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郵政普遍服務業務承擔了國家賦予的社會責任,是關系國計民生、公民基本權利的重要任務。由于郵政普遍服務不是以贏利為目的,因此必須建立合理的補償機制以保障其順利進行。
【關鍵詞】 郵政 普遍服務補償機制 內涵
郵政企業履行普遍服務的義務, 是公民實現通信權利的必要保障,公民的通信權利屬于基本的人權,為國家的憲法和國際公約所確認,直接標志著國家的進步、文明。郵政企業履行普遍服務義務,也是獲得國家政策支持和社會保障的前提。
1.郵政業務內涵和外延的界定
由于歷史的原因和近年來的市場拓展,郵政企業的經營領域相當寬泛。但不能說凡是郵政企業經營、涉足的業務就是郵政業務。許多競爭性郵政業務(加快遞業務、物流、廣告禮儀及郵政儲蓄等)既不是傳統的郵政業務,也不是政府必須提供的公共服務,完全可以通過市場機制實現產業自主發展。如果不適當地擴大郵政業務的內涵和外延,擴大《中華人民共和國郵政法》的調整范圍,只能使簡單的問題復雜化,不利于郵政改革的推進,也不利于郵政法規的貫徹實施。按照規制理論凡是通過市場手段和競爭方式可以提供的服務,盡量不要納入郵政業務范疇。郵政普遍服務的內容應當嚴格限定在國內函件、包裹、匯兌、郵票發行以及國際郵件進出口業務和所有的機要文件、黨報黨刊發行、義務兵免費信函、邊防和邊遠地區通信;服務范圍和標淮應當與小康社會的社會福利水平相適應;郵政服務機構履行普遍服務是法定的強制性義務。
2. 郵政普遍服務涵義的分析
2.1普遍服務的對象主要是居住于我國境內的公民,當然也不絕對排斥法人和其他組織以及外國公民。這一點是基于普遍服務主要為保障公民實現通信權利的基本人權需要, 而且普遍服務的補償出自于國家財政開支。
2.2普遍服務的范圍包括信件寄遞和其他必不可少的郵政服務。主要有,郵政企業專營的信件寄遞業務,以及一定重量的郵包、印刷品,一定數額的郵政匯款和規定種類報刊的發行。國家以法律的形式賦予郵政企業信件寄遞的專營權,就是為了保證用戶都能享受到普遍服務。規定重量內的郵包、印刷品和規定數額內的郵政匯款,也是滿足公民基本用郵需求所必需的。規定種類報刊的發行,主要是指黨報黨刊,黨報黨刊是黨和國家的宣傳工具,也是郵政企業辦理報刊發行業務的出發點。
2.3普遍服務的資費必須是合理的。為保障這一要求,信件的寄遞實行的是均一資費,郵包和匯款的資費也是相當低廉的,并且在資費調整上具有嚴格的程序。
2.4普遍服務的標準以滿足公民的基本的通信需要為原則,與我國的經濟實力相適應,包括郵政局所和郵政設施的設置密度、郵政營業時間、郵政投遞的頻次、郵件的全程時限等。
2.5郵政企業履行普遍服務義務,具有雙重的法律關系。對于國家而言,郵政企業與國家形成的是行政法律關系, 國家以法律的形式指定郵政企業履行普遍服務的義務,同時運用法律和政策的手段,對郵政企業進行補償。對于用戶來說,郵政企業在履行普遍服務的義務時,與用戶則是民事法律關系。當然,這種民事法律關系除了接受民事基本法調整之外,更主要由規范郵政法律關系的特別法——《郵政法》調整。
3. 郵政普遍服務的補償形式和社會保障界定
包括補償和保障的方式、補償標準、資金來源,特別是財政補償資金的預算、審核、撥付和減免稅的范圍和幅度以及補償資金的使用監督。
3.1明確郵政普遍服務范圍
