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 技術創新能力是民營企業的核心競爭力,推進民營企業技術創新是我國經濟結構調整、經濟增長方式轉變的重大戰略任務。本文提出民營企業技術創新能力評價指標及方法,建立民營企業技術創新能力評價等級標準體系,以期對提升民營企業技術創新能力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
【關鍵詞】 民營企業 技術創新 評價
緒論
熊比特指出創新是指將新理念、新技術等新的生產要素組合轉化為新產品的過程,是一種突破性的破壞,是突破目前均衡狀態而最終趨于均衡的產物,技術創新的發展與突破是社會經濟周期運行的重要因素。民營企業技術創新實力雖然沒有國有企業雄厚,但它能根據市場和研究項目的需要,集中投入人力、財力和物力,規避技術、市場、人文性的技術創新風險,迅速取得經濟效果,表現出更高的技術創新效率。如何客科學、有效、定性定量地評價企業技術創新能力,對于企業在同行業中科學地定位自身的技術創新能力,采取合理而有效的技術創新戰略,保持和提高自身競爭優勢,獲取最佳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基于此本文擬對民營企業技術創新能力進行研究。
1. 評價指標的設置
筆者認為,民營企業技術創新能力評價指標應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1創新管理能力A1:包括創新目標A11和創新戰略A12
1.1.1創新目標A11:分為產品創新目標和工藝創新目標。
(1)產品創新目標。產品創新目標主要有幾下幾種:增加產品品種、進行產品升級換代、改善產品性能、開拓國內市場、保持市場份額、開拓國際市場和完成上級指標。該排序說明了企業應主要以市場為導向來進行創新,企業是技術創新和市場活動的主體,應以開拓國際市場為目標,加強與國際合作,尋求在科學技術上與國際接軌,從而提高企業自身在國內外市場上的競爭能力。
(2)工藝創新目標。工藝創新的經濟目標主要設立以下幾種:提高產品質量、降低產品成本、節約能源及環境保護。企業除應提高產品質量和降低產品成本為目的外,還應注意節約能源及環境保護。
1.1.2創新戰略A12:包括引進創新、合作創新、模仿創新。
企業在創新戰略上以引進創新和合作創新為主,以模仿創新為輔。企業應注重通過引進創新或合作創新來提高企業的技術創新能力,注重引進國內外民營企業的先進技術,降低本企業產品的成本,同時企業可以提高自身的科研隊伍水平,從而為企業可持續發展帶來新的動力。
1.2創新投入能力A2:包括RD投入強度A21、RD人員投入A22、非RD投入強度A23
1.2.1 RD投入強度A21:指RD經費支出同產品銷售收入的比率。
RD投入強度=RD經費支出/銷售收入
該指標反映了企業培育自主技術創新的能力。該指標越高,企業進行技術創新的能力越強。國際上該指標應達到2%,我國規定應達到1.5%。
1.2.2 RD人員投入A22:RD人員投入包括人員的數量投入和素質投入。數量投入為:從事RD人員的數量;素質投入:用職稱近似衡量企業RD人員的能力。企業RD人員的職稱分為高水平專家、高級職稱人員、中級職稱人員、初級職稱人員。
1.2.3 非RD投入強度A23:指企業技術引進經費支出和技術改造經費支出同產品銷售收入的比率。
非RD投入強度A23=技術引進經費支出+技術改造經費支出/銷售收入
該指標反映了企業引進技術和對引進技術的消化吸收能力。該指標越高,則企業的消化吸收能力越強。
1.3創新產出能力A3:包括新產品銷售份額A31、新產品利潤率A32、資本積累率A33、資產利潤率A34、市場銷售能力A35
1.3.1新產品銷售份額A31:是衡量創新產出的指標之一。它反映過去三年中引入市場的新產品銷售額。
