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隨著全球化的不斷深入,國際貿易快速發展,國際物流業迅速崛起。作為國際商品貿易第一大國,國際貿易物流在我國國際貿易中發揮著重大作用,是國際貿易的助推器,也是企業繼降低能源消耗和提高勞動生產率之后獲得利益的第三大源泉。本文主要從我國國際貿易物流發展的現狀出發,分析我國國際貿易物流中存在的問題,并在此基礎上提出相應的解決對策,以期對我國國際貿易物流發展提供一些借鑒。
【關鍵詞】 國際貿易物流 問題 對策
1. 我國國際貿易物流發展的現狀
隨著我國市場化經濟不斷發展,國際政治經濟形勢不斷穩定,世界各國溝通和交流不斷深入,我國對外國際貿易也得到了飛速的發展。尤其是我國加入WTO以后,世界貿易額逐年飛速上升,平均每年都以接近30%的速度增長,遠遠高于世界其他國家的年增長率。從國際貿易的數量上來說,經過改革開放三十多年的發展,我國國際貿易的進出口總額從1978年的206億增長到了2011年的20萬億,增長了970倍,成為世界上第一大貿易國家;從我國出口商品的結構上來說,改革開放初期,我國主要是出口原材料密集型以及勞動力密集型產品,而現在我國出口商品主要是向電子產品、機電產品等轉變。我國的國際貿易發展速度不斷增快,發展水平不斷提高,國際貿易的發展對于我國整體國民經濟的發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動作用。
國際貿易的不斷發展讓國家之間對于商品的轉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從而促進了國際物流的產生,因此可以說沒有國際貿易就沒有國際物流。同時,國際物流的發展又反過來推動了國際貿易的快速發展,高效的國際物流系統為國際貿易的快速發展提供了必要的支持和保障,擴大了國際貿易的區域范圍。
2. 我國國際貿易物流中存在的問題
雖然中國國際貿易物流企業經歷了快速的發展,但是由于起點低、時間短、技術水平低,與國際物流巨頭相比,差距仍非常明顯。
2.1中國國際貿易物流國內政策體系中存在的問題
2.1.1物流基礎設施落后,地方政策限制過多
目前,我國雖然已經基本具備了貫穿全國的公路、鐵路、航空和內河航運體系,但是相比發達國家,我國的交通網絡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物流行業發展所必須的鐵路、公路、航路、管道、港口、車站、機場等基礎設施,資源仍相對稀缺。而且在國內公路交通運輸上,各地政府處于自身利益的考慮,過多設置公路收費站等,人為設置了阻礙公路運輸發展的諸多障礙,以保護本地物流企業,卻客觀上限制了全國性大型物流企業的形成。
2.1.2法律法規不能體系,行業發展無法可依
首先從時間上來說,我國物流行業法律多源于計劃經濟體制,時間已經很長,并不能適應物流行業發展的新形勢,更不可能對之形成有效的監督和規范。例如,我國至今仍然延用新中國成立之后 1954 年制定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海港管理暫行條例》。
從法規的層次上來說,對我國物流產業具有直接規范意義的政策多為各地方政府或國家部委制定的“辦法”“條例”等,并不具有法律責任的約束,也很難產生法律效力,根本不能對行業行為進行有效規范。在水運、港口等涉及國際貿易物流的主要交通方式領域,中國至今沒有任何正式法律,只有 10 年以前制定的各種“規則”、“規定”等,無法規范國際貿易物流產業的發展。
2.1.3物流管理人才缺乏,對現代物流的認識不足
由于中國物流業發展時間短和國內教育體制的落后,物流專業人才的缺口很大,具有高素質的現代物流策劃人員、經營管理人員及專業技術人員尤其缺乏,物流操作人員的整體素質不高。倉儲、運輸、配用等環節的設備數量己經不少,但管理水平落后、業務功能單一、專業化程度不高、信息技術使用不足,物流網絡分散,多由區域性的小企業經營,沒有形成系統,只能滿足簡單、低水平的單環節服務。因此,多數航運公司的管理方式和技術革新能力薄弱,所能提供的綜合物流服務功能不健全,與現代物流發展的要求還有很大差距。
2.2中國國際貿易物流國際合作中存在的問題
國際貿易物流是必須涉及到兩個以上國家之間的商品流動,因此國家間的國際合作在國際貿易物流產業的發展過程中非常重要。新中國成立以后,隨著中國國際地位的提高和對外貿易的發展,中國與其他國家之間的物流合作也越來越多,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中國目前已經參加了數百的國際組織、機構和條約等,為中國國際貿易物流產業的發展提供了政治支持。但是相比發達國家,中國政府在物流行業的國際合作中的作用并沒有得到最大程度的發揮,存在的問題依然明顯。
2.2.1國際貿易物流行業開放程度不夠,港口經營權集中
加入 WTO 以后,雖然中國政府承諾放開對服務業的限制,但是沿海港口的經營權依然掌握在地方政府手里,并沒有推向市場。由于各地方政府管理水平有限和出于對政績的追求,地區港口重復建設的情況嚴重,相鄰港口的腹地高度重合,浪費了港口資源。而馬來西亞、越南等國家政府,通過與馬士基國際航運巨頭合作開發港口,大大提高了當地港口基礎設施水平,并引進了先進的港口管理經驗,提升了本國貿易物流行業的發展水平。因此說,放開港口經營權,尋求外部經濟合作,引進外資改善中國國際貿易物流行業發展必需的基礎設施,是我國發展國際貿易物流行業的捷徑之一。
