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綠色會計是會計學的一支新興分支,是為了保護自然環境而研究環境成本,提供環境變化信息的環境會計。20世紀70年代初,綠色會計開始引起人們的關注,從此綠色會計登上了歷史的舞臺。在全球環境不斷惡化及各種環境問題的日益突出下,各國加強了對資源和環境的保護。同時在我國經濟持續發展的今天,用綠色會計衡量國民生產總值是可持續發展戰略的重要體現,真實的反映了環境因素對我國的影響,促使經濟效益和生態環境的和諧。從長遠來看,我國經濟要長足發展必須采用綠色會計進行成本核算,為此加快建立綠色會計對于我國經濟發展有著重大的理論和實踐意義。
【關鍵詞】 綠色會計 經濟發展 環境保護 必要性
在知識經濟的浪潮下,各國在發展經濟的同時更加關注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沙掷m發展戰略的提出不僅著眼于自然資源和諧利用的問題,更加強調在自然資源使用上的公平問題,這樣就必須將會計主題的視野擴大到會計同環境之間的關系上,將整個社會生產消費和相應的社會生態環境都反映到會計模式中,來計量和揭示會計主體的活動給社會生態環境帶來的經濟后果。在人類與自然,生態與經濟關系緊張的的局面下,為保護環境,維持生態平衡,正確處理長期社會效益與短期經濟效益的關系,使全球經濟得到可持續發展,綠色會計應運而生,并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
1. 綠色會計的內涵
綠色會計(Green accounting),也稱環境會計(Environmental Accounting), 是指以自然資源耗費應如何補償為中心而展開的會計。它是會計學和環境學、環境經濟學、發展經濟學相結合的產物。綠色會計是在修正傳統會計的基礎上產生的,將會計和自然環境相結合,以貨幣為主要計量單位,以相關的環境法律、法規為依據研究經濟發展與環境資源之間的關系并對環境及其變化進行確認、計量、揭示和分析以便為決策者提供環境信息的一種會計理論和方法。它主要反映、報道及考核企業資源、人力資源和生態環境資源等成本價值,全面反映自然資本和企業社會效益,是會計學科新興的一個綠色分支。其分為三部分,一是自然資源損耗成本,二是環境污染成本,三是企業資源利用率和產生的環境代價的評估。
綠色會計的實質是要將企業在生產過程中所造成的犧牲環境質量的代價,與傳統的財務會計理論方法有機結合,即在生產成本中,要將廢物處置費用計算在內,避免將這一筆本應由企業承擔的隱蔽而沉重的費用轉嫁給社會,以減少公共費用的開支。
綠色會計因其將環境因素納入核算范圍,因此也具有了一些獨特的特征:一是不確定性。環境問題具有多樣性,在資源利用方面也非常復雜,因此綠色會計就具有很大的不確定性;二是周期難以計量。綠色會計涉及環境因素的經濟業務不像一般的經濟業務周期很短、業務較為單純,環境經濟業務的周期很難計量,并且具有很大的復雜性;三是研究方法多樣。綠色會計不再僅僅涉及經濟學與數學的計算,還涉及社會學、環境學等學科;四是報告信息多面性。綠色會計報告既應揭示財務信息,也應揭示非財務信息,如企業的環境目標及執行情況,企業對于治理環境所采取的措施等。
2. 綠色會計的產生背景
從18世紀60年代的英國工業革命開始,日益先進的現代工業在為人類社會提供豐富物質產品的同時,也造成日趨嚴重的環境污染。人類社會發展所依賴的物質資源和生態環境,已呈現出日漸衰竭的征兆,從而使全球經濟發展的自然物質基礎被動搖。
