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研究過程中,我們課題組成員充分認識到:教師是學生自主學習的外因,只有通過學生這個內因才能起作用。
在數學教學的課堂上鼓勵學生“無中生有”或“有中生新”地進行質疑問難。課堂活動是由眾多的個體活動組成的。
【關鍵詞】自主學習;質疑;合作;張揚個性
何謂自主學習?顧名思義就是學生依靠自己的努力、自覺、主動地學習、積極地獲取知識,強調學生在教育活動中的主體地位和主體精神。為了盡快適應課程改革,我校成立了數學課改小組,將課題定為《初中數學“自主學習”課堂教學模式的構建與實踐》,并逐一分解到每個組員身上,邊學習,邊設計,邊研究、邊實驗。作為課改組組長,我從中受益匪淺,深切地體會到改變原有的單純接受式的學習方式,形成旨在充分調動、發揮學生主體性的學習方式,是課程的核心任務。為此,筆者就“課改”實驗談談自己的一些體會與思考。
一、鼓勵質疑問難、增強自主意識
我們想方設法地讓學生真正意識到“自己是學習的主體”,讓他們懂得只有自己主動地學、主動地問,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而其中之一培養學生質疑的能力是可以激發學生主動學習、形成探究意識,提高學習興趣和效率,培養大膽探索、勇于批判的創新精神的,因為“學起于思、思源于疑”。傳統的問題教學,是教師根據教材設計、提出問題,問題權掌握在教師手中。這種傳統的問題教學是牽著學生的鼻子圍繞著老師的“問題”轉,禁錮了學生的思維。而以培養學生的創造精神的自主探索和超越的質疑教學,是以學生的“問題提出”為教學的主線,以學生不斷地解決問題和產生新問題為教學成功的歸宿。
在數學教學中,我們課題組成員盡量做到讓全體學生盡可能擁有充分的提問權,同時這些問題的解決主要也信賴于學生自主的探索學習。
如在 “學習三角形全等”時,學生提出:“有三組元素對應相等,且其中有一對是對應邊的兩個三角形可能全等嗎?這句話為什么是對的,邊邊角不是不能判定兩個三角形全等嗎?”針對學生的質疑,我組織學生在課堂上展開討論,很快就有同學點出了“可能”兩字在此段文字中的作用,于是我讓學生們進一步展開討論:若沒有這兩個字會是怎樣的結論,為什么?可見,教會學生質疑問難,能激發學生的思維,使學生的探究意識得到培養,能增進學生的批判意識和懷疑意識。我們鼓勵學生對書本的質疑和對教師的超越,旨在促進學生逐步走上富有個性化的理解和表達的坦途。在一年多的數學“課改”教學中,我們逐漸轉變了教師要講深講透這個傳統的觀念,而將時空、主角、精彩一齊讓給學生,充分調動學生的主動性使他們自主學習,津津有味地上課,使學生真正成為課堂上的主人。
二、創設學習氛圍、實現自主發展
在“課改”進程中,我們課題組成員特別注重與學生溝通,研究學生的年齡特點和個性特點,了解其認知的規律和興趣點,與學生談心、交朋友,進行書信交流溝通,努力使課堂氣氛和諧民主,給學生創設自主學習和發展的環境空間,培養其自主學習的能力、創新的品質,并根據學生的特點制訂策略措施,遷移、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以樂學、愛學為舟,促使學生到達學會的彼岸。學習氛圍,對學生的學習來說,尤其重要。因為學生的學習心理是在外界環境的影響下建立起來的。在課堂上著力建立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重視師生之間的情感交流的學習氛圍將有利于課程改革的順利進行。教師的語言、動作和神態要讓學生感到可親、可信;要能不斷激發學生的求知欲,質疑問難,讓學生真正感到所學有意思,使學生以主人翁的態度去思考,使其去理解和掌握數學求知的規律和方法;要能激勵學生不斷克服學習中的困難,讓學生產生興奮和愉悅感。
如:學習勾股定理時,我讓學生在方格紙上利用格點任意畫一個直角三角形,然后分別以直角三角形的三邊為邊長向直角三角形的外部作正方形,最后利用方格求出每個正方形的面積。做完這些后,先讓學生自己猜想會有什么樣的現象和結論,再利用其他同學的結果來判斷自己結論的正確性,最后再一起想辦法來驗證是否所有的直角三角形都有a2+b2=c2這樣的結論。讓學生在情境中體驗,感悟知識,理解知識,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讓學生實現自主發展。
三、重視合作交流,提倡個性張揚
建構主義學習理論認為課堂教學必須以學生的學習活動為中心,學生的獨立學習,是讓學生獨立思考、去發現、去感悟。學生學習沒有獨立的感悟是完全不可想象的,而在獨立學習基礎上的小組協作學習,伙伴的交互作用,對相關內容的理解,知識意義的主動建構又具有關鍵的作用。這種合作,主要是指伙伴之間的合作,當然也包括老師與學生的合作。如何加強老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的合作,討論與交流,是促進學生自主發展的又一個重要方面。在教學過程中要把學生吸引到積極的學習活動中來,讓學生充分地體會到課堂活動是由眾多的個體活動組成的。
如:教學“一定能摸到紅球嗎”這課時,我將幾個紅球和白球分別放進了幾個大盒子里,盒子里分別有10個球,盒蓋上只有一個能容一只手通過的小洞,問學生:“一定能摸到紅球嗎?”學生們七嘴八舌地猜測,有的說能摸到,有的說不能摸到,一時無法做出定論。于是我讓學生四人一組進行實驗,并記錄下來摸到的球的顏色,然后組織學生進行小組討論,要求學生分析并作出結論。其間,老師巡視、指導,并參與小組討論,最后請各小組代表發言,其他同學補充。這樣,學生既對教學內容有所感悟和思考,互相啟發,共同進步,又培養了他們團結協作的精神。
總之,我們教師的教一定要有利于學生自主地、創造性地學,讓課堂成為學生們求知、做人的樂園,讓課堂成為師生施展個人魅力與才華的天地,讓課堂在集體教學中發揮動力功能,讓課堂富有挑戰性與激情,讓課堂充滿生命力!
(作者單位:江蘇省溧陽市光華初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