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氣工程及自動化專業在我國已經有百余年的辦學歷史,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學生需要進行大量的實踐活動,才能培養其動手、創新等專業綜合能力,要使學生在短暫的時間內,將所學理論知識轉換為實際工作能力,必須十分強調實踐能力的培養和訓練,因此,一體化項目教學至關重要。
1. 一體化項目教學與改革分析
1.1一體化項目教學的目的
一體化課改的目的是要使得我們的學生“會工作,能勝任工作”。學生不再是光學習學校提供的知識,而是要對學習的內容熟練運用,把學到的知識能夠應用到實際生產中。通過對不同級別的學生教學特征和學生能力特征及要掌握知識的分析,制定相應程度的學習任務,因材施教,做真正適合學生的教學方式,才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增加他們的學習成就感。這樣學生不斷的樹立了自信和信心,那么在今后的學習中,他們會以一種新的積極的心態去學習。
1.2一體化項目教學的含義
一體化項目教學,其內涵主要是根據職業教育培養目標的要求來以項目教學重新整合教學資源,體現能力本位的思想,從以教師為中心如何“教給”學生,向以學生為中心如何“教會”學生轉變;從以教材為中心向以培養目標為中心轉變;從以課堂為中心向以實驗室、實習車間、校內外實訓基地為中心轉變。要實現這三個轉變,一體化項目教學應具備以下三個條件:
1.2.1教師一體化,即專業課教師既是理論教師又是實踐指導教師;
1.2.2教材一體化,即教材既是理論課教材又是實訓課教材;教材的內容和形式應該做到授人以“魚”的同時應著重授人以“漁”。
1.2.3教學過程一體化,即把課堂搬到實習、實訓基地,在教中學在學中做為一體的模式。
1.3一體化項目教學的優勢
一體化項目教學與傳統教學的相比,以項目討論是項目教學中的中心環節的授課方式,主客體的角色和責任的定位和轉變等方面較好地解決理論與實踐教學的脫節,減少理論課之間及理論課與實踐課之間知識的重復,以實際工作過程為基準,增強教學的直觀性,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參與作用,培養學生獨立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讓學生體會知識、能力如何在工程上得到應用與發揮,學以致用。使學生真正達到“懂專業、精技能、高素質”的要求。
2. 一體化項目教學在電氣課程改革中的應用
2.1重新制定教學計劃
在制訂教學計劃時應根據社會需求,從培養多類型、多規格的人才培養思想出發,從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工程意識、工程實踐能力、社會實踐能力出發,對實訓、實習、課程設計、等實踐性教學環節進行全面的、系統的優化與完善,明確各實踐教學環節在總體培養目標中的作用。把專業基礎課程和專業課程與實踐教學有機融合在一起,通過教學、實踐各個環節的共同作用,注重創新意識、創新能力的培養,并貫穿于人才培養的全過程,堅持產、學、相結合的方向,逐步形成完善的、能夠體現基礎性、系統性、實踐性和現代性教學內容的實踐教學體系。
2.2建設先進的實踐教學隊伍管理模式和組織結構
教師是實踐教學的組織者和指導者,一體化項目教學師資隊伍的建設是開展項目教學的重要保證。有計劃地培養和引進項目技術人員,積極開展業務培訓、校際交流,建立實踐教師知識、技術不斷更新的科學有效的教育培訓制度,形成一支教學理念先進,教學能力強,實踐經驗豐富,勇于創新的實踐教學隊伍。
2.3結合教學內容精選工程項目
教學過程采用變化的發展的新觀念,不用一成不變的教材,教師根據企業要求或市場背景、目標、要素等提出適合于培養學生實踐能力的真實項目,作為任務向學生提出。
2.4實現教學過程一體化設計
教學過程設計以學生為中心,以培養學生行為能力為目標,根據學生和教學項目的實際情況,設計教學計劃的具體實施方案。在教學過程中,采用項目教學等方法與手段,以“實訓項目”作為教學內容的主要載體,整個教學內容先基本、后高級、再綜合,循序漸進;選、講、演、練、考案例結合,并在現場巡回指導時發現、總結、歸納問題,做到共性問題集中講解、個別問題個別指導。
2.5改變考核、考試模式
一體化項目教學的考核模式分為技能考核與項目設計、項目制作評判式考核兩種。
2.5.1技能考核:要求學生通過有關部門的“專業技術等級證書”考核或職業資格證書考核。通過這些形式的培訓與考核,以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使之更好的適應現代人格市場與崗位的需要。
2.5.2項目設計、項目制作評判式考核:在項目設計完成后在小范圍內由指導教師與企業有關人員進行評判,以明確的考核指標評出優劣等級,并告知學生。項目制作由考評驗收,以質量指標、制作過程及工藝等考核指標評為主要內容。
3. 一體化項目教學目前在實踐中存在的問題及解決途徑
3.1項目教學中教學項目的選擇、設計是重點也是難點,難就難在所確定的項目必須是具有典型意義的,否則就失去其“項目性”的價值。典型項目的設計、開發是對教師能力的考驗。因此需進一步提高教師專業素質,改善教學方法和教學方式。需要教師做大量的工作來提高自己的專業素質。
3.2運用現代教學手段及教學方法,實現教學過程再創新。使用教學需要的現代化教學手段,增大學習的信息量,用仿真把講、演和練更生動、直觀地結合起來,組建虛擬實驗室,為學生提供聽、看、想、做的一體化、個性化的學習和課后自學的機會,進一步激發出學生更強的學習興趣和學習主動性。
3.3職業技術學院培養的學生是生產一線的職業崗位(群)或技術領域的高級技術應用型人才。因此,培養方案的落實依賴于企業的合作,利用企業的人才、設備資源和管理經驗。同時,學生在項目學習操作實踐中與企業結合,接受企業文化、企業精神的熏陶,從而培養愛崗敬業、吃苦奉獻、團隊協作的精神,以及質量意識,效益意識和競爭意識。這樣,既有利于社會的需要確定學生的培養模式,又有利于把專業的優勢和教師的科研實力推向社會,從而形成了學校與社會的互動互利的培養模式,適應社會對新型人才的需要,實現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共贏的目標。
一體化項目教學的過程,是在教師指導下運用多種能力培養策略讓學生人人參與的創造性實踐活動。它所注重的不是最終結果,而是項目的完成過程,追求的是學生職業能力的形成,即訓練學生養成在未來社會中生存、競爭和發展所需要的專業能力、方法能力和社會能力。項目教學法的實質,是使學生處在積極的、獨立的地位,教師不是灌輸學生知識,而是啟發學生思維;學生不是“容器”,被動接受,而是“蜜蜂”,主動建構;不是“單兵作戰”,而是聯合行動;不是單一專業能力的培養,而是綜合職業能力的養成;這與當今職業教育的發展趨勢,與社會和現代企業對勞動者的職業能力要求是一致的,因而也是具有旺盛生命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