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服務外包作為一種新興的國際分工形式,并隨著科技進步和全球化擴展的而迅速的發展。離岸服務外包屬于服務貿易的一種,基于生產要素的不同,跨國公司為了尋求廉價而優秀的生產要素,將在全球范圍內尋求更好的外包對象。服務外包的發展,將會對出包國和承接國的經濟要素都產生重要的影響。本文以中國為服務外包的承接國,將一國服務業的增加值,就業人數,出口增長和FDI作為衡量其服務業競爭力高低的標準,以2000年到2010年的計算機與信息服務貿易出口作為中國近10年來的服務外包,分析其對我國服務業就業人數、增加值、FDI和服務出口的影響。結果表明,服務外包對出包國服務業就業人數,服務業增加值,服務出口均有正向的影響,對服務業FDI的影響不確定。
【關鍵詞】 服務外包 服務業 競爭力
引言
(1)服務外包:是指企業將其價值鏈中原本由自身提供的具有基礎性的、共性的、非核心的IT業務和基于IT的業務流程,出包出去,利用外部最優秀的專業化團隊來承接其業務,從而使其專注核心業務,達到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增強企業核心競爭力和對環境應變能力的一種經濟活動。服務外包大致可以分為:商業流程外包(BPO)、信息技術外包(ITO)和知識流程外包(KPO)。
(2)離岸服務外包的現狀和趨勢。離岸外包是企業充分利用國外資源和企業外部資源進行產業轉移的一種形式,主要是指跨國公司利用發展中國家的低成本優勢將生產和服務外包到發展中國家。與外商直接投資(FDI)相比,由于離岸外包更具有降低成本、強化核心能力、擴大經濟規模等作用,越來越多的跨國公司將離岸外包作為國際化的重要戰略選擇。 離岸外包開始于1990年,據聯合國貿發會統計,全球服務業離岸外包總值2004年、2005年分別3000億、5850億美元,2007年將達到1.2萬億美元,相當于1998年的5.1倍。 近年來服務外包已經成為服務業產業轉移的重要形式,離岸外包市場總額正以每年20%的速度迅速增長。
1. 我國服務業和服務外包的現狀
1.1我國服務業存在的問題
1.1.1服務業產業結構不合理
2010年,我國服務業國內生產總值為173087億元人民幣,占GDP總額的43.1%,遠遠低于世界發達國家的71%,也低于世界平均水平64%。第三, 從服務業的內部結構看, 傳統服務業居多, 生產性服務業發展滯后, 尤其是知識型服務產業, 包括技術性服務、軟件開發、芯片設計、建筑設計、數據錄入、金融分析及各類研發性等高端服務業發展嚴重不足。
1.1.2服務業就業人數比重低,高素質人才缺乏。
服務業從業人數2010年為26332萬人,占就業總人口的34.6%。
1.1.3服務業出口方面,在服務貿易出口的結構中, 競爭力強的集中在旅游、運輸等傳統領域, 通信、金融、計算機和信息服務等現代服務業的國際競爭力較低。
1.2我國服務外包現狀
1.2.1我國服務外包起步晚發展快
我國服務外包開始于1998年。從2001年到2006年,我國軟件業服務外包出口從1.8億美元增長到14.3億美元,年均增長率達到58.9%。據賽迪顧問公司估計,我國近幾年的服務外包將保持39%的速度。2010年第一季度我國簽訂服務外包合同1.3513萬份,同比增長42.75%;合同金額為36.9億美元,同比增長46.55%;執行金額28.8億美元,同比增長65.35%。其中,離岸外包合同金額為22.9億美元,同比增長14.35%,執行金額17.8%億美元,同比增長28.81%。信息技術外包(IPO)是現階段我國主要外包方式,合同金額為21.6億美元,占總額的58.5%。同服務外包的龍頭印度相比,我國服務外包總量雖然不大,但是發展速度確非常可觀。
1.2.2國家大力支持服務外包的發展
中國政府提出到2013年,實現承接國際服務外包業務300億美元,新增100萬大學生就業,并且先后設立了21個試點城市為承接國際外包服務業,并頒布了相關優惠措施。商務部也提出“千百十工程”,在“十一五”期間,在全國建設10個具有一定國際競爭力的服務外包基地城市,推動100家世界著名跨國公司將其服務外包業務轉移到中國,培育1000家取得國際資質的大中型服務外包企業,創造有利條件,全方位承接國際(離岸)服務外包業務,并不斷提升服務價值,實現2010年服務外包出口額在2005年基礎上翻兩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