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文章主要從目前數學教師的解題能力有所下降的現象談起,分析其原因,并指出教師要努力學習解題理論、經歷解決難題、回顧解題過程、展示解題過程、嘗試編制題目、站在學生的角度思考問題等幾方面來提高自己的解題能力。
【關鍵詞】解題能力;解題理論
一、提出問題
波利亞曾經說過,學習數學意味著解題。這句話不僅適合學生,同樣也適合教師。好的教師始終是一個學習者,同時也應是一個解題專家。
事實也是這樣,解題是數學教師的立足之本。一位數學教師,如果他的解題能力有限,他將難以勝任正常的數學教學任務,也會遭到來自學生、家長、同行等各方面的壓力。
現象一:在前不久舉行的縣高中理科教師專項能力測試,即做題說題比賽中,我們部分教師對自己抽到的題目在規定的時間內,既缺少思路,又無法給出正確的解答,含糊其詞。
現象二:在這次市數學教師基本功大賽中,規定在兩個小時內完成一張難度略高于高考水平的試卷中,當時參賽的都是嘉興地區各所高級中學的數學骨干教師,約100人左右,結果考出來只有四位教師的成績在九十分以上(注:滿分為100分),其余大部分在六七十分,甚至還有三四十分的。
現象三:在開學前8月28號縣里舉行的高中教師教學能力測試中,考試內容是本學科的專業知識以及一些教學理論,而專業知識很重要的內容就是解題——不超過高考內容的題目,內容和難度都不超過競賽考試,結果全縣高中教師中還是有約50%的教師成績在C、D級水平。
所以,種種現象都在逼問我們一線教師,怎樣看待解題問題?如何提高教師的解題能力,并更好地促進教學?數學教師解什么題好?本文想做個探索,期望引起老師們的關注和思考。
二、分析問題——為什么教師的解題能力在下降
我們認為究其原因有以下幾點:
1.各所學校都非常重視理科教學,尤其是數學,所以數學課時多者每周超過十節(我校每周十一節),許多數學教師要擔任兩個班教學任務,而且數學教師中當班主任的又有不少,時間緊,課時多,批改任務重,輔導時間長,大大擠壓了做題的時間。甚至一些教師第一輪復習時手拿一本教師復習用書就進教室上課,講評試卷報報答案,天長日久,教師的解題能力急劇下降,離開答案無法上課,不會總結解題規律,不會歸納題型解法等等。
2.各種教師用書上有非常詳細的解答,為我們教師提供了參考,方便了教師備課。但是如果教師不加分析地采取現成的解法,既不思考解答是如何想出來的,受何啟發,為什么要這樣做,可不可以有其他解法,也懶于思考假如我做這個題目應該怎樣突破,從何角度尋求解題靈感,只是不斷地照搬答案,長此以往,教師的解題思維會僵化,解題能力也會退化。
3.現在許多考試題目(包括高考)都是原創題,也有由一些競賽題改編而成,或是技巧性很強,或是計算很復雜,或是可能涉及的知識很生僻,所以有些題目就連我們一線教師求解出來也花很長時間,或是想不到其他方法,把解題答案一成不變地“復制”給學生,結果導致教師教得苦,學生學得累,能力也得不到提升。
三、解決問題——提高教師解題能力的策略,讓教師成為解題專家
我們認為,數學教師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努力成為解題專家。
策略1 學習解題理論
學習解題理論,讓我們站在更高的平臺上,指導我們的解題活動,提高我們的解題能力。如波利亞撰寫的《怎樣解題》、《數學與猜想》、《數學的發現》等堪稱數學解題理論經典之作。羅增儒教授撰寫的《數學解題引論》,對數學解題學的創立頗有建樹等。
策略2 經歷解決難題
經常選擇性研究一些教材上的例題、習題、競賽題等,特別是教材中打*號的題、拓展題、思考題等。課本上的很多習題都是高一級數學知識的一般化問題。通過對這些問題的研究,對提高我們的解題能力大有裨益。
策略3 回顧解題過程
波利亞的“怎樣解題表”的最后階段即是回顧。他指出:“通過回顧完整的答案,重新斟酌、審查結果及導致結果的途徑,他們能夠鞏固知識,并培養他們的解題能力。沒有任何一個題目徹底完成了的,總還會有些事情可以做。”凃榮豹教授指出,回顧解題即在進行了必要的解題活動后,回過頭來對自己的解題活動加以分析研究。
策略4 與學生同步解題
在一些模擬考試、綜合練習中,與學生同步考試,體驗學生在規定時間內答題的心理狀態。面臨緊張的考試,怎么才能沉著冷靜,思維快捷,思路自然,靈感勃發,產生原創性的解法,發現平時課堂教學中教師的解法、學生的解法與考試中答題的差異。與學生同步解題后在講評時才能想學生所想,急學生所急,解學生所惑,糾學生所誤。
策略5 嘗試編制命題
提出數學問題,編制數學命題是提高數學解題能力的一條有效途徑。我們可以對一道好的陳題(課堂講解的例題、課本上的習題、歷年的高考題、各種競賽題等)細心研究,探討解決問題的策略和方法。在此基礎上,或者進一步推廣,或者改變條件,或者改變結論等,編制出新的題目。
俗話說,高素質的教師造就高素質的學生。善學習,會解題就是高素質。一名好的教師始終是一個學習者,同時也應是一個解題專家。學習解題,應該成為數學教師的一個重要學習內容。以此共勉!
【參考文獻】
[1]凃榮豹.數學教學認識論[J].南京;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3
[2]羅增儒.數學解題學引論[J].西安;陜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4
[3]劉凱峰.記一次難忘的解題經歷兼談解題研究的新思路[J].中學數學教學參考,2001,(9)
[4]鐘志華.數學思想方法的理解探索[J].教學與管理,2009,(4)
[5]趙小平.創新并非處處“優先”[J].數學教學,2010,(11)
(作者單位:浙江省嘉善第二高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