還應當以促進貿易、保護善于第三人為出發點,規定貿易合同的禁止轉讓的約定不能對抗保理的債權請求權,并且應當確立應收賬款的質押制度,對應收賬款的轉讓的優先權進行規定。其次,保理商應當提高自身的風險控制力度,對目標客戶群進行定期的考察,從中選擇自力雄厚、信用狀況良好的合作對象。保理商應當對自身的崗位設置進行優化,提高自身機構應對風險的能力。最后,保理市場的聯動發展才是我國國際保理業務的發展方向,使保理商與出口商作為共同投保人,實現保理商的直接索賠權,降低保理商的風險。
結語:
要想實現我國國際保理業務的全面發展,一方面要構建良好的保理環境,構建完善的保理法律體系,明確保理業務中的各項權利義務關系,另一方面要加強保理商的工作,完善保理商的資信調查制度,提高國際保理商預防、解決法律糾紛的能力,通過與保理參與方的全面協作,實現我國保理業務的發展進步,促進國際貿易的順利進行。本文僅對國際保理商風險防范機制進行了粗略的分析,真正加強國際保理中保理商的風險防范能力還需要多方面的共同協作,這樣才能真正的促進我國國際保理業務的發展,提高我國的貿易國際化水平。
參考文獻:
[1] 張萍,中國開展國際保理業務研究,山東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0年.
[2] 李先波,張蓉,國際保理商的法律風險及其防范[J]銀行家,2007(4),第110-111頁.
作者簡介:武光磊,女,1982年9月生,河北省保定易縣人,大學本科,研究方向:國際貿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