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堅持以人為本,深化對安全服務至上理念的認識,準確把握安全服務的科學內涵,確保安全服務取得實效,不斷提升高校保衛工作水平。
【關鍵詞】 安全服務 保衛工作 踐行
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作為高校保衛部門,堅持以人為本,安全服務至上的理念,圍繞服務高校發展、服務教學科研和服務師生安全需要的工作主題,努力實現安全管理和安全服務的新突破,積極穩妥推進高校保衛工作又好又快發展。
1. 深化理念,全面認識安全服務的重要意義
1.1做好安全服務,是落實科學發展觀,實踐黨的宗旨的必然要求。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是我們黨的根本宗旨,是黨和政府治國理政的基本理念和一貫目標。黨的十六大以來,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提出了落實科學發展觀,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大戰略任務。高校保衛部門在構建和諧校園過程中,牢記黨的宗旨,主動做好創建平安校園的工作部署,審時度勢,結合實際, 積極推崇管理就是服務的理念,將安全防范,營造校園穩定的政治環境、安全的治安環境、有序的教學科研環境,維護師生正常的工作、學習、生活秩序,作為我們堅持以人為本,踐行黨的宗旨,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依法管理,服務于為師生安全需要的具體體現。
1.2做好安全服務,是提升高校保衛部門形象,實現高校保衛工作新發展的迫切要求。高校保衛部門因學校安全需要而存在,因學校安全需要發展而發展,我們與學校教學科研、與師生安全需要是唇齒相依的關系。我們只有堅持以服務為先導,把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為師生提供良好的安全服務作為保衛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把師生滿意作為工作的根本標準,才能改變長期以來形成的少數師生對保衛部門和保衛工作的誤解,才能使他們從心底認同保衛部門和支持保衛工作,從而樹立起我們的良好形象; 只有以主動服務的姿態,滿足學校安全需要,提高安全管理水平,提升安全管理質量,推動學校安全有序發展和師生員工健康成長,才能體現高校保衛部門存在的價值,贏得更大的發展空間。
2. 轉變觀念,準確把握安全服務的科學內涵
2.1安全服務的對象:高校和諧發展、教學科研秩序、師生安全需。安全服務包含三方面的任務,一是為高校發展保駕護航服務,努力促進大學校園政治穩定和諧。充分發揮高校保衛部門的安全管理和安全服務職能優勢,積極將其融入學校“三育人”的建設,積極為學校黨政領導就安全穩定方面事務的當好“參謀助手”,協助學校黨政領導和各學院、各部門落實好安全穩定工作責任制。二是為教學科研安全排憂解難服務,全力保障校園治安環境安寧和教學科研秩序穩定和可持續發展。堅持為民、務實、清廉,與教學科研的對象建立工作伙伴關系,通過人防、物防和技防等各項基礎性安全防范工作為學校和師生提供優質的服務,努力保障教學科研活動井然有序、健康發展。三是為師生安全提供優質服務,著力促進師生健康安全的成長。通過開展包括護送、醫療救護、開門開窗等各類求助性項目服務,把保衛工作的著力點放到滿足師生安全需要,扎實、具體的安全教育基礎上增強師生的防范意識,提高師生的自救能力,同時也充分調動師生的積極性和創造力,共同維護好學校的安全穩定。
2.2安全服務的基礎:有效的安全管理。高校保衛工作,涉及到治安、消防、政保、外事、交通、國家安全、警衛、保密、調研、綜合治理、門衛、調解、幫教、集體戶口管理等多方面。這些方面集中在校園內,關系著師生的切身利益,關系著高校各項工作安全、有序地進行。只有通過最優質的安全服務來實現最嚴格的安全管理,通過最嚴格的治安管理、消防管理、交通管理、戶政管理、安全生產管理和對學校有形資產的保衛等工作來體現最優質的安全服務。執政之要義在于為民,行政之要義在于依法,安全管理是手段,安全服務是目的,安全管理和安全服務本質是一致的。安全管理是高校保衛部門的基本職能,也是目前預防高校安全事故最有效的手段,它是高校保衛部門安全服務的基礎;從安全服務的內涵和要求來看,目的是建立公平合理的校園秩序,安全管理的目的是讓守法者通暢,讓違法者寸步難行。
3. 落實措施,確保安全服務取得實效
3.1增強內力,提高安全服務的水平。
圍繞保衛隊伍建設,創新保衛人員管理模式。安全服務質量高低,主要是看這支隊伍的素質高不高。要系統思考高校保衛干部隊伍建設、加強保衛人員、校衛隊員培養和保衛干部輪崗交流;建立保衛人員教育、管理、考核、選拔等配套體系制度,形成公開、平等、競爭、擇優的用人機制和激勵機制,整體推進保衛培養;正確處理保衛人員增量和存量的關系,加大安全資源配置力度,建立有利于保衛人員交流的機制和平臺;充分利用網絡資源、培訓資源,加強保衛人員教育培訓,增強全員崗位工作技能,發掘培養管理型、綜合型、技能型保衛人員,逐步實現由傳統的保衛人員管理向現代安全保衛資源開發管理轉變。
3.2完善機制,為安全服務提供保障。
3.2.1建立和完善安全服務運行機制。建立和完善安全服務運行機制,為高校保衛部門有效地開展安全服提供較完備的制度保障。積極主動參與校園治安綜合治理,并成為主力軍。依據國家有關法律法規和政策制定符合學校安全管理規章制度,從防控機制、處置機制、協調機制、監督機制、責任機制、與師生之間信息溝通機制以及政治保衛、安全防范、安全教育、治安管理、消防管理、學生管理、外來人員管理、車輛交通管理等方面加以規范和完善安全管理的標準和和程序,實現安全管理的規范化、制度化、程序化。加強高校保衛工作的研究,建立健全保衛工作和安全管理相關配套制度,強化保衛工作和安全管理量化考核和評議工作,形成科學、公正的激勵機制,從安全服務的角度具體規定如何實現“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要求和措施,不斷完善高校保衛工作和安全管理機制,提高保衛工作和安全管理能力,為師生創建良好的育人環境,使師生能夠“安居樂業,安居樂學”發揮高校保衛部門的安全服務的最大效能。
3.2.2建立和完善安全服務績效考評機制。安全服務的效果如何,高校保衛人員安全服務情況怎樣,都需要定期作出考評,再根據考評結果對其進行調整和完善。績效考評是保證安全服務有效運行的不可缺少的一個環節,對強化高校保衛部門的安全服務,提高安全服務的質量起到重要的作用。為了保證考評結果的有效性,一方面,通過高校保衛部門組織實施的以目標管理為基礎,把目標管理與成果管理相結合。把安全服務進行量化,層層落實;實施全過程的監督,發現出現原則性的問題要及時糾正;對目標完成情況進行考評。另一方面,由師生員工根據校園治安狀況、保衛工作“滿意程度”進行的評價。“滿意程度”不是純主觀的,也包含一些客觀性指標,如保衛人員的可見率、保衛人員處理事務的態度和效率、工作的主動性等,制定獎懲規定,對履行職責好、工作成效顯著、師生滿意度高的保衛人員要給予一定的獎勵;對工作表現不佳、治安狀況得不到明顯改善、師生滿意度低的保衛人員要給予相應的處理,以此提高安全服務效率,提高安全服務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