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外語學習的關鍵之一是詞匯學習,而詞匯學習的關鍵就是如何有效地記憶和使用詞匯,本文將就對高三英語詞匯復習策略粗淺的認識,從“點”到“線”,再連“線”到“面”,講述筆者在詞匯教學實踐中得來的經驗,以期共同探討詞匯教學中最有效的方法。
【關鍵詞】高三;英語詞匯;復習
在漫長的英語教學史上,語法和詞匯教學一直是相互依賴、相互支持,缺一不可的,正如世界著名英語教育教學專家Harmer:J所言,“如果說語法結構是語言的骨骼的話,詞匯則是語言的器官和血肉。如果不運用詞匯,即使掌握了語法結構也絕不可能表達任何意思?!彼?,教師必須樹立正確的詞匯教學觀,遵循詞匯教學規律,依據高三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認知規律,巧妙設計教學活動,引導學生掌握科學的詞匯學習方法,為英語學習掃清障礙,打好堅實的基礎。
一、注重“點”的累積
“點”即“詞”,只有詞的個數積累到一定程度,才能連“點”成“線”。而記憶詞匯一直是教師和學生的難點,尤其是對于學業較重的高三學生,所以,如何能讓單詞的記憶變的省時省力就顯得十分必要。在單詞記憶部分,我采取的方法是先朗讀,再分類,后擴展的辦法。即每復習到一個模塊,我都先讓學生朗讀單詞表里的詞匯,因為準確的發音不僅能夠幫助拼寫單詞,還有助于聽力技巧的培養。然后讓學生將單詞按“詞義”或“詞形”進行歸類。“詞義”指的是具有相同、相近或相反詞義的單詞放在一起,如“amazed”和“amazing”、“embarrassed”和“embarrassing”、“disappointed”和“disappointing”放在一起進行記憶和講解,同時導出由某些動詞演化而來的以“-ed”和“-ing”結尾的兩種形容詞的用法和區別,進而說出類似的如“moved”和“moving”、“surprised”和“surprising”等十幾組類似的單詞,這樣,既加深了記憶,又擴展了詞匯量?!霸~形”指的是擁有相同詞根但是詞義可能不一樣的單詞,例如,講到insist(堅持)時,我讓學生說出學過的由“-sist”結尾的單詞或我直接給出由“-sist”結尾的單詞,讓學生搶答說出詞義,這樣persist(堅持、頂住)、consist(由…組成)、resist(阻止、抵抗)等單詞不僅直接進入學生的頭腦,還可以活躍課堂氣氛,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強化“線”的擴展
“線”即“短語”,單詞記憶完成后,就要由“詞”擴展出“短語”。短語的復習方法有很多種,常見的是分類復習法,即將前位相同的短語(如take in、take over、take up等)和末位相同的短語(如take over、go over、run over、hand over等)放在一起進行記憶、講解和辨析。我除了采取上述的分類復習方法外,還采取了同義短語歸納法和同族短語搭配法。同義短語搭配法,顧名思義,就是將具有相同意義的短語歸納到一起,進行擴展記憶,如復習到get down to sth(著手做某事)時,我讓學生回憶出有相同含義的短語,達到舉一反三的效果。同族短語搭配法,則是來源經驗,多年的詞匯教學使我總結出一條規律,即“多數情況下,同一家族詞和相同介詞進行搭配”。同一家族詞包括詞根相同、詞義相近但詞性不同的單詞以及詞性相同、詞義相關但詞根不同的單詞。例如,be engaged、be married、give birth、be divorced to這組詞,詞根不同但詞義相同、詞義相關(分別是訂婚、結婚、生子、離婚),而它們后面所接的介詞都是to;還有reaction和react,詞根相同,詞義相近但詞性不同,可是它們分別和相同的介詞on和with搭配表示相同的含義。有了這兩條規律,學生記憶起短語來,就輕松了很多。
三、關注“面”的建構
“面”即“句子”,有了單詞和短語做基礎,學生就可以造句和交際了,也就可以達到詞匯教學的終極目標——學生對英語的實際應用能力。其實,造句的過程就是單詞和短語應用的過程。因此,教師在進行詞匯教學時,千萬不要忽略了造句。造句有幾種方法,第一種方式是根據所給單詞或詞組造句,因為是高三復習階段,所以我會挑出一組短語進行造句,如前面講的be engaged、be married、give birth、be divorced to這組短語,我就讓學生用它們進行造句,可選其一,也可都用,最后簡直就是學生在口述一篇有黑色幽默效果的小短文,學生很喜歡這種集中挑戰性與創造性的活動。第二種方式是根據情景造句。比如在剛結束的測試中,某同學的英語成績非常出色,我就讓學生用不同的表達方式表示祝賀,這樣既鼓舞了學生的學習勁頭,又將英語生活化了。第三種方式是“滾雪球”造句。比如我讓一個學生隨口說出所學模塊的一個單詞,讓后一個學生說出由這個單詞組成的短語,第三個用這個短語造一個簡單句,第四個再由簡單句擴展成復雜句,此種造句的好處是可以兼顧各個層次的學生,使每個人都有成就感和受重視的感覺,有助于他們今后的英語學習。第四種方式是自由造句。即將學生按座位以豎行為單位,在所學的單詞或短語中選擇,第一排選出一個短語,第二排選出謂語,第三排選出賓語,第四排選出定語,第五排選出狀語,第六排同學負責將前幾排的詞匯進行整理,然后大聲朗讀出本組所造的句子,雖然有時所造的句子比較搞笑,但總的來說,學生應用還算得當,參與性和積極性也得到提高,可以說有利無弊。當然,在造句的過程中,由于受到母語的干擾或詞匯掌握的不夠準確,難免會出現說錯的情況,此時,教師應該本著讓學生“不會說但敢說和多說”的原則,鼓勵學生開口,進而達到詞匯由“量”到“質”的飛躍。
重要的是,無論教師采取什么教學方式,最后都應該把目標單詞置于語境中來學習和研究,這是因為詞匯的學習離不開載體,高中詞匯的載體包括教科書和符合學生實際水平的課外讀物。學生在學習詞匯時,要時刻參照教科書和閱讀材料中給出的例句,反復琢磨詞匯在不同語境中的含義和規律,舉一反三才是詞匯學習的必要過程。總之,只有當教師有的放矢地采用符合實際教學情況的課堂詞匯教學策略和技巧,才可能獲得預期的詞匯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教育部,2003.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人民教育出版社,北京
[2]肖禮全,2006.英語教學方法論,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北京
(作者單位:江蘇省儀征市陳集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