2.2.2區域性貿易物流合作進展緩慢
中國陸海兼備的地理位置,使得中國在發展國際貿易物流合作的過程中占有巨大優勢,但是由于中國周邊政治環境的復雜性,中國與周邊國家區域性貿易物流合作的進展并不大。從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籌劃建立以來,中國-東盟之間的物流合作就開始進行,初步建了包括鐵路、公路、航空、港口在內的物流基礎設施網絡,但是昆曼高速公路、泛亞鐵路等項目均無疾而終。在人員流動的便利、通關便利化、檢驗檢疫合作、法律法規的協調等“軟”項目合作上,各國目前都沒有給予足夠重視。其他包括東北亞物流合作、新中歐大陸橋國際物流合作、北部灣物流合作等區域性物流合作項目的推動均因為各種原因被延緩進行,限制了中國國際貿易物流產業的發展空間。
2.2.3中國在國際組織中的話語權不足,無法為本國國際貿易物流企業提供足夠支持
隨著國際貿易物流產業的深入發展和其在國民經濟發展中的重要戰略作用日益凸顯,世界各國都在利用資源促進本國國際貿易物流企業的發展。但是,由于發達國家物流產業發展早、起點高,發達國家的物流企業在國際貿易物流行業中居于領導地位,掌握并主導了行業標準和主要規則的制定。因此,只有大力扶植本國物流企業的發展,通過政府支持和保護,才能在國際貿易物流行業競爭中占據一定的地位。目前,中國有關的航運政策的規定并不利于中國國際貿易物流行業的發展,甚至有些規定給予外國船只的優惠大于本國船只,導致占中國航運總量56%的中國船只懸掛了外國國旗,大量營業稅收流失到國外。
3. 促進中國國際貿易物流發展的措施
3.1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改善交通網絡
改革開放以后,我國鐵路、公路、機場、碼頭等物流中樞的建設發展很快,但是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人均基礎設施的擁有量依然很低,增長的空間依然很大。同時,要打破物流運輸行業上的地方保護主義,打破地方、部門對運輸業的人為分割,實現運輸網絡之間的暢通。在鐵路、公路、航空、海運等不同的運輸方式之間,也要形成高效率的銜接,發展多式聯運,增強國際貿易物流企業的國際競爭力。
3.2加快行業立法,規范業務操作
目前國內雖然有很多的“規定”“規則”等法規形式的文件,但是都不能作為正式的法律,也不能作為明確制造企業與物流服務企業之間界定責任歸屬的依據,因此并不能起到規范行業發展的作用。各行業的立法由于分別涉及海上貨運、航空運輸、公路運輸等,而缺少針對綜合運輸方式的立法。尤其是企業在進行國際商品貿易時,如果牽涉到國際商業糾紛,除了相應的國際商事法律之外,我國并沒有物流立法的界定,不利于我國企業保護自己的合法利益。
物流企業所面對的競爭對手越來越強大,市場競爭越越來越激烈。如果缺少網絡優勢,國際物流企業的發展肯定會受到諸多限制,也不能為全球經營的跨國公司提供完善的物流服務。因此,我國政府應該鼓勵大型國際物流企業之間進行融合和兼并,以形成中國的航運巨頭,在航運市場的國際競爭中不處于劣勢。
3.3加快物流專業人才的儲備和培養
物流行業,尤其是貿易物流行業,需要大批具備專業知識、溝通技能、服務意識和跨文化交流能力綜合人才,對產品知識和貿易知識包括運輸、倉儲、配送、外語、單證、報關等知識都能精通,這樣才能適應現代物流行業的要求。但是目前我國的物流行業很大規范,從業人員的素質普遍不高,也沒有接受過系統的物
流知識的培訓,根本不具備為客戶提供專業化服務的能力。因此,我國貿易物流企業必須建立起完備的人才培養體系,為從業人員提供必要的培訓,為企業的國際化發展儲備力量。
3.4加快與世界發達國家物流的接軌,指定符合國際標準的規范化的物流標準
實現傳統的物流業向現代物流業轉變,先從內部著手,完成對傳統產業的改造和升級,引導企業改變傳統的管理方式,以降低物流成本和提高服務質量為目標,重組企業的物流業務,優化企業的供應鏈管理,實現物流成本的最小化,效率的最大化。還要不斷完善物流服務的網絡體系,擴大現有的經營領域,采取多種經營方式,提高綜合物流的供給能力。同時,政府也要制定全國統一的符合國際要求的物流標準,對物流的標準化問題進行統一的規劃和管理,形成和世界接軌的標準化體系。
3.5加強國際合作,進一步開放國際貿易物流業
通過與周邊和全世界國家之間的航運合作,推動中國國際貿易物流企業網絡的國際拓展,為區域內部商品貿易的發展提供便利,使我國貿易物流行業企業的物流網絡能夠覆蓋更多的國家和地區。
3.6鼓勵貿易物流行業進行整合,支持大型國際物流企業的發展
由于物流行業具有投資設備價值高、投資周期長、投資收益少、投資風險大等特征,我國政府應該對我國國際物流企業的發展給予相應的鼓勵和支持,為其購買設備提供相應的融資安排。隨著國際行業巨頭之間整合的完成,我國國際物流企業所面對的競爭對手越來越強大,市場競爭越越來越激烈。如果缺少網絡優勢,國際物流企業的發展肯定會受到諸多限制,也不能為全球經營的跨國公司提供完善的物流服務。因此,我國政府應該鼓勵大型國際物流企業之間進行融合和兼并,以形成中國的航運巨頭,在航運市場的國際競爭中不處于劣勢。
參考文獻:
[1] 劉素月.物流產業對國際貿易產業的發展的影響.物流技術與應用.2007.1.
[2] 李永生,張麗芳.國際物流成本對國際貿易的影響.特區經濟.2006(5).
[3] 侯方淼.現代物流:國際貿易的加速器.財經科學.200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