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TSI是大眾集團開發的一套雙增壓器分層直接噴射技術,通過對雙增壓技術的研究,使我們對如何提高發動機工作效率,改善燃油經濟性有了新的認識。
【關鍵詞】 TSI 機械增壓 渦輪增壓
1.8TSI發動機是一汽大眾邁騰(Magotan)的一款發動機。TSI是Twincharged(雙增壓)、stratified(分層)和Injection(燃油直噴)的首字母縮寫。TSI發動機是在FSI技術的基礎之上,安裝了一個渦輪增壓器和一個機械增壓器,鑒于渦輪增壓和機械增壓的特性,機械增壓可以從怠速開始就能為發動機提供增壓效果,彌補了渦輪增壓系統的延時缺點,所以TSI是一種極高效率的發動機形式。
1. 雙增壓原理
任何一種增壓它的目的都是相同的,就是要把空氣壓縮以后再通入到氣缸當中燃燒,這樣可以使空氣密度更大,這就意味著單位體積內的氧氣分子更多。在發動機排量不變的情況下,吸入的氧氣分子越多,再配合燃油噴射系統提供的更多的汽油,那么可以輸出更高的動力。不管是渦輪增壓還是機械增壓都是為了達到這一目的而設計的,只不過兩者的實現手段不相同。
1.1渦輪增壓原理
我們知道發動機的排氣是高溫高壓的,這就意味著排氣中仍然含有巨大的能量。將廢氣渦輪裝在排氣管之中則能利用排氣能量來驅動渦輪高速旋轉,從而能夠帶動進氣渦輪隨之高速旋轉,以獲得壓縮進氣的能量。所以渦輪增壓器是不需要額外的消耗發動機能量的。而且發動機轉速越高廢氣排放速度和能量也越大,使得渦輪的轉速也越高,這樣進氣渦輪壓縮空氣的能力也越強。
對于渦輪增壓的發動機來說,轉速越高,進氣效率也越高,能夠發揮出來的功率就越大。所以渦輪增壓器對于發動機的高速運轉是非常有好處的。但是我們知道,渦輪也是有質量的,有質量的物體就會存在慣性。發動機在怠速工況時轉速往往只有幾百轉,而且在怠速工況時渦輪是不能介入工作的。除了因為發動機轉速低,排氣能量不足以驅動渦輪高速運轉,還有一個更重要的原因就是怠速時發動機負荷低,如果此時渦輪也參與工作,那么發動機會過熱,并且耗費更多不必要消耗的汽油。所以怠速工況時,進氣和排氣旁通閥會自動打開,此時進氣和排氣都沒有經過渦輪,新鮮空氣是直接被吸入氣缸,廢氣也是直接排入大氣中的。
由于增壓發動機的壓縮比都比較低,所以在渦輪介入之前發動機的動力性是非常差的。即便是低值增壓,起碼也要到將近1800轉/分時渦輪才會起到作用(帕薩特1.8T的渦輪介入轉速為1800轉/分-2000轉/分)。這種狀況是非常不適合城市駕駛的。因為城市開車經常要走走停停,所以從怠速到2000轉/分這個轉速范圍段是很頻繁使用的。
1.2 機械增壓原理
所謂機械增壓,就是利用發動機的動力帶動一個羅茨壓氣機,通過發動機本身的動力來壓縮空氣的一種增壓方式。機械增壓器的原理與發動機機油泵有些類似,也是與發動機動力相連,只不過壓縮的是空氣。它與渦輪增壓器在性能上最大的區別就是對壓氣機的轉速沒有限制。也就是說只要羅茨壓氣機在轉,就可以壓縮空氣。而渦輪增壓器由于是靠高速旋轉產生的空氣離心力來壓縮空氣,所以需要非常高的轉速(通常渦輪的轉速能接近10萬轉/分鐘)。所以即便發動機怠速或者處于1000轉左右的低轉速,也能連接機械增壓器壓縮進氣。
不過出于經濟性考慮,怠速工況時電磁離合器是斷開的,也就是說怠速時壓氣機并沒有與發動機動力相連,不過只要踩下油門,電磁離合器可以迅速連接發動機動力。所以機械增壓能夠給汽車帶來很好的低轉扭矩,讓起步時沖勁十足。雖然克服了渦輪增壓器遲滯的缺陷,但機械增壓也并非完美。由于它需要消耗發動機動力,而且機械增壓器中的兩個轉子相互摩擦會損耗大量的能量。在低轉速時,由于轉速低損耗也就小,但如果處于高轉速工況,那么能量損耗是非常大的。不僅經濟性差,高轉速時的動力性也要受到影響。
