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自主學習作為一種現代教育思想,已成為教育界的熱門話題之一。本文簡述了自主學習的研究背景和動機,較系統地闡述了作者在初中化學教學中實施自主學習的一些策略,并具體敘述了一些實踐的案例和對該課題的思考。
【關鍵詞】初中化學;自主學習;實踐研究
一、自主學習的研究動機
進入21世紀,知識經濟時代加速到來,面對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和經濟的全球化,人類科學知識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劇增,科學技術以空前的規模迅猛發展,學習已成為人們的終身需要。自主學習能力就成為人們獲得今后工作、生活所需知識的必備技能。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是順應時代發展的要求,是體現以人為本、著重學生終生發展的需要。
傳統教學強調接受,忽視發現和探索,使學生學習變為死記硬背知識,學習成了被動接受、記憶的過程。這種學習限制了人的思維發展,打消了學生自主學習的興趣和熱情,已經成為學生發展的阻力。《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提出,要倡導學生自主參與、探究發現、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注重學生的經驗與學習興趣,改變課程實施過程中過分依賴教材、過于強調接受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的現狀。轉變學生學習方式包括倡導自主學習是我國第八次課程改革的重點之一。
二、初中化學教學中實施自主學習的策略
隨著新課改的深入,應該本著“一切以學生為中心”去教學,每一位教師都應該去思索如何從激發學生興趣出發,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我覺得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1)創設問題情境,激發學習欲望
化學是一門自然學科,自然界中出現的各種現象,以及學生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很多問題都可以用化學知識來解釋,這些問題也是學生想要知曉的熱點。將這些學生感興趣的問題和現象作為課堂上與學生互動的切入點,激發學生學習化學知識的欲望,讓學生愛學,這是學生主動學習的前提。例如糖為什么溶到水中就看不見了,市場上熱門的“雪月餅”是靠什么來保持低溫的,市面上真假葡萄酒怎么區分,饅頭發酵時為什么要加碳酸氫鈉等等。這些問題都是學生生活中經常遇到卻沒有仔細思考過的問題。因此,在上課時,應該經常以這樣的問題來激發學生學習的動機,或者說出學生熟悉的現象,從而引發學生自己提出問題。當然教師平時要特別注意積累一些和化學相關的資料、新聞、報道等,在課堂上呈獻給學生,這些更直觀的內容更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增強問題意識,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實踐證明,在筆者精心設計的引導下,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明顯提高。
(2)利用化學實驗,激發學習興趣
化學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所有化學原理和結論都是在實驗的基礎上總結出來的。所以在化學教學中,教師應該多利用化學實驗來激發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如利用生動的紅磷、白磷的燃燒實驗讓學生記住燃燒的條件,同時可以設計讓同學討論滅火的方法,同樣可以用實驗直觀的反應看滅火方法是否可行。重視每次的學生實驗,這是同學親身經歷感受的現象,往往更能達到教學的目的。平時在課后可以多介紹一些家庭小實驗,讓學生完成。比如將雞蛋放在白醋中觀察現象,以及讓學生自己設計制作酸堿指示劑等等。通過這些小實驗學生大大提高學習化學的興趣,產生了想一探究竟的欲望,促進了自學能力的培養。
我還把實驗現象明顯又安全的演示實驗改為學生上講臺進行演示,比如在講金屬與酸的化學反應時,將教師演示實驗改成由學生上臺操作,將等大小的銅片、鐵片、鋁片、鎂片,放在試管中,再加入等量的稀鹽酸,比較反應的速率,最后通過實驗得出金屬的活動性。這樣既能大大提高課堂主動參與的積極性,增強學生實驗操作的能力,又能加深學生的直觀印象。
(3)創設學生自主閱讀思考的環境