20世紀70 年代初,比蒙斯(F. A. Beams 1971)和馬林(J. T. Marlin 1973)分別發表了名為《控制污染的社會成本轉換研究》和《污染的會計問題》的兩篇文章標志著傳統會計學觀念向注重環境和資源成本的綠色會計觀念的轉變。1992 年,世界環境與發展國家首腦會議通過了包括《21 世紀議程》在內的保護世界環境的四個綱領性文件。1999 年,聯合國討論通過了《環境會計和報告的立場公告》,形成了系統完整的國際環境會計與報告指南,從而開啟了綠色會計發展的新階段。相比之下,綠色會計的發展在我國起步相對較晚。1992 年中發辦7號文件提出“把自然資源和環境納入國民經濟的活動核算體系,使市場價格準確反映經濟活動造成的環境代價”的意見,是我國經濟核算觀念向“綠色”轉變的較早標志。本著資源有償使用的原則,2001 年3 月,我國成立了“綠色會計委員會”。2001年6 月,經財政部批準,中國會計學會成立了第七個專業委員會——環境會計專業委員會,標志著我國綠色會計的發展進入了一個嶄新的時期。但總的來說,目前我國還尚未建立納入環境和資源成本的綠色會計核算體系,綠色會計體系的建設無法滿足我國經濟可持續發展對環境和資源成本的評價要求。
2.1會計是可持續發展的必然趨勢
可持續發展是20 世紀80 年代提出的一個新的發展觀,其實質就是把經濟發展與節約資源、保護環境緊密聯系起來, 實現良性循環。隨著世界人口持續增長和經濟發展, 人類對資源的需求日益增加和大規模的開采消耗, 導致資源基礎的削弱、退化、枯竭, 淡水資源緊缺;石油等能源價格上漲;土地資源及礦產資源掠奪性破壞嚴重。因此有必要強制企業實行綠色會計核算與披露,并以制度加強管理、監督;在全球環保潮流和污染日趨嚴重的雙重壓力下,傳統會計無法滿足企業在環境因素影響下對于成本、產品價格的信息需求,因此,綠色會計在企業中的運行尤為重要。
2.2綠色會計是“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的基本要求
十七大報告指出,“堅持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關系人民群眾切身利益和中華民族生存發展。必須把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放在工業化、現代化發展戰略的突出位置,落實到每個單位、每個家庭”。對“綠色”發展路線———建設資源節約、環境友好型社會的強調,將有利于著力解決中國發展新階段出現的突出的資源環境問題,與發達國家相比,中國資源利用的效率依然十分低下。據統計,中國的GDP 占全球4%,而煤、鐵、鋁等的消耗占世界的30%以上。經濟發展與社會進步息息相關,而作為衡量、核算、控制經濟活動手段之一的會計更是不容忽視的,所以實行綠色會計非常必要。
2.3綠色會計是經濟危機催生出的產物
自2007 年下半年起,美國爆發次貸危機,隨后迅速升級為金融危機,又由于全球化條件下世界各地經濟的緊密相連,以及美國作為世界頭號經濟強國的地位,金融危機開始愈演愈烈,最終引發了全球性的經濟危機。經濟危機帶來了財富縮水與大量失業的同時,也引發了新一輪的經濟結構調整。作為現代經濟活動的重要環節,綠色會計在保護環境資源、讓現代會計人承擔起監督和核算資源消耗情況等方面都體現出不可替代的優勢。因此在經濟危機的大環境下,趁著全球經濟大換血的契機,大力提倡綠色會計的理念,平穩建立起綠色會計的核算體系對于我國調整經濟結構、加快經濟發展和可持續發展戰略有著十分重大的現實意義。
參考文獻:
[1] 徐小琴.綠色會計在我國的發展[M].1.北京:新華出版社,2011:49~60.
[2] 何文艷.可持續發展呼喚綠色會計[M].1.北京:化工出版社,企業研究,2010:15~30.
[3] 余和明.可持續發展條件下的綠色會計[J].會計之友:中旬刊,2010,(11)33~35.
[4] 李永臣.企業環境會計研究[M].1.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1:23~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