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溫州人素有中國的猶太人之稱,以個體經濟為主體的“溫州模式”亦聞名全國。然而,面對新一輪的金融危機,溫州中小企業遇到了什么樣的問題,面對這些問題又該如何解決。這些問題的探索,對于溫州中小企業,乃至于整個溫州區域未來經濟的發展而言有著深遠的意義。
【關鍵詞】 溫州資本 中小企業 融資
在改革開放初期的溫州,以農工兼營、家庭作坊和家庭工場為主要形式的家庭工業逐漸發展,積累起原始資本。其后,溫州資本又相繼地經歷了“家族企業涌現、以股份制模式為主導的現代化資本形成、資本全國化與全球化”一系列階段[1]。在這20多年歲月里,溫州的非公有制經濟歷經風雨坎坷,不斷發展壯大,積累起充裕的資金。然而如今的溫州,中小企業的融資越來越成問題,資金的斷裂,溫州老板們的“跑路”,這過程中到底出現了什么問題,致使原本財富充裕的溫州落得這般境地?對此,本文作出了一些探討,并提出了一些建議。
1. 充裕溫州資本漸行漸遠的原因
1.1就國內而言,政策的變幻、房地產的熱捧是因素之一。
2003年以來,溫州一些民營企業聯手組建起“溫州財團”,2004年又相繼出現了中瑞財團、中馳財團等,這些財團均無不進入房地產市場掀起了一股炒房浪潮。
又追溯到2008年,為應對全球金融危機,中國開始實行寬松的貨幣政策,放松銀根。同年11月份,中國相繼出臺了4萬億的救市計劃。溫州許多企業開始進行了擴張,同時伴隨著的是房地產的熱捧。之后全國各地樓價不斷飆升。為了防止樓價過熱,2010年底銀行開始實行貨幣緊縮,提高利率,房地產市場隨之降溫,許多進入了炒房的溫州資本也被緊緊套牢其中[2]。
1.2國際環境的不穩定與中小企業抗風險的能力弱是因素之二。
中國是一個進出口貿易大國,歐債危機、美國的金融危機等等都對我國有著巨大的影響。溫州地區一些傳統的制造業利潤薄弱,國際市場的萎縮使得許多進出口貿易企業承受巨大壓力。其次,金融、匯率等外部環境的不利,也使得一些抗風險能力差的中小企業難以應對。
2. 溫州中小企業進入了融資牢籠
2.1“擔保困難、信用問題”是中小企業所遇到的一個瓶頸。
雖然最近在2012年5月頒布了《中小企業私募債業務試點辦法》,目的是為了緩解中小企業的融資困境問題。不過,在首批私募債的發行當中,發行方多數采用擔保方式進行信用增級,使得市場投資者形成一種私募債要有擔保的預期。甚至一些買方機構在業內公開表示自己不會購買沒有擔保的私募債。其次,各大擔保機構的擔保費率普遍居高不下,擔保行情“水漲船高”,讓很多中小企業承受不了這個融資成本[3]。
2.2上市門檻高,銀行信貸難。
根據資金從供給者流向需求者的途徑,可將金融體系的融資方式分為直接融資和間接融資。從1990年11月26日上海證券交易所的掛牌成立開始,中國資本市場只經歷了短短20年,發展起步晚,況且企業進入股票市場的門檻高,股票市場尚不能為廣大的中小企業提供一個融資平臺。這就使得溫州眾多的中小企業不得不把融資方式轉向其它渠道。
間接融資主要是指從銀行等金融中介機構處獲得信貸。“在溫州經濟的發展中,國有金融機構基本上沒有為家庭工業和個體、私營經濟的迅速發展解決資金的融通。整個官方金融體系包括城市信用社和農村信用社在內,對私營企業和個體戶的貸款比例1990年為3.9%,1991年為3.87%,1994年為5.1%,1995年為5.49%,1998年為6.87%。溫州1998年國有部門的產值不到總產值的6%,但其貸款占合法金融機構貸款總額的比率卻達到了80%。而那些產值占了90%以上的非國有部門所得到的融資只占了不到7%。①”一直以來,溫州中小企業都很難在銀行處得到貸款。銀行向中小企業貸款會考慮到諸如其經營管理水平、信用狀況、財務狀況和風險程度等諸多因素,這樣相比起來,銀行當然會首選國有企業作為其貸款對象。其次,大型國有銀行所設置的貸款條件規則適用于大型企業,而與中小企業對不上口也是一個問題。
2.3民間金融形勢嚴峻。
溫州人精明、善于經商,哪里有賺錢的機會,哪里就會有他們出沒的身影。面對金融危機的襲擊,缺錢的中小企業急需解決融資的問題,這就當然缺不了溫州“以錢生錢”的游戲了。民間借貸手續的簡便,借貸的靈活一直受到眾多中小企業的青睞,活躍了市場經濟的發展。雖然在早期民間信貸一定程度上解決了中小企業的融資問題,但隨著時月的變遷,其自身的缺陷不斷浮出水面。首先,民間金融并沒有納入到國家的金融監管范圍之內,一方面使得實際的信貸規模遠大于國家所能監控的數量。另一方面,民間信貸中的非法活動也嚴重擾亂了正常的金融秩序、社會經濟秩序[4]。如地下錢莊的存在,高利貸現象的普遍,還有最近轟動全國的吳英集資案、溫州立人集團高息民貸案等,無不表明如今民間金融的嚴峻形勢。
3. 中小企業走向未來解決對策
3.1于私營企業自身而言,應該力求轉型升級,以實體經濟為根基,從勞動密集型轉向技術型發展,打造自身品牌,不斷推進技術創新。
3.2“國不以利為利,以義為利。在市場經濟時代,政府應該承擔起其責任,而國有企業應當以國計民生為己任,而不是去追求利潤的最大化。②”筆者認為,作為國有四大銀行,也更應該創造更多扶持中小企業發展的環境,創新與中小企業相適應的融資規則,而不是單純為了自身某利益而存在。
3.3打破金融壟斷,扶持發展中小金融中介機構,規范民間金融,加強監督,實時跟蹤已出臺的政策措施,不斷改進完善中小企業融資體系。
注釋:
① 陳文玲:《跨越——溫州從傳統信用邁向現代信用》,北京:中央編譯出版社,2005.10第1版 第115頁.
② 李彤:《“國”“民”之爭:國不以利為利,以義為利》,《商界》,2012年第397期,第64頁.
參考文獻:
[1] 周永亮 董希華.《溫州資本》[M].北京:中國發展出版社,2003.
[2] 央視新聞調查:溫州民間資本三十年浮沉[EB/OL].http://bank.jrj.com.cn/2012/05/
06093913006273-2.shtml,2012-05-06.
[3] 擔保費率居高不下 中小企業私募債遇信用難題[EB/OL].http://news.66wz.com/system/
2012/07/19/103268035.shtml,2012-07-19.
[4] 張震宇.《溫州模式下的金融發展研究》[M].北京:中國金融出版社,2004
作者簡介:潘美虹(1991-),女,漢族,江蘇蘇州,山東財經大學 09級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