2. 雙增壓工作過程
2.1雙增壓系統的結構
渦輪增壓和機械增壓都有著各自的先天缺陷,而這兩種增壓方式的優缺點又是相互互補的。大眾就是利用了這兩種增壓性能優缺點的互補性開發出了TSI雙增壓系統,也就是說,TSI發動機擁有兩套增壓系統,一套靠渦輪壓縮進氣,另一套靠羅茨壓氣機壓縮進氣。電腦既能夠控制進排氣旁通閥的開閉,也能控制機械增壓器與發動機相連接的電磁離合器的開閉。如圖,機械增壓器和渦輪增壓器在進氣道中是被串聯在一起的。空氣從空氣過濾器進入到進氣管以后,首先要經過機械增壓器,然后通過進氣管的引導再經過渦輪增壓器,最后進入到進氣歧管當中去。雖然機械增壓器和渦輪增壓器是相互串聯在一起的,但兩者并不都是同時工作。
2.2怠速工況時雙增壓的運行過程
當發動機處于怠速工況時(通過節氣閥開度傳感器可以測得),機械增壓器的電磁離合器是分離的,此時發動機與機械增壓器之間動力是斷開的(這就意味著增壓器沒有消耗發動機功率),而且機械增壓器附近的進氣旁通閥打開,空氣并沒有流經機械增壓器,而是從旁通閥直接流過;到了渦輪增壓器的位置,渦輪增壓的進氣旁通閥也是打開的,這就相當于進氣繞過了渦輪,直接被吸入氣缸。也就是說在怠速工況時,渦輪增壓器和機械增壓器都是不工作的,這相當于一臺自然吸氣發動機。
2.3部分負荷工況時雙增壓的運行過程
當發動機在部分負荷工況下低轉速運轉時(通過節氣閥傳感器檢測到少許油門開度,而且通過發動機轉速傳感器檢測到轉速處于低速運轉),電腦會接通機械增壓器的電磁離合器,并且關閉機械增壓器附近的進氣旁通閥,讓機械增壓器開始工作,此時的增壓值為1.2bar。機械增壓器有低轉速時增強扭矩的特點,而且在低轉速時對發動機功率的消耗并不大。所以既能夠獲得良好的油門響應,又能夠增大發動機扭矩輸出。當發動機超過1500轉/分時,渦輪增壓開始介入,此時的增壓值提高到2.5bar。當發動機轉速達到3500轉/分以上的高轉速時,電磁離合器切斷機械增壓器的動力,使之停止工作,此時完全依靠渦輪增壓來進行增壓,因為一旦轉速上升,機械增壓器會消耗大量發動機能量,而中高轉速恰是渦輪增壓的強項。
2.4雙增壓系統的優點
雙增壓系統不僅避免了渦輪遲滯,讓渦輪有足夠的加速時間,還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低轉扭矩。如圖1所示,紅色表示扭矩曲線,綠色表示功率曲線。發動機轉速從1000rpm開始,扭矩值的爬升是非常快的。這主要得益于在低轉速時機械增壓的作用。
結語
本文主要簡述了一汽大眾邁騰1.8TSI發動機的雙增壓技術的工作原理和各工況下的工作過程。TSI發動機的雙增壓技術很好地發揮了機械增壓和渦輪增壓各自的優點,同時又避免了二者的缺陷,兩者揚長避短,優勢互補,實現了發動機功率轉矩大、燃油經濟性好的設計目標。我們通過對TSI發動機雙增壓技術的研究,對于以后如何提高發動機效率,更好地實現電腦控制發動機運行有了新的認識。
參考文獻:
[1] 朱余清,楊均忠,洪添勝.一汽大眾邁騰車1.8TSI發動機.汽車維護與修理,2008年1月.
[2] 朱余清,洪添勝,黃燕娟.透視德國大眾汽車公司新型TSI發動機技術.汽車運用,2007年第4期.
[3] 敏瑞.明銳、邁騰發動機技術解析.汽車維修與保養,2007年7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