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國有高校資產從宏觀上講是被國家所擁有的資產,因為它所使用和占有的,在法律上是被國家所承認的,并且是以金錢數量的總和來計量的。國有高校是培養國家棟梁之才的場地,其資產也是高校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核心組成部分。從微觀上講,就是運用宏觀的意義來實現科學運營與合理使用。
【關鍵詞】 國有 高校資產管理 問題 對策
近幾年來,隨著社會主義的進步,科教事業的發展,國家特別重視國有高校資產的利用,并且加強和完善的對高校國有資產的管理, 但是在管理的過程中仍然存在著一些漏洞、問題。本文就國有高校資產管理當今存在的問題做出了相應的對策。
1. 國有高校資產管理的現狀和問題
1.1管理體制不完善
國有高校資產大多都是由國家財政直接撥款給各大院校來購買一些工程物資、教學科研設備、實驗材料等。與此同時,國家于2006年5月30日財政部發布《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管理暫行辦法》,即使有的高校已經對國有資產的管理模式進行了一系列的相應調整,形成了國有資產管理辦法,將資產管理權限集中了,但是在使用的過程中有的高校不計提折舊,不計算虧損的利潤,使資產管理沒有得到有序的管理狀態,資產的管理沒有做到增值保值的狀態,更沒有管理制度去做,資產管理只重視金錢不看重物品,看重新的購置輕視舊的物品,沒有形成資產的使用,使資產管理沒有到合理的利用。還有的高校雖然是按國家頒布的《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管理暫行辦法》在執行,但由于缺乏足夠的號召力、協調力,造成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的現象依然十分突出。表面上看是在執行,但實際是沒有執行,在辦學過程中,只看重社會效益,沒有形成資產管理,科研成果轉化一直沒有得到從分的利用。長期被私人或企事業私自占用。
1.2人員管理素質不高
有的高校,由于管理基層對國有高校資產管理工作不夠重視,導致一些管理隊伍中的人員素質低下。有的院校沒有設立國有資產管理處,在國有資產管理的隊伍工作中,大多都是兼職人員,長期工作在高校的各個部門工作,從來沒有進行專業的管理培訓,管理資產工作占他們日常工作中的一部分,加上業務水平很普通,所以導致財務部門與其交流很費勁。有點高校再添加教學設備的時候,海岸以前的方法只是填個單子簽個名;資產的報廢情況則自報自填;一些教學器材年終才上報。由此可以看出,教育成本核算的概念和意識根本就沒有,更別說注重國有資產的使用效益和成本效益了,隊伍的管理素質和水平就更低,干起工作來相當費勁,協調工作做起來很困難,所以,在社會期望相一致、教育規律相符合、時代發展相合拍的面前很難實現。
1.3資產賬面與實際不符,情況不明
年終資產沒按高校的規定去辦理查清,更沒及時發現高校資產管理人員和財務部門年終在隊對賬時的誤差,有些高校職能部門因為法律一世太淺,導致資金收入不嚴格,使得小金庫現象致使不同成度的存在,還有人為造成的賬面不符,在高校發展規模擴大的時候,基金資產交付手續和竣工財務結算沒有及時的入賬,由社會捐贈的資產沒有及時的入賬,還有的高校職能部門利用有償服務的項目來購置資產,沒有及時的辦理驗帳入收手續,高校在辦理分校合并時 沒有及時的按要求核算
1.4管理和法律意識淡薄
一直以來,由于高校各級領導對管理和法律意識的淡薄,只注重于資產存量和現有資產質量的高低,以及缺乏對管理意識和努力,使一些使用率低、流失嚴重等問題一直沒有得到解決。在教研工作特殊性的基礎上,在采購、驗收、使用、調撥、報廢等環節上沒有按操作程序在進行,導致監督形同虛設,甚至有隨意行為。有的高校中一些單位把辦班收入、技術服務收入視為單位利益,自購設備逃避監督;由于有的學校在管理中存在漏洞,在學校辦理企業籌建的初期,沒有按領導的要求未對轉入經營性的資產進行產權認定、評估,未辦理有關資產轉移申報審批手續,由于對法律意識淡薄,自己隨意的將學校資產轉作原始投資,對轉入經營性的資產進行產權認定、評估,未辦理有關資產轉移申報審批手續,將來難免造成會被推上法庭的局面。有的高校到現在還沿襲著就有的管理局面、管理辦法,直到現在還沒有制定,在管理范圍、內容、著力點上都沒正確和全面的認識,那么,在資產管理措施上就很難拿出一套長效的方案。
1.5資產處置混亂
擅自改變資產的處置權,將國有資產未經國家同意,直接轉讓給個體企業,如一些校辦企業,他們都是由國家創辦的,但是在現實的經營中大多都采取了個人承包制,逐步變成為校辦的空殼,被幾個人所有,還有就是擅自將國有資產為其他其他企業擔保或抵押,另外,有的部門擅自將夠有資產不經過財政部門的同意,國家資產管理部門的批準隨意的轉化和變賣,在評估資產時,資產不評估就低價處理。
1.6國有資產不確權,難保安全完整
國有資產不確權是國有資產不確權,難保安全完整是保證國有資產的安全、完整的重要手段,也是高校進行強強聯合,實現雙贏目標的前提。在房屋建筑物、土地上是國有資產涉及權屬的問題,長期以來,高校部分資產沒有確權的原因是被政府劃撥的土地增多,管理制度也逐漸放松,對產權的意識也比較淡薄等,這些都導致了高校部分資產沒有確權,還有就是項目建設手續不全、資金來源不合理等原因,這也導致了校部分資產沒有確權,據調查造成國有資產的流失的原因還有有的高校大部分的房屋建筑室沒有明確的產權,這也很難保國有資產的安全、完整,由于高校資產確權的成本高,而且難度大的問題上,所以,要想加快解決這一難題,國家頒布一些相關的政策。
