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前,我國出現很多會計信息失真的情況,由于監督不力造成的會計工作秩序混亂嚴重擾亂了社會經濟秩序。我國會計監督存在著嚴重的問題,要加強和完善會計監督職能。必須從加強法律體系建設、加強外部監督、加強會計監督責任、培養高素質的會計人員等幾個方面著手。
【關鍵詞】 會計失真 會計監督 監督體系
1. 會計監督概述
作為現代企業制度的有機組成部分,會計監督有廣義與狹義之分。廣義的會計監督集單位內部監督、社會監督、政府監督三位于一體;狹義的會計監督是指會計人員根據相關法規政策的規定,享有其所賦予的特殊地位和職權,監督會計主體的經濟活動和相關的資金運行,以保障各項經濟活動行為的合理性和合法性,促進實現企業和社會經濟的良性發展。
有效的會計監督有利于保障會計行為的規范化、會計信息的高質量、企業各項資產的安全和有效使用、企業行為的合法化,更有利于一個良好的社會經濟秩序的形成。然而,現實情況是,在我國部分企業中,會計監督形如虛設,不僅沒有發揮其監督職能,更造成了社會對會計監督的誤解。我國會計監督的不力,一定程度上加劇了會計行業的困境,導致會計信息失真、弄虛作假現象增多、誠信嚴重缺失的不利局面,不僅造成了極惡劣的負面影響,損害會計隊伍自身的形象,危及企業經營者、投資者、債權人的利益,同時嚴重打擊了社會各界的信心,也阻礙了國家宏觀調控和管理的正常進行。因而探討當前我國會計監督不力的原因,并深入思考如何進行有效的企業會計監督,還會計監督于原有功能,具有理論和現實的雙重意義。
2. 會計監督不力的原因分析
2.1法律約束機制不健全導致會計監督不力
無規矩不成方圓。由于會計監督的特殊性,有效的會計監督必然以法律法規的相關規定作為支撐及行為標準。目前為止,會計法規體系已初步建立。但隨著我國的經濟狀況發生的天翻地覆變化和國際經濟環境的巨大變化,部分相關規定嚴重滯后,但清理廢止或修改工作未能及時跟進;甚至出現了會計法未涉及的真空地帶,造成無法可依的局面。
2.2 “三位一體”監督體系的缺失導致會計監督不力
2.2.1管理體制的不健全導致單位內部會計監督的缺位。雖然相關的制度規定也建立起來,但形如虛設無法得到有效的執行,以致會計秩序混亂,弄虛作假現頻發。在現有的監督體系中,會計人員的會計監督權是說經營者說了算的,難以對單位日常的全部經濟行為和經濟責任進行有效的控制和約束。
2.2.2社會監督主要采取的是事后監督的方式,因而成本巨大。而且在實際運行過程中,因利益關系使部分社會審計監督流于形式。
2.2.3政府會計監督手段的落后,監督工作不到位。而且由于政府職能轉變,在當前受到經濟利益的約束,使其監督實質效果難以確定。
2.3對會計監督認識不到位導致會計監督不力
雖然《會計法》強調了單位負責人在內部會計監督中的主體地位,但有些企業單位負責人法制意識淡薄,不理解什么是會計監督,認為既是監督,應是外部監督,與企業內部無關,導致內部約束機制缺失或不健全。在實際工作中,部分企業經營者認為自己是老板,會計上的事情由自己決定,讓會計機構、會計人員按照他的意愿辦事,甚至讓會計人員做出違法行為,如變更原始作證,掩蓋不合法的經濟內容使其表面合法化。一旦違法行為被發現,更是發揮各路神通,找人代之,減輕自己的責任或是不了了之,這些都妨礙了會計監督工作的正常進行,也不利于后續的社會監督及政府監督的進行。
3. 加強和完善我國會計監督的對策
3.1加強會計法制建設,完善會計法規體系
會計監督職能的有效發揮需要強有力的法律體系保障。對于已經實行的《會計法》盡快出臺相關的實施細則,對權利、義務、及相應的責任應做出詳盡明確的解釋規定,達到總則與實施細則相配套實施,使會計監督有法可依。提高會計監督在整個會計法中的地位,明確單位內部監督、社會監督、政府監督的執法職責和權限,避免在發生事故時相互推諉。同時,從法律層面上加以明確相關責任追究原則,增加違法人員的作假成本,加大對監督不力行為的處罰和執行力度。
3.2健全三位一體的監督體系,強化會計監督職能
只有通過單位內部、社會、政府三方的共同努力形成合力,會計監督才能真正有所作為,會計行業才能得以繼續健康穩定地發展。單位內部監督是整個監督體系的基礎,是做好會計監督工作的重要保障。社會監督以獨立的第三方的身份對單位的經濟活動狀況進行有效的監察和督促。政府監督是指相關部門(主要是財政部門)、定期對會計執法情況進行檢查,并抽查會計信息質量,采取措施整頓規范會計秩序,從宏觀角度為會計行業的健康發展創造有利的條件。
內部會計監督制度作為會計監督體系的基礎,只有從源頭上杜絕虛假會計信息的來源,才有可能還會計監督一個好的開始。《會計法》也強調了內部會計的監督在于將不法行為遏制在會計工作的初級階段,更側重于事前與事中的監督,以降低社會成本。建立嚴格的會計核算程序、違法責任追究機制,并予以制度化,使會計的監督職能真正落到實處。同時為會計監督的工作創造良好執行環境,使會計人員處于獨立的境地,支持會計機構和人員大膽行使會計監督職能。社會公眾的監督因其廣泛性對各個領域、各個層次的會計行為都能起到有效的監督作用;社會中介機構的監督,則因其專業的優勢,越來越受到重用。兩者的綜合利用將大大強化會計的監督職能。再者,財政部門應嚴格遵照法律法規,依法加強對會計行業的管理和監督,對違法違紀單位和個人要嚴肅處理,并做好典型宣傳,以維護會計法的權威性。
3.3加強會計監督的宣傳,深化對會計監督的正確認識
通過多種方式多種渠道積極、深入地宣傳《會計法》,使會計法的基本精神深入人心,提高會計法制意識,為會計監督的有效實施和會計法的貫徹實施創造一個有利的輿論環境。明確單位負責人的會計責任主體地位,提高單位負責人的法制意識,改變其對會計監督的錯誤認識,自覺承擔會計監督的責任,使單位內部會計監督落到實處,促進企業和社會經濟秩序的可持續發展。加強會計人員隊伍建設,特別是要加強職業道德教育和業務技能培訓。組織學習相關的法律法規,使會計人員知法懂法,在日常工作中時刻以法的準則嚴格要求自己,敢于與違法違規行為作斗爭,積極履行會計監督職能。同時,由于會計較強的專業性質,會計從業人員也要不斷地學習掌握最新的會計理論及操作實踐,以更好地服務于企業和做好會計監督的日常工作。
參考文獻:
[1] 于傳云.試論加強醫院會計監督的途徑和對策[J].商業經濟,2009(9).
[2] 李少萍.重視會計監督職能[J].現代醫院,2007(11).
[3] 龐新紅.我國會計監督現狀及對策分析[J].法制與社會,2007(11).
[4] 方開信.淺談會計監督職能的發揮[J].財會研究,200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