郵政普遍服務是指以合理的資費,為本國境內的所有用戶持續提供的符合一定標準的基本郵政服務。各國郵政法無不把保障郵政普遍服務作為其核心內容之一,對這個內容應該有明確的規定加以限制。提供普遍服務的企業應認真履行職責,不得任意停止辦理或限制辦理郵政普遍服務業務;非承擔義務的主體不得進入該領域和范圍經營郵政普遍服務業務。目前,中國郵政既經營公益性的普遍服務業務,又經營競爭性的業務,兩種不同性質業務的混營,再加上其他有關的市場競爭主體,造成郵政服務市場的混亂,不利于郵政部門進行科學監管。因此,郵政體制改革的一項重要任務就是分析普遍服務業務和競爭性業務,對這兩種不同性質的業務在機構、人員、財務、政策支持和監管等方面進行分離,在于因郵政集團公司內部將普遍服務業務部門和競爭業務部門分開。分析普遍服務業務和競爭性業務后,從事競爭性業務的郵政企業與其他非郵政企業公平競爭。郵政部門經營的速遞、物流等競爭性業務在交通運輸、海關監管、稅收安排等方面與快遞企業等非郵企業一樣對待,不再享有特權。郵政普遍服務標識只能使用于提供普遍服務業務的郵政企業和國家授權的機構,不能被從事競爭性業務的企業用;而普遍服務除享受國家政策補貼和專營保護外,普遍服務的標準(價格、服務質量、安全性等)對全社會合并,同時在實施過程中接受社會的監督。
3.2建立普遍服務補償基金
這是國家對郵政企業提供的普遍服務、特殊服務的合理補償。郵政普遍服務是各國政府對公民應盡的責任和義務,郵政部門受政府委托承擔這一責任利義務。普遍服務要求郵政部門以規定資費標淮和服務質量向所有指定區域用戶提供寄遞服務。在郵政部門完全由財政或納稅人供養、沒有自身獨方利益的情況下,普遍服務業務范圍是大些還是小些,主要取決于公民對納稅負擔和低價普遍服務的權衡;在郵政部門也從事經營活動、有自身獨立利益的情況下,低價普遍服務業務范圍的大小直接影響其經濟效益的高低,郵政企業從事普遍服務業務積極性也取決于對普遍服務業務的補償情況。因此,政府應廣泛征求公民意見,一方面明確郵政咨詢服務業務的范圍、內容和標準,保證公民權益;另一方面對承擔普遍服務業務的郵政企業進行合理的補償。普遍服務補償基金獲得者必須與政府簽訂《普遍服務合同書》,明確普遍服務的質量、安全和時效等標準,國家撥款標準、年費繳納標準、用戶支付價格與普遍服務提供者的服務質量和經營績效掛鉤。郵政監管機構和獨立審計機構每年對普遍服務補償基金獲得者進行評估檢查,并公布評估檢查結果。普遍服務補償基金的來源可以多渠道、多途徑,基金的使用應當由國家郵政局委托社會來籌集、使用和監管。
3.3給予政策和稅收等優惠
現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郵政法》規定郵件和其他具有信件性質的物品的寄遞業務為郵政專營,就是一種政策優惠,雖然對信件性質的解釋和重量界限還存在爭議,但是為了保障普遍服務的順利進行,相應的政策補貼不能少。
3.4加強對監管機構的監督
對郵政監管機構可采取輿論監督、審計監督、法律監督、行業協會監督等多種監督手段。還可借鑒國外一些國家經驗,建立郵政咨詢董事會(或委員會),邀請被監管企業、用戶、專家、行業協會和工會參加。重大事項要舉行聽證會。
參考文獻:
[1] 田巧娣;郵政普遍服務補償成本核算方法研究[J];財會通訊(學術版);2005年05期.
[2] 潘新興;馮英;;我國郵政體制改革與普遍服務的實現[J];經濟管理;2006年1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