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圍繞培養自主學習能力,從培養自主學習習慣,自主學習方法指導,課外合作學習指導,周末假期自主學習指導四個方面加以關注,并結合教學案例進行闡述,以期要把學生真正地作為英語學習的主體,培養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培養學生自主探究能力,從而養成科學的自學方法。
【關鍵詞】自主學習習慣;自主學習方法;自主學習能力;終身學習
在平時的教學中如果能注重激發學生動機,化被動為主動,就能最終實現“教是為了不教”,養成了科學的自學方法,從而實現終身學習。下面筆者結合自已的教學實踐經驗,談談自己的見解與做法。
一、良好的學習習慣,打好自主學習能力的基礎
由于學生在初中形成的某些習慣不一定適應高中學習,因此,在教學過程中,尤其是高一初期將學習習慣的培養與學習方法的指導當作重要的教學目標。這也是終身學習能力的一種培養。
1.設置有效的“預習提綱”,培養學生課前預習的習慣。預習有兩大好處:第一是通過學生預習培養自主學習的能力,做好預習可避免上課時的被動輸入,帶著問題進入課堂,有的放矢地去學。第二是通過學生的預習,老師可以掌握學生的學習情況,這樣課堂上的講解指導也是重難點分明。高中英語課文篇幅長,難度大,信息多,學生要想充分消化和理解整堂課的內容,離不開有效的預習。預習的環節一定要做實做細。學生走在老師的前面,有備而來,聽課的效率自然就高。當然要讓學生的預習真正起到這樣的效果,預習作業設置的質量就至關重要了。
預習提綱的設置主要包括兩方面:第一,把預習提綱也設置在導學案中形成書面要求指導學生預習。把書上Reading前的PartA,以及Reading后的PartC1/C2/E始終放在預習提綱的第一項,再根據文章需要適當加入其他的預習題目。第二,通過詞匯分類表,加強每單元的新單詞的自主學習。先讓學生將已會的詞匯寫在表格的最上端,然后按照詞類分類模版發給學生完成。強化學生詞性的概念。有多種詞性的整理兩遍加深印象。有時也可讓學生對有些詞匯進行相應的詞性變化。
附錄:新單元單詞詞類分類表:
Please go over the vocabulary list of unit1
and group the words.
2.勤學多問,及時訂正作業中的錯誤,指導學生做好自我總結歸納工作。要求學生必須要有筆記本和糾錯本。在平時的學習過程中不斷指導他們如何記筆記和做糾錯本。細節決定成敗,這些細節往往是學好英語非常重要的環節。上第一節的時候好多學生上課就像聽我講故事一樣,傻乎乎地看著我講。很少有學生適時地記筆記。由于初中內容少,有些學生初中都是隨便記在書上的。所以我也指導學生什么時候記,記什么,記哪兒等,這些我認為都要進行手把手地教。
3.指導學生養成用詞典的習慣。如2011南京三模31題:
-I came all the way to inform you of the time.
-You could have ___yourself the trouble by calling me.
