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中學數學是較為枯燥的一門學科,學生不喜歡學習數學,覺得難,沒有愛好。所以我認為應該主要從學生的學習觀、信心入手,培養他們良好的學習習慣,教給他們高效的學習方法。從而提高中學生的數學愛好,為他們今后的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關鍵詞】 數學習觀 教學方法
1. 使學生樹立正確的學習觀
通過教師與學生進行交流,了解他們的內心世界,應該把一些純數學問題轉化為和他們生活有關數學的問題。例如:買衣服碰到的“打折問題”,“銀行利息、繳稅問題”,“電話、水電、煤氣問題”,“打的付費問題”等等。通過實例讓學生發現數學知識存在于社會,存在于生活,而且和我們的生產、生活密切相關。并不像自己和家長之前所想象的那樣一無是處。從而使學生產生求知欲,把過去的“要我學”變為“我要學”的正確學習觀。
2. 要耐心細致地疏導,增強學生的信心。
2.1熱愛學生,增加情感投入。在教學中,教師首先應該熱愛自己的學生,用愛心去感化他們,把師生間的距離拉近,讓學生感到老師是他們的朋友,這一點很重要,因為中學生是正處于青春發育期的少年,許多情感問題很輕易影響到他們,若是教師對他們不聞不問,或是經常罵他們,打擊他們,這會使他們對老師抱有很大的成見,很討厭這位老師,也正是這樣,學生就沒有上好這位老師的課的積極心態。久而久之,學習愛好全無,成績直線下降。
2.2化枯燥為有趣,讓學生在快樂中學習。數學多為抽象、枯燥的,學生學起來感覺無味,這也會影響學生的學習愛好。教師在教學中可以盡量將書本上的知識加以研究使之變為生動有趣的問題。如:中心投影這一節,我們可以利用晚自習的時間親自到路燈下去做實驗,這樣,我們就把抽象而枯燥的知識轉變到了生活中來,學生在自己實驗中就把中心投影里一些知識學會了。
2.3利用中學生好奇心理激發他們的學習愛好。中學生正處在對任何事物都倍感好奇的年齡階段,教師可抓住這一心理特征,大膽創設能讓他們好奇的實際問題。如:在講解“說理”的時候,可讓學生討論“假如用一根很長的鋼纜沿赤道繞地球1圈,然后把鋼纜放長10米,試想象這時鋼纜與地球赤道之間的縫隙有多大?你估計這個縫隙可以通過一頭牛,還是一只老鼠?你能說明你的估計是正確的嗎?”學生討論后,教師再告訴他們結果,這時學生會覺得非常好奇,這樣學生對學習說理就產生了很大的愛好。
3. 注重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方法。
3.1教會學生預習的方法。預習是學習各科的有效方法之一。教師有必要教給他們預習的方法。預習,也就是在上課前將所要學的內容提前閱讀,達到熟悉內容,熟悉自己不懂的地方的一種方法。在此過程中,教師應教會他們“打記號”,如:互逆命題這一內容不懂,就在這一地方打上自己的記號,以便于在上課時,認真聽教師講,從而真正理解這一內容。
3.2教會學生聽課。聽課是教學中最為重要的一個環節,多數學生在“聽”時不懂方法,學習效果也就不明顯。怎樣聽好課呢?首先,在聽課過程中必須專心,不要“身在教室心在外”。第二,抓重點,及時做好筆記。在上課時,教師都會強調某些問題即為本節重點,學生在聽時,只是暫時的記住和理解,因此,應及時將知識點記下來,以便于復習鞏固。第三,預習中打記號的知識點,應“認真聽,多提問”,保證做到聽懂自己打記號的知識點。第四,積極回答教師上課的提問,做到先思考后回答,不要不經思考亂回答。第五,認真完成課堂練習,將所學知識當堂鞏固,發現自己在這一節中不足之處,多想多問。第六,課后應及時所學知識。
3.3指導學生把握思維的方法。歸納、演繹。歸納就是將多個共同點的問題結合在一起,找到他們的共同點,從而得出結論的方法。演繹就是將歸納出的結論運用到解題中來的一種方法,如完全平方公式,是從一些例題中歸納出來的,當把它們運用到解決問題中來時,也就是演繹。只要學生把握了這兩種方法,并有效地結合起來,這樣便能從非凡到一般再由一般解決非凡,使學生的思維得到了發展。
3.4類比、聯想。這是在初中階段較為重要的思維方法,類比即為將多個事物進行比較,找出異同的思維方法。如“完全平方公式”和“平方差公式”的類比,可增強對兩個公式的理解,并可使學生對公式的運用有進一步的幫助。聯想,即在思考某一事物時想到相關問題的思維方法。
4. 在教學中,實行“低起點、多歸納、勤練習、快反饋”的課堂教學方法。
有信心是學好數學的預備條件,但單靠有信心,還是學不好數學的,假如學生沒有產生一種自己學好了數學的切身感受和愛好,那么這種信心就不會持久,而且有進會造成更大的失敗和自卑。因此在幫助學生樹立起學習數學的自信心后,更重要的工作是創造條件,使學生真正地感到自己是可以學好數學的。要做到這一點就要立足于課堂教學的改革,實行“低起點、多歸納、勤練習、快反饋”的課堂教學方法,重點就是培養、發展學生的學習能力。
4.1低起點。由于學生基礎較差,因此教學的起點必須低,我們可以從學生已學過所把握的、所了解的知識、例子作為起點,通過新舊知識的異同點類比進行教學。如“解不等式”可以與“解方程”類比,“分式”可以通過“分數”、“相似形”可通過“全等形”等等進行類比教學。
4.2多歸納。考慮到學生的實際情況,要給予學生多歸納、總結,使學生把握一定的條理性和規律性。如:在證實的教學中,歸納出解法:A.根據命題,畫出圖形;B.根據命題,結合圖形,寫出已知,求證;C.寫出證實過程。只有不斷的總結,才能有創新和發展。
4.3勤練習。由于學生在課堂教學中集中聽講的時間較短,因此一成不變的教學模式輕易使他們的學習注重力分散。教學中應將每節課分成若干個階段,每個階段都讓自學、講解、提問、練習、學生小結、教師歸納等形式交替出現,這樣提高了學生的注重力,使學生大量參與課堂學習活動。事實表明:課堂氣氛活躍多了,學生思想開小差、做小動作、講閑話等現象就大大減少了。
4.4快反饋。不少學生由于長期以來受各種消極因素的影響,數學學習往往需要多次反復才能把握知識。這里的“多次反復”就是“多次反饋”。教師對于作業、練習、測難中的問題,應采用集體、個別輔導相結合,或將問題滲透在以后的教學過程中等手段進行反饋、矯正和強化。同時還要根據反饋得到的信息,根據學生要求,隨時調整教學要求、教學進度和教學手段。由于學生及時反饋,避免了課后大面積補課,提高了課堂教學的效率?!翱旆答仭奔瓤砂褜W生取得的進步變成有形的事實,可以給予適當的獎勵,使之受到激勵,樂于接受下一次學習,又可以通過信息的反饋傳遞進一步校正或強化。
參考文獻:
[1] 牟敦然;運用啟發式教學方法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J];化學教學;1980年04期.
[2] 陳啟秀;要千方百計調動學生的積極性[J];安徽教育;1980年03期.
[3] 王稼杰;要幫助學生掌握學習方法[J];安徽教育;1980年07期.
[4] 謝甦;初中數學第五冊直觀教學小議[J];江西教育;1980年01期.
[5] 呂學謹;如何培養學生解應用題的能力[J];江西教育;1980年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