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志愿服務活動是在新的時代條件下學雷鋒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國志愿服務活動有五個方面的特點。進一步推動我國志愿服務活動要做好三個方面的基礎性工作,即健全領導體制,加強制度建設;加大經費投入;要加大宣傳,為志愿服務活動創造良好的輿論氛圍。
【關鍵詞】 學雷鋒 志愿服務 志愿者
1. 志愿服務活動與學雷鋒活動
雷鋒同志犧牲以后,特別是毛澤東同志的題詞“向雷鋒同志學習”發表之后,雷鋒的先進事跡在全社會引起了廣泛關注,并對雷鋒精神進行了概括,并且把每年的3月5日確定為“學雷鋒日”,每年的3月份確定為學習雷鋒活動月。各行各業開展了針對不同領域確定了不同主題的各種各樣的學雷鋒活動,如在醫院、郵局等窗口單位、旅游景區、車站、公園等公共場所開展了“學雷鋒、樹新風”活動;在企業開展了“崗位學雷鋒、爭做好員工”活動;在社區開展“學習雷鋒、奉獻愛心”活動;在農村開展了“學習雷鋒精神、建設文明鄉風”活動;等等。雷鋒精神側重于強調五個方面的內容,可以概括為“三種熱愛、四種精神”,即對黨、對祖國、對社會主義的熱愛;奉獻精神;敬業精神;創新精神;創業精神。
改革開放以后,在經濟全球化的浪潮中,志愿精神傳播到我國,志愿精神與雷鋒精神結合到一起,志愿服務行為在我國逐漸開展。志愿服務活動的主題是相互關愛、服務社會,首要要求是公益性,基本要求是無償性、利他性,但并不排斥在志愿服務活動中實現個人才干的增長和個人的發展。中共中央印發的《關于深入開展學雷鋒活動的意見》是關于開展學雷鋒活動的指導性文件,《意見》中列舉了九項學雷鋒活動的常態化項目,其中的第四項指出:“廣泛開展社會志愿服務”。 由此可知,在新的時代條件下,志愿服務活動是學雷鋒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
學雷鋒活動是人人學雷鋒,而志愿服務活動的最大不同是以青年人為主體,同時體現了較強的專業性。志愿服務活動的形式多樣,主要有黨員志愿者、大學生志愿者、青年志愿者、社區志愿者、紅十字志愿者、扶殘助殘志愿者等。志愿服務活動在汶川抗震救災、北京奧運會、上海世博會、廣州亞運會等重大事件和重大活動中都發揮了積極作用。目前比較有影響的志愿服務活動是中央文明委倡導的“四個百萬關愛”志愿服務活動,即關愛百萬空巢老人、關愛百萬進城農民工、關愛百萬殘疾人、關愛百萬進城農民工子女和農村留守兒童志愿服務活動。
2. 我國志愿服務活動的特點
2.1在重大事件和重大活動中志愿服務活動活躍。志愿服務活動在我國引起民眾關注是在汶川大地震、北京奧運會和殘奧會的志愿服務活動。汶川地震后的救災工作中,在災區隨處可見救災志愿者。有數據顯示,在地震災區有超過三百萬的救災志愿者。扶危救困、幫助他人的志愿理念也在社會捐款數量上得到充分展現。有統計表明,中國民眾及企業為災區捐款五百多億元(不包括黨員交納的特殊黨費),而且,民眾個人捐款額占捐款總額的54%,達到四百五十八億元人民幣,高于國內企業捐款的三百八十八億元人民幣。2008年北京奧運會、殘奧會的成功舉辦,離不開一百七十萬奧運志愿者在賽場內外的真誠微笑和優質服務,志愿者們也向全世界展示了中國人民的精神風貌、文明素養和專業技能等良好形象。在北京奧運會、殘奧運期間,各類志愿服務活動提供超過了2億小時的服務。奧運會志愿者在賽前、賽中、賽后的優異表現倍受矚目,受到嘉獎。聯合國向北京志愿者協會頒發了卓越志愿服務組織獎。羅格、薩馬蘭奇等國際奧委會官員多次在開幕式、閉幕式以及其他重要場合表達了對志愿者的特別感謝。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在北京奧運會、殘奧運的閉幕式上增加了一項儀式——向志愿者代表獻花。這是對北京奧運志愿工作的充分肯定和褒獎。
2.2志愿服務隊伍不斷壯大,服務內容不斷拓展。全國注冊的志愿者人數達到2511萬。服務內容從“學雷鋒、做好事”拓展到社區建設、信息服務、環境保護、扶貧開發、扶殘助殘等領域。從城市到鄉村、從生活領域到社會生活、民意表達等領域、從國內到國際,志愿服務活動的空間和領域不斷拓展。
2.3志愿服務項目品牌化發展。西部志愿者、奧運志愿者、世博會志愿者、亞運會志愿者、研究生支教團、紅十字志愿者等,都是比較有影響的志愿服務品牌項目。
2.4志愿者結構單一、參與程度不高、參與時間有限。目前中國的志愿者隊伍的主力軍是大學生和中小學生,其次是社區中的離退休者。就業人口中志愿者比例很低。2006年有1800萬的社區志愿者,占人口總數的百分之一點四。志愿者參與志愿活動的頻率不高。在一年期間,偶爾參與的比例超過50%,達到51.3%;每周或雙周參與一次的比例占1.7%;每月或雙月參與一次的比例占1.3%;經常參加的只占10.9%。
2.5大多志愿者的專業技能還處在業余水平。志愿服務活動僅有熱情是不夠的,優質的志愿服務是需要專業的技能作支撐。有機構對我國志愿者隊伍的學歷構成進行了分析。小學及以下、初中、高中、大學、研究生的學歷百分比是14.5%、32.5%、27.2%、24.5%、1.3%,這反映了我國志愿者的知識基礎薄弱。在調查訪問中發現,有近40%的人沒有在開展志愿服務前接受任何專業技能培訓。
3. 進一步推動我國志愿服務活動的思考
3.1健全領導體制,加強制度建設。由在中央文明委的領導下,成立由團中央、民政部、婦聯等參加的全國性的志愿服務活動領導小組,總體規劃、協調指導和督查全國各地、各部門開展的志愿服務活動。對于志愿者的招募、培訓、服務、表彰等建立切實可行的規章制度,保障志愿服務活動依法、有序開展。
3.2加大經費投入,為開展志愿服務活動提供基本保障。沒有必要的經費保障,志愿服務活動很難開展。志愿者的招募、管理、技能培訓都需要經費,志愿活動的生活津貼、醫療以及保險,也離不開經費。除了政府要投入外,還要制定一定的優惠政策,引導企業以及其他社會資本等成立志愿服務基金會,在必要時,為志愿服務提高經費保障。
3.3要加大宣傳,為志愿服務活動創造良好的輿論氛圍。新聞媒體要加大力度宣傳志愿服務活動。主要宣傳志愿精神、志愿活動的理念,普及志愿服務知識,在全社會形成關心志愿服務、理解志愿服務、支持志愿服務、參與志愿服務的良好社會風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