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農村基層黨風廉政建設是黨風廉政建設的重要基礎。深入了解農村黨風廉政建設的現狀,并針對存在的新情況、新問題,提出有效解決問題的對策,對于推進黨的基層組織建設尤為必要。加強農村黨風廉政建設工作要從以下五個方面著手:一是健全思想教育機制,通過教育機制感化人;二是規范權力制約機制,通過制約機制規范人;三是完善監督管理機制,通過監督管理制約人;四是加強法紀懲處機制,通過查處機制警示人;五是強化責任追究機制,通過責任追究督促人。
【關鍵詞】 農村 黨風廉政建設 加強
農村基層黨風廉政建設是黨風廉政建設的重要基礎,也是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國是一個農業大國,農村黨組織基數大,黨員人數多,既是群眾最接近的,又是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的直接實施者。農村黨組織和黨員干部的行為直接影響著黨和政府在人民群眾中的威信和農村基層的黨風廉政建設以及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進程。當前,農村黨風廉政建設在取得巨大成績的同時,還存在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深入了解農村黨風廉政建設的現狀,并針對存在的新情況、新問題,提出有效解決問題的對策,對于推進黨的基層組織建設尤為必要。
1. 當前農村黨風廉政建設的現狀
農村黨風廉政建設比較薄弱。有相當部分基層黨組織對農村黨風廉政建設重視不夠,有些支部成員自身素質較低,平時不注意學習,缺乏政治敏銳性,缺乏對黨風廉政建設重要性的認識,貫徹落實中央的相關要求不堅決、不到位,黨性不強,缺乏做好黨風廉政建設工作的自覺性。近幾年來,我黨制定了一系列黨風廉政建設有關制度和相關規定,但有些制度在農村存在執行不力,落實不到位的現象。有些基層黨組織對黨員反腐倡廉教育重視不夠、方法不多,教育形式單一、效果較差,農村黨組織的黨風廉政建設能力和水平亟待提高。
為民意識淡薄,以權謀私,辦事不公屢見不鮮。有的農村基層干部在征兵、轉干等工作中,為自己和親友謀取利益;有的在土地轉讓、出租和工程發包、招標工作中謀取私利,搞權錢交易;有的在計劃生育指標分配、超生罰款、山地林田承包等工作中依仗權勢,損公肥私,搞特殊化。一些地方的鄉鎮企業成了鄉村干部安排親友的場所,有些基層站所的領導權和財務權被一家人把持,很多村甚至只在干部親友中發展黨員。一些村干部動機不純,靠宗族勢力、收買選票當上村官,自身綜合素質差,終日不知所為,存在“當一屆干部、撈一把錢財”的錯誤思想,損害群眾利益的問題比較嚴重。
機制制度不健全,財務混亂,經濟上違法違紀問題嚴重。雖然現在大部分村級財務納入鄉級管理,鄉級財務由縣財政管理,一定程度上有積極的作用,但由于財務管理不公開,少有透明度,導致一些黨員干部利用職權亂批亂支亂用。近幾年來 ,中央、省、市對農村加大了基礎設施建設的投資力度,由基層組織建設的項目多了起來,為農村基層組織的黨員干部經濟上違法違紀提供了條件。值得注意的是,當前一些農村基層黨員干部集體違紀、團伙作案比較嚴重。貪污、挪用公款、侵吞集體財產案件呈上升趨勢,而且金額越來越大。這些問題直接侵犯了集體和農民群眾的利益,一定程度上影響了農村的穩定和經濟發展。一些鄉村財務缺乏有效監督機制,基層群眾參與監督的意識比較淡薄,致使廣大人民群眾的監督作用沒有得到很好發揮。
