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中國紅十字會雖然是非營利組織,但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也會出現財務風險,主要表現在籌資、投資和資金支出過程中。
【關鍵詞】 中國紅十字會 財務風險識別
風險大致有兩種定義:一種定義強調了風險表現的不確定性,另一種定義則強調風險表現為損失的不確定性。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任何組織都會面臨財務風險的威脅,即使是作為非營利機構,中國紅十字會當然也不例外。中國紅十字會的財務風險是指其在各項財務活動中,受各種難以預料和難以控制的因素影響,財務狀況具有不確定性,并導致其資金和信譽遭受損失的可能性。
1. 籌資領域存在的財務風險
中國紅十字會資金的來源有四大類,分別是:會費收入、捐贈收入、政府撥款收入、動產和不動產收入,其中主要的資金來源有兩大類是國家的撥款和民間捐助,2010年中國紅十字總會財務報告中顯示,民間捐款占了總收入的89.19%,政府撥款占了10.8%,一旦國家撥款和民間的捐助資金鏈發生斷裂,紅十字會就會出現財務風險。對于民間捐助,其最大的特點就是不穩定性,而且這種不穩定性只能在一定程度上減小,卻無法避免。突發事件使得社會捐助在整個會計年度內波動起伏過大,使得中國紅十字會在該年度內發生財務風險的可能性加大,同時也造成了各個會計期間的流入不均衡,給中國紅十字會的生存和發展帶來風險。究其風險根本原因是民間捐助的不穩定性,直接原因卻是中國紅十字會社會公信力不高。相對于民間捐助,政府的撥款穩定性較強,但在某個會計年度內,由于體質改革等原因,可能會造成不能通過政府撥款獲得收入或者政府對紅十字的預算撥款減少的風險。隨著政府改革的深入,政府逐步退出在社會福利事業中的壟斷地位,公共部門對非營利組織的財政撥款也日益削弱。中國紅十字會的迅速發展與政府撥款的減少形成了矛盾,而且這種矛盾隨著改革的進一步深入有可能加大,使得看似穩定的政府撥款也隱含較大的財務風險。同時,由于缺乏有力的監督管理機制,政府在對中國紅十字會撥款后,較少監督資金的到位情況及以后的使用狀況,一些不法分子就利用制度的缺陷,法律的不完善,對收入采取不入賬等手法截留大量公益資金。由于自創性收入太少,過度的依賴政府撥款和民間的捐助,使得當這兩類資金收入出現大幅縮水時,組織通過自身調節應對風險的能力極弱,而這種自創性收入隨著比例的增加,組織所面臨的市場風險也多元化和加大。
2. 資金支出方面存在的財務風險
中國紅十字會將各種收入一方面用于組織的事業活動中,另一方面用于經營活動中,其資金在使用過程中產生的不確定性或有損組織形象的可能性,就是資金支出方面的財務風險。捐助人在向中國紅十字會捐贈物資時,多數情況下,連監督該筆物資是否用于公益的目的的權力也交了出去,組織可能發生資金的用途的改變。同時,接受資助者在接受資助時,很少考慮用于其身上的公益資金額度是否與出資方意愿相符,缺少監督監管和透明度也造成了財務風險。當組織的生存目標與其社會公益目標發生沖突時或者經營者做出逆向選擇時,其資金的支出結構就會發生相應的變化,行政支出和日常財務支出大大增加甚至高出公益支出,擠占公益支出,造成支出結構異化,使公益資金成為專為紅十字會生存而使用的資金,甚至組織中人員為了個人目標,將公益資金以費用名義列支出去, 2010年中國紅十字會的“三公”費用決算中,出國境的費用高達107萬,接待費為15萬已經超出預算的400%,同時決算報表中少計支出75.89萬,多記收入33.07萬,內部控制在制作預算和執行預算方面的失敗也是埋下了財務風險種子。龐大的組織,冗雜的人員,也是較大的支出,它們與收入的減少之間形成了矛盾,在一定程度上也造成了中國紅十字會的財務風險。
3. 投資方面存在的財務風險
公益項目探索市場化發展是一條發展趨勢。中國紅十字會主要動產和不動產收入及其他收入比較少,在2010年僅占1%,無法為中國紅十字會的生存和發展提供有力支撐。在此收入中主要是利息收入,而銀行利息比較低的同時,物價上漲較快,通脹壓力大,資金無法得到很好的保值。再者中國紅十字會缺少完善的投資決策機制,在同一投資市場上可能處于十分不利的地位,缺乏財務風險應急處理機制及能夠迅速明確責任的機制,在進行投資時也不必告訴資金的出資者,使用的是毋須償還的公益資金,因此投資決策失誤的風險與投資收益異化的風險比一般企業大得多。投資的公益項目也可能被內部不法人員利用,將其為個人謀利,未使得其作用得到真正發揮。
4. 其他方面的存在的財務風險:財務管理目標索蘊含的財務風險
中國紅十字會的是從事人道主義工作的社會救助團體,以進行人類和平和進步事業為宗旨。由于其營運目標不是以營利為目標,因此,其財務管理目標也不是實現組織的利潤,而是為了組織的穩定和長期可持續發展,以實現整個社會公益目標。中國紅十字會按照事業單位會計制度進行會計核算,雖然不以營利為目的,但是還是會有結余,目前非營利組織利潤衡量指標缺失,中國紅十字會很難有效檢測其收入與費用是否配比,因此組織目標的實現程度難以衡量估算和判斷。在操作中,極容易發生并不重要的項目耗費了大量的公益資金,而重要額項目卻因為資金投入的不足而難以維系的財務風險。
參考文獻:
[1] 唐陽玲.非營利組織財務風險管理芻議 [J].財務與金融,2008,(03):57-59.
[2] 陳曉曼.蘇寧和劉鳴鏑. 淺談非營利組織的財務風險及控制[J].東方企業文化,2011,(04):9-10.
[3] 孫新章.試論非營利組織的財務管理[J].市場周刊管理探索,2005,(05):75-77.
[4] 康偉.我國非營利組織財務風險識別與控制 [J]. 會計之友,2008,(10):30-31.
[5] 葉檀.紅十字會信任危機是信用體系的三聚氰胺[J].IT時代周刊,2011,(17):63.
[6] 林建鴻.透視慈善機構規范制度缺失[J].中國國情國力,2005,(02):44-46.
[7] 王俊秋.論我國的政府與慈善機構的關系[J].沈陽大學學報,2008,20(02):45-49.
[8] 中國紅十字總會捐贈信息發布平臺:http://fabu.redcross.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