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大學生挫折心理問題日益受到心理、教育領域專家和學者的關注。本文針對專業和學院性質,探索獨立學院學前專業大學生的挫折心理的特點、原因及有效對策,為有效開展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幼兒教師心理素質提供理論依據和實施措施。
【關鍵詞】 獨立學院 學前專業 大學生 挫折心理
1. 當代大學生挫折心理現狀
挫折心理是指個體在致力于達到某一行為目標過程中受到某種干擾和阻力,使動機目標無法實現而產生的緊張與消極的情緒狀態。[1]大學生,正值生理、行為、智力等方面都表現一系列的急劇變化的青春發育期和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形成的關鍵時期,當其面臨學習、情感、人際和就業等自我成才過程中的壓力、障礙和困惑,體驗到挫折而不能順利實現目標或滿足自身需要時,就會產生緊張、焦慮、悲觀等消極情緒,嚴重者甚至產生心理失常,乃至走向自殺的道路。相關研究表明,12.17%的大學生經?;蚩偸窃庥龃煺矍榫常谒性庥龃煺矍榫车拇髮W生中16.94%的人會產生較強或很強的挫折感[2]。這一現狀受到社會和眾多教育研究者的廣泛關注和重視,提高大學生抗挫折心理素質,維護大學生心理健康,培養身心全面健康發展的優秀大學生人才,是當前高等教育的重要任務。
2. 獨立學院學前專業大學生挫折心理成因分析
2.1社會認可度低
獨立學院在我國高等教育結構中還是一個新生兒,在師資條件、教學資源、管理模式、生源質量等方面都還處在初級發展的階段,社會對獨立學院的辦學水平和畢業生綜合素質持懷疑態度,甚至存在歧視現象。同時,學前教育專業在傳統觀念中屬于不入流的教育階段,甚至有人把學前教師定義為“哄孩子的阿姨”。這種雙重低認可度,給獨立學院學前專業大學生帶來雙重的挫折感。
2.2人際交往障礙
人際交往挫折是大學生遭遇的最主要的挫折情境之一,有調查顯示82.2%的學生遭遇過此類挫折。現在的在校大學生大多是在“4+2+1” 金字塔型的家庭結構中成長起來的獨生子女,家庭條件的優越和家人的過度關愛遷就使得孩子缺乏生活的磨練,自我為中心,不能正確處理與老師和同學的關系,造成不良人際交往關系,常常表現為孤獨、焦慮、自卑、自我封閉,甚至為了逃避復雜的人際關系而沉迷于網絡。學前專業生源中女生占80%以上,由于性別特點和男女比例失調,人際交往挫折情況更為常見。
2.3學業負擔重
調查表明,學業挫折在大學一、 二、 三、 四年級中分別高達 51.7%、64.9%、45.5%、28.6%。[3]獨立學院的生源大多是三本考生,入學成績相對較低,基礎差、底子薄、學習效果不理想,學業成績成為他們心頭之最痛。而學前專業的大學生除了學習專業理論課之外,還需要掌握如鋼琴、舞蹈、繪畫等專業技能,很多學生在技能方面沒有基礎,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和辛苦。多重的學業壓力給學生帶來更多的挑戰和挫折感。
2.4就業壓力大
本世紀九十年代以來,我國高校畢業生自主就業機制的建立,既為大學生提供了施展才華的機會,也對大學生提出新的挑戰。獨立學院的大學生畢業生,在就業過程中與其它公辦院校同臺競爭時要承受更多來自用人單位和社會的誤解和偏見。特別是獨立院校學前專業的大學畢業生,在承受就業壓力的同時,還要承受專業歧視,就業面狹窄,工作待遇低,當理想與現實發生矛盾時,就會產生困惑、自卑、憤恨等消極情緒。
3. 提高獨立學院學前專業大學生抗挫心理素質的對策
3.1社會環境調適
社會環境是大學生產生挫折心理的外部根源。社會輿論對獨立學院教育和學前專業的偏見和低認可度,很大程度上影響獨立學院學前專業大學生對自身發展的認知和信心。政府應廣泛宣傳獨立學院在高等教育中的作用和發展前景以及學前專業在我國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引導民眾對獨立學院教育和學前專業的正確的輿論,給獨立學院學前專業的發展提供寬松的社會環境,從根本緩解該專業大學生在社會大環境中的挫折心理。
3.2學校發展與教育管理調適
獨立學院自身的專業建設和發展狀況決定了它的生命力和發展前景,也是決定了學生在社會上的競爭力。創建特色專業品牌,提高自身知名度和認可度,進行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培養符合社會主義經濟發展規律需要的人才,是增強自身競爭力的重要途徑。筆者所在獨立學院學前專業利用自身優勢建立良性人才培養與輸出體制,連續幾年學前專業就業率都是100%,在全省乃至全國都享有一定知名度,得到省教育廳和國家教育部的高度認可。2010年被評為省重點專業和省重點建設學科,極大增強我院師生的自信心。
3.3學生自身調適
3.3.1提高認知水平,改變錯誤觀念
心理學家艾利斯的理性情緒ABC療法認為,挫折情境(A )能否引起個體的挫折感(C ),取決于個體對挫折情境的認知和評價(B )。從這個意義看,挫折情境是客觀的,挫折感是主觀的,積極合理的挫折認知歸因,可以幫助個體減少挫折感。面對挫折,大學生首先要認識到現實生活中,不如意事十之八九,挫折是普遍存在的。做事情時降低期望值,做好失敗的準備,當失敗降臨時就能坦然接受。
3.3.2正確疏導情緒,提高自我調節能力。
大學生心理尚未完全成熟,面對挫折時其痛苦程度要強于常人,如不適時宣泄,會憂郁成疾,甚至心理失衡,疏導不良情緒,則可以幫助其減輕痛苦和挫折感。正確處理情緒的方法是“疏”而不是 “堵” ,如有的人通過寫日記宣泄情緒,有的通過運動宣泄情緒,只要不傷害自己和他人,適當的情緒宣泄是自我調節的一個有效的方法。
3.3.3適當調整發展目標,培養自信心
大學生的挫折感大多來自理想與現實的落差。當目標不能實現時,就會感到焦慮產生挫折感,重復受到挫折可能形成 “習得性無助” 和自我挫敗的性格。面對挫折,大學生應根據自身的特點、愛好、特長,樹立適合自己的目標,在成功的經驗中培養自信心。
3.3.4鍛煉意志力,提高性格耐受力
成功的要素中,智商(IQ)只占20%,而情商(EQ)占80%,當人生出現困難和挫折時,決定一個人命運不是他的智商而是他的性格。薩克雷說:“播下一個行為,收獲一種習慣;播下一種習慣,收獲一種性格;播下一種性格,收獲一種命運。”所以,大學生在挫折的磨練中,要學會堅強,用堅定的意志規范自己的行為,形成良好的習慣,培養積極的心理耐受力。
※(本研究為黑龍江省高等教育科學研究“十二五”規劃課題<項目編號:HGJXHC110630>)
參考文獻:
[1] 張騫.當代大學生挫折教育及對策探析[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09 ,(10): 101- 104.
[2] 吳新中.大學生挫折心理反應及對策探析[J].福建論壇(社科教育版),2009,(6): 111-116.
[3] 王博.當代大學生挫折教育研究[D] .哈爾濱 哈爾濱工程大學,2007,236-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