傷害群眾、愚弄群眾現象普遍存在。黨的十六大特別是黨的十七大以來,黨中央、國務院出臺了一系列惠農政策,給農民帶來了福音。但是,當政策傳達到農民眼前時,有的地方卻變了樣。成為一些地方農民上訪的誘因,給農村的經濟發展和安全穩定工作帶來不安全隱患。有些村干部因思想不夠解放,創新意識不強,面對激烈的市場競爭和群眾多樣化的利益訴求缺乏應對的思路和辦法;有些村干部民主意識差,決策不民主,自認為對群眾很了解,聽不進群眾意見,憑主觀想象決策和開展工作;有的村干部艱苦奮斗的意識淡化,利用公款大吃大喝和無端吃喝,存在享樂主義和盲目攀比現象。
2. 農村黨風廉政建設存在問題的成因
當前農村黨風廉政建設存在問題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歷史的客觀原因,也有人為的主觀因素,歸納起來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基層黨組織對黨風廉政建設認識不足。有些農村領導班子對抓黨風廉政建設的思想認識不足,一些村級領導班子甚至是主要領導,沒有把抓黨風廉政建設這項工作擺上重要議事日程,貫徹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的積極性不高,工作被動應付,對責任范圍內干部身上存在的問題不敢反映、不敢批評。個別農村干部甚至錯誤地認為農村黨風廉政建設抓得太緊會束縛手腳,擔心影響經濟工作和事業發展,擔心會影響農村干部的工作積極性,把抓經濟建設與抓黨風廉政建設對立起來。由于思想認識不到位,工作缺乏主動性,工作成效較差,存在著求太平的思想,輕視黨風廉政建設,不能及時將矛盾和問題化解在萌芽狀態。
少數農村黨員干部作風不實、素質較差。經濟的快速發展引起農村勞動力的大轉移,農村青壯年外出務工較多,農村留下來的基本是“993866”的人員結構,即老人、婦女和兒童。這就從客觀上制約了村級后備干部的培養與選擇。加上村干部經濟待遇較差,因此,目前農村干部年齡老化,文化水平總體較低,缺乏有知識、有能力、有奉獻精神的人才。這些因素導致一些農村干部的觀念淡薄,工作作風粗暴,工作方法簡單,責任意識不強,習慣于行政命令,不按國家有關法律法規辦事,不依章理事,不民主決策,個人說了算,許多工作得不到群眾的理解和支持,反而使群眾產生了強烈的抵觸情緒;有的村支部、村委會在工作上形成“兩張皮”,村委會與村支部“分庭抗禮”,削弱了黨的領導;有的干部與民爭利,損害群眾切身利益,損害了黨和政府的形象;有的農村干部甚至成為了一方“村霸”。凡此種種,成為影響農村社會穩定的重要因素。
有效監督農村干部行使權力不夠。主要是對基層干部的監督相對薄弱。農村干部特別是“一把手”,集人權、事權、財權于一身,既是決策者,又是執行者,也是監督者,權力過于集中,監督難以到位。其他黨員干部怕惹事,對腐敗行為和不正之風不敢監督,不敢揭露,使少數農村不良風氣成了“小氣候”。與此同時,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考核與責任追究有待加強,缺乏全面、系統、有效的檢查考核機制,對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的貫徹落實情況缺少定期和比較規范的檢查、考核,存在著責任追究力度不夠,追究效果不理想等問題。
農村黨風廉政建設制度嚴重滯后。據有關部門統計,目前全國村級集體資產共有1.22萬億元,每年村級的集體收益總額達600多億元。由于民主決策、財務管理制度不健全,工作落實不到位,影響了集體資產的合理分配使用。在村級財務的處置、土地拆遷安置款的發放等群眾關注的重大事項上,缺少規范的操作制度和必要的制約手段,從而造成了村內財務管理比較混亂的情況,使得一部分人有了可乘之機。在制度建設上,有搞形式、耍花架子的情況,對已有的黨風廉政建設制度落實不夠。雖然制度規章定了不少,但執行落實不力,既削弱了農村黨風廉政建設的實際成效,又在群眾中造成了不良影響。
3. 加強農村黨風廉政建設的對策與措施