新產品銷售份額A31=新產品銷售收入/產品銷售收入
1.3.2新產品利潤率A32:是衡量由于技術創新帶來新產品的創利能力的指標,體現了技術創新的價值。
新產品利潤率A32=新產品利潤/產品利潤
1.3.3資本積累率A33:指企業本年所有者權益增長額同年初所有者權益的比重。本年所有者權益增長額是所有者權益年末數與所有者權益年初數的差。
資本積累率A33=本年所有者權益增長額/年初所有者權益
資本積累率反映了企業的資本積累情況,該指標越高,企業可用于技術創新的資金就越多。
1.3.4資產利潤率A34:是指企業一定時期內獲得的利潤總額與平均資產總額的比率。
資產利潤率A34=利潤總額/平均資產總額
資產利潤率反映了企業的獲利能力和投入產出狀況,該指標越高,企業的獲利能力越強,企業的可持續發展能力越強,投入技術創新的物力、財力越多。
1.3.5市場銷售能力A35:是指提高新產品的市場占有率和擴大市場范圍的能力。包括企業的專職銷售人員數、專職銷售人員數/職工總數、銷售網點。
1.4創新激勵機制A4:包括市場激勵A41、企業激勵A42、政府激勵A43
市場激勵是運用市場的力量,催促創新,它與企業技術創新起到互相促進的作用。企業激勵是在企業或創新小組內部,是否能激起員工的創新動機,形成有效激勵機制。政府激勵是不可或缺、不可替代的,無論是市場激勵,還是企業激勵,政府都可以運用種種手段,規定、調整與保障實施。
2. 評價方法的選用
對指標體系進行綜合評價有許多種方法,如因子分析法、功效系數法、模糊綜合評價法、聚類分析法等。采用聚類分析法較為科學,利用這種方法可以將樣本的某些指標進行歸類整理,從而分層次、分類型來解剖一些對象,以加深對客觀事物的認識。聚類分析是研究分類問題的一種多元統計方法,它根據觀測值或者變量之間的親疏程度,將最近似的對象結合在一起,通過逐次聚合,將觀測值分類。聚類分析根據事物本身的特性研究個體分類,其依據是同一類中個體有較大的相似性,不同類的個體差異則較大。進行聚類分析有很多種方法,多元統計分析中有系統聚類法、動態聚類法、分解法等。系統聚類分析方法主要又有兩種, 一種是“快速聚類分析方法”(K-M eans ClusterAnalysis) ,另一種是“層次聚類分析方法”(Hierarchical Cluster Analysis)。聚類分析的形式也分為兩種,對樣本進行分類,稱為Q型聚類;對研究對象的觀察變量進行分類,稱為R型聚類。筆者認為可以采用快速聚類分析方法的Q型聚類對民營企業技術創新能力進行評價。選用快速聚類對各民營企業技術創新能力進行分類,對各企業原始指標進行數據預處理后作為聚類變量,選擇歐氏距離,采用SPSS13.0 for Windows軟件進行系統聚類分析從而對選取的一定時間段內的樣本公司進行評價。
根據樣本公司評價得分情況,建立起一套民營企業技術創新能力評價等級標準體系。見下表:
本文設計的理論框架可為民營企業技術創新評價提供有益的理論參考,實際操作時可根據評價目標、實施環境等因素,靈活地增減指標,在評價方法的選擇方面,可根據企業情況及客觀數據的獲取難易程度進行變更。
參考文獻:
[1] 王詠梅.《民營企業創新戰略案例研究》.北京大學出版社,2007(3).
[2] 韋影.《企業社會資本與技術創新:基于吸收能力的實證研究》.《中國工業經濟》,2007(9)
[3] 余明桂、潘紅波.《政治關系、制度環境與民營企業銀行貸款》,《管理世界》,2008(8).
[4] 章劉成.《我國企業實施整體上市的對策研究 》,《 China's Foreign Trade》,2012(5).
[5] 楊維芝.《基于不完全契約理論視角的外包服務商的管理 》,《 哈爾濱商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