其實初三學生已經具有一定的閱讀能力了,對于化學課本上的很多知識,像物質的化學性質、物理性質、物質的用途等知識已經能夠通過自己的閱讀去把握了,所以這些方面的知識可以通過自己的理解去思考解決問題的方法。比如我在上《金屬和礦物》這節課時,學生已經有了很多預備知識了,所以前半節關于金屬的物理性質這塊知識點完全由學生自己閱讀書本內容,再結合生活經驗來完成。當然你也要給學生一個學習的目標和提綱,以及評價的標準。教師只要在教學中多注意引導,通過提問、講述故事、展示多媒體、演示趣味實驗等情景,讓學生產生疑問,激發學習的欲望,從而使學生自覺主動地投入到知識的學習中。
(4)創設學生自主討論、提問的環境
由于初三化學課程設置時間緊,內容多,所以很多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提出問題后,往往沒有給學生足夠的思考和討論的時間,就很快的給出答案了,甚至還不給學生提問的機會。新課程要求教師在教學中要學會“沉默”,要鼓勵學生進行討論和提問,在學生思考和討論時,教師應耐心地、真誠地等待,以及實時進行提醒。
例如在學習酸堿鹽這塊知識的時候,氫氧化鈉的變質問題是一個難點,學生往往不能很好掌握。所以我在課上先是出示了變質前后的氫氧化鈉進行對比,讓學生從現象上討論不同點,學生的興趣一下被調動起來。接著要求同學從這個現象入手,思考:這些氫氧化鈉變質了嗎?提出該假設的依據是什么?同學們進行了熱烈的討論,很快得出原因是因為吸收空氣中的二氧化碳而變質。下面的問題就比較難了,如何證明氫氧化鈉是否變質呢?要求學生自己選擇試劑,設計實驗方案,學生按照事先分好的小組進行討論,最后每個組都給出了自己的設計方案,因為這個答案不是唯一的,所以通過討論也開闊了學生的思路,找到解決問題的多種途徑。通過和同學們一同分析方案的可行性,這節課的重難點很好的讓學生消化和理解了。教師與其直接教給學生知識,還不如讓學生自己去探索、思考,自己得出結論,這樣不僅知識在學生頭腦里留下的印象更深,而且還極大地鍛煉了學生的思維能力,久而久之,還能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良好習慣。
(5)養成預習、復習的良好習慣
課前預習是學生上好新課、取得良好學習效果的基礎。在上新課前,引導學生認真閱讀新課的內容,不但有利于學生對新課知識的掌握,更有利于培養他們自主學習、獨立思考的能力。當然也不能讓學生盲目的去預習,在平時的教學中我都會設計好預習作業(包括自學提綱和問題),引導學生去主動地閱讀、思考和探究。當學生對新知識有一定概念后,教師在課上再組織學生進行交流,討論自學成果。
每節課后的復習至關重要,教師應指導學生不以完成作業為主要目標,對知識點的整理尤為重要。我要求學生在課后以我上課的筆記為藍本,自己將這節課自己熟練掌握的知識點、有疑問的地方或是在作業中碰到的難題都記錄下來,同時進行知識梳理,設計自己的學習筆記。我定期會收上來看一下,不僅有助于我及時了解學生平時的學習情況,還有利于學生養成自主學習的習慣。
三、實施自主學習研究的結果和討論
通過在初中化學教學中實施自主學習的實踐研究,學生的自主意識、學習方法、學習習慣、自我監控能力以及學習成績有了明顯的提高,能更充分認識自己,更樂觀自信的去學習。同時還拉近了師生間的距離,促進了師生關系的和諧發展,也讓很多學生對化學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有一部分學生甚至打算將化學作為今后繼續深造的方向。
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是一個長期的過程,短時期內不可能取得很大的成效,這就需要得到學校和家長的大力支持,同時也需要各學科老師的共同努力。在自主學習實踐的最初實行階段,可能成效不是很明顯,甚至會出現有些學生的學習成績下降的現象。這是就需要教師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積極進行調整,過程中如果能得到家長的配合和學校方面的肯定,那效果可能會更快。
中考的壓力以及傳統的社會評價方式,讓我在自主學習的教學實踐中充滿矛盾。進一步在實踐的基礎上將自主學習和成績提高進行有效整合,這是我今后繼續努力的方向。不管怎樣艱難,我堅信這種教育理念是未來人才培養的方向,是促進國家和社會發展的重要動力。
【參考文獻】
[1]龐維國.自主學習一教與學的原理和策略[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3
[2]鐘啟泉.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解讀[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
[3]孫宏安.自主學習的理論與實踐[M].北京:開明出版社,2003
[4]靳玉樂.自主教學論[M].重慶:西南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
(作者單位:江蘇省蘇州市草橋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