農村黨風廉政建設是一項系統工程,必須融入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之中,作為鄉村兩級黨風廉政建設的一項長期重要工作來抓。從農村工作的特點來看,必須重在預防,在制度建設和廣大農民群眾的參與上加大力度。 筆者認為:當前,要突出重點,從以下五個方面入手,抓好農村黨風廉政建設。
一是健全思想教育機制,通過教育機制感化人。正確的思想指導成功的實踐,錯誤的觀念引發失范的行為。因此,加強思想道德教育,加強黨風廉政教育,使廣大農村黨員干部不斷提高思想政治素質,在頭腦里筑起一道拒腐防變的思想道德防線,這是加強農村基層黨風廉政建設的一項基礎性工作。當前,要緊密結合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偉大實踐,切實加強對農村黨員干部的教育。教育廣大農村基層黨員干部牢記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尊重群眾意愿,充分依靠和發動群眾,把群眾滿意不滿意作為衡量新農村建設的根本標準,自覺做到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系、利為民所謀。
二是規范權力制約機制,通過制約機制規范人。腐敗源于無章可循和有章不循,制度建設是在黨紀政紀條規的基礎上,從源頭上杜絕腐敗現象發生的最具有可操作性的關鍵環節。健全民主決策的工作制度。建立健全并嚴格執行基層領導班子民主議事規則,強化對農村黨員干部職權行的監督制約,確保重大決策、重要項目安排和大額資金使用由班子集體討論決定、村級重大事項由村民代表大會討論決定,防止由“一把手”個人或少數人說了算。
三是完善監督管理機制,通過監督管理制約人。要創新與農村民主政治發展相適應的黨風監督機制,改進監督手段,形成監督合力,確保監督到位。擴大基層民主,強化民主監督,真正使人民群眾參與管理集體財物。在具體措施上要進一步完善村務公開、政務公開。對在公開中群眾提出的疑問和質詢,要認真對待,向群眾做出明確的解釋。要強化黨內監督,進一步落實各項黨內監督制度,認真開好黨員民主生活會,切實加強基層領導班子內部的監督。最近,河南創造的農村“4+2”工作法,就是通過監督管理制約村干部的一種好辦法
四是加強法紀懲處機制,通過查處機制警示人。通過建立定期排查制度,督促基層干部切實履行起職責范圍內的工作任務,及時掌握情況。通過推行村干部述廉考廉、民主評議、廉政談話、個人重大事項報告、任期經濟責任審計等制度,及時掌握村干部廉政情況,建立廉政檔案,有針對性地督促其加強防范,糾正存在的問題。對群眾的各類信訪件,要及時處理,及時收集各種苗頭性、傾向性信息,密切注意動向,把問題解決在萌芽狀態,對反映屬實的問題,要嚴肅查處。尤其要查處那些嚴重危害改革、發展穩定的案件和嚴重侵害集體、群眾利益的案件。同時,注重利用典型案件對黨員干部進行教育,達到查處一案教育一片的目的。
五是強化責任追究機制,通過責任追究督促人。在農村黨風廉政建設工作中,要緊緊圍繞落實各項惠民政策,拍響“驚堂木”,攥緊“鐵拳頭”,高舉“正義旗”,發揮不敢腐敗的懲處威力。按照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和有關責任追究的規定,嚴格責任追究。制訂規范的責任追究的具體實施辦法,增強責任追究的威懾力。通過建立定期或不定期排查摸底制度,督促基層干部切實履行起職責范圍內的工作任務,及時掌握情況。責任追究既要敢于運用紀律處分手段,還必須善于運用誡勉談話、整改通知書、通報批評、責令辭職、免職、降職等組織處理手段,切實解決一些地方和部門存在的保護主義、好人主義以及執紀不嚴的問題,使基層黨風廉政建設的責任能真正落實到每一個干部,真正使基層黨風廉政建設的工作任務得到貫徹和落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