2. 高校國有資產管理的幾點對策
2.1增強高校國有資產管理意識,健全高校資產管理制度
首先,對高校國有資產管理的問題上國家應按照法律法規上給出一個及周密又明細的規定。大多數的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管理規律和高校的國有資產管理規律相比較低話有一些很大的差異,因為高校的性質和社會地不同,加上高校國有資產笨的規模比較大,所以,對高校資產的保值增值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有些高校的國有資產歸定跟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管理規定比較大話,有許多不足之處,所以國家應該對高校的國有資產管理制定一個專門的規定。其次,高校應將國有資產管理作為一項重要內容,列入工作目標,全面實施資產責任制,明確責任人。實行單位主要領導為全面責任人、分管領導為主要責任人、使用部門負責人為直接責任人的三級管理責任制。在明確職責范圍的同時,落實到每個責任人的身上。在有利于高校國有資產管理的同時,國家應建立一套完整的周密的規定。可分為:一是國有資產形成制度的完善。二是資產處置制度的完善。三是閑置資產調劑制度的完善。
2.2建立專職資產管理機構,培養一支高素質、精干的資產管理隊伍
高校國有資產管理的統一管理方式是價值和實物兩種形態的模式,在工作性質上具有綜合性和技術性,這中工作性質都是比較強的工作,那么在管理上,高校要加強對國有資產的管理,在管理機構上也要成立一個專門的管理機構,例如,管理委員會的成立、領導小工作的成立,直接由校長或副校長分管以及財務、設備、圖書、基建、后勤、科研等部門負責人組成的工作,在國有資產的統一管理和日常工作的開展基礎上,專門設立一個管理機構負責,負責工作包括:在高校國有資產管理的規章制度、辦法、細則,和校內的資產清查、產權登記、產權界定、統計報告等工作上,要認真地制定和實施。開辦的經營項目論證,協調處理校內產權糾紛,辦理資產的購置、調撥、轉讓、報損報廢等工作上要做到人正點負責。高校管理專門機構在行政管理、專業技術上、各資產使用部門都要相應的要配備專門的人員或專職或兼職的資產管理人員, 例如財務、審計、工程預決算人員等。那么資產管理人員要明確職責與人爭奪負責責任,在精通業務,提高管理水平上要定期的培訓在對管理業績突出的工作人員上要給予獎勵,同時也要對管理混亂的人員處 也要做出相應的處罰,建立一個適當的獎懲制度。
2.3改革高校資產投入方法,加強預算管理
由于有些高校資產的形成大多都是用于在經費上,所以,不論是有形資產還是無形資產,它的有效作用直接影響高校資產管理的效益。那么,在根據高校,包括院(系)的學科特點、發展狀況專業設置情況、學生人數,同時也包括組織專家對其配置資產計劃進行科學的論證和有效的計劃分配,推行部門定額經費預算承包制等因素上,要改革舊的管理機制,要建立新的、完善的管理體制,只有這樣才能對改革高校資產經費上大量的投入。如果有的部門在費用超標的問題上,一定要自籌解決,只有這樣,才能迫使院(系)、部門的管理人員增強主人翁的意識,有的資產使用部門由于在資產配置時盲目的去爭、去要、重復的購買,這種怪的現象經常發生,那么,只有改變這種怪現象,高校自產的使用效益和管理效益才能有所大大的提升。
2.4充分利用計算機網絡系統,實現定期對賬和動態監控功能
在國有資產部門的資產管理系統和財務部門的資產管理系統分別各自的建立上,二者之間仍然沒有形成信息資源共享,要想國有資產綜合管理平臺話,就必須從解決辦公自動化入手,讓各部門的信息數據連接到一起。這樣才能達到實現國有資產管理集成化、數字化、信息化的目的。
2.5樹立“運作”資產的管理觀念。
在國有資產管理工作人員的心目中,要樹立一個在運作中使資產保值、增值的觀念,在國有資產管理當中,把經營資產的理念融入其中。在建立資產有償使用制度和效益評價機制的同時,還要實現資產的優化配置,確保資產保值、增值,這樣才能達到資產管理制度創新的目的。
結束語:
隨著社會的進步,科教事業的發展,如何做好國有高校資產管理的工作,是一項長期而又艱巨的任務,那么在做好這項管理工作的過程中,我們要有一個完整完善的管理對策。只有這樣,才能不斷地加強國有高校資產的管理,對學校的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還會更好的服務社會、服務于人民。
參考文獻:
[1] 中華人民共和國高等教育法[S].,1998.
[2] 桂裕清.高校國有資產產權管理若干問題探析[J].武漢大學學報,2001(7):456-460.
[3] 許志昂,馬路達.高校非經營性國有資產管理的產權分析[J].山東社會科學,2006,11:51-52.
[4] 劉敢.高校國有資產運營治理體制轉型的產權分析[J].高等教育研究,2005(4).
[5] 王建斌 馬寧.基于產權關系的高校國有資產管理研究[J].財會通訊,2010,(6).
[6] 劉凡 劉允斌著.產權經濟學[M].武漢:湖北人民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