A.cost B.removed C.shared D.spared
這道題考查的是spare的熟詞生義,如果課堂上就是一帶而過spare sb trouble的中文含義,其實學生肯定沒有特別的印象,過幾天就忘了,如果這個詞當場讓學生查字典,肯定是另外一種效果。字典上有很精彩的例句如:They did what they could to spare him any pain. 這個例句一查一讀,這個題目迎刃而解了。還可以順便在字典上看一下該詞其他的用法。每次上課有意識地安排1-2個詞匯讓學生進行查閱辨析或那些一詞多義的特殊詞。可要求學生自己查詞的用法,并給以造句。這一習慣的養成,有助于日后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養成。
4.培養課外自主閱讀。從高一年級開始可以培養學生閱讀能力,教會學生一些閱讀技巧,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高中階段的英語學習更側重閱讀能力的提高,特別是對英語文化的了解。這樣就要求增加閱讀量,閱讀量越大,英語整體水平就越高,其他能力和水平也會隨之提高。有了足夠的積累,才能有豐富的詞匯及背景知識。當然在閱讀過程中,重視指導學生如何閱讀,在閱讀的過程中灌輸快速閱讀和精讀的技巧。然后指導學生課后遷移:能聽懂越來越多的英語歌曲了,能夠欣賞英語電影了,閱讀能力強了,成績提高了!從而感到學英語是“full of fun”,使閱讀變成“悅讀”。
二、學習方法的指導,養好科學的自學方法的保證
除了習慣的養成之外,學習方法的指導也很重要。比如指導學生如何背單詞,學語法以及閱讀策略的指導,還有一些解題技巧的灌輸。讓學生養成科學自主學習的方法,而不是學生自己瞎摸索。
比如:指導學生記單詞。使學生明白不是電話號碼式的死背單詞,而是學會根據讀音規則來記單詞,使學生明白記單詞時不能只記漢語意思及拼寫,還應該記詞性與用法,更不能把背單詞表作為學習新單詞的唯一方法。要注意詞匯的保持和運用。平時筆者也通過各種形式如:單句改錯,短文填空,完成句子,單詞填空,句型轉換,給詞造句,連詞成句,詞語辨析等多種方式反復強化。事實上不管哪種學習方法的指導,貴在堅持,養成良好習慣。
三、“活而實”的課內外合作學習,讓學生成為英語學習的主人
目前小組合作學習的不足——“虛而浮”。建立好有效的小組學習制度,其實對課堂教學有很大的幫助。尤其英語學習,需要小組間創設一個有效的運用英語的環境。但是筆者反思了一下在課堂中,小組學習也許僅僅是流于形式而已,不管是平時的課堂還是大大小小的公開課中小組討論時,遠離話題,重形式不重內容,無目標,低層次,有的時候甚至演變成了聊天的時段,大大降低了課堂的效率。
建立“活而實”的課內外合作學習小組。自從教學以來我一直也很糾結,這種小組合作形式為什么總是不能起到真正應該有的效果呢?讀完一本書叫《高校課堂22條》這本書,我似乎有了答案,因為我們只是重以小組的形式活了課堂,但是沒有做實,平時的小組學習也很少操作,在有人聽課或開公開課的時候才會大張旗鼓地使用小組學習的形式,其實臨時開展小組討論形式根本不能起到小組學習的“求實”效果,只能流于形式,豐富一下課堂的學習形式而已,并沒有提高課堂的教學效率。所以在后來的教學中,尤其是去年筆者任教高三的時候,借鑒書中所講述的明確的要求進行小組學習的探索。“研究如何發動學生,利用學生,解放學生,發展學生,唯此,課堂教學才有意義。另一方面,這難道不是對教師整天抱怨‘累死了’的最好解脫?”
每次小組活動都應圍繞教學內容、教學目標而設計。筆者在認真學習和研究有關“合作學習”理論的基礎上,結合自己近年來的教學實踐,根據不同的教學目標和內容,提出高中英語“合作學習”的一些形式:
1.課文內容——細節處理 各小組根據具體任務或問題展開討論,小組中的每個成員自由發表意見,經記錄員記錄整理后,向全班匯報。此環節是“合作學習”的重頭戲,占據課堂時間較多。小組討論可有以下一些主要內容:
(1)討論課文的Title和Pictures等展開,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想象力。
(2)討論課文中的體裁、寫作特點以及段落大意、文章細節、勵志佳句等,培養學生的概括能力和鑒賞能力,并且積累寫作素材。
(3)討論課文的長難句、一詞多義、熟詞生義、同義轉換等,提高學生理解和運用語言的能力。
(4)討論課文的時代背景、作者觀點態度,培養學生評價人、事和物的能力。
而這些能力的培養與《考試說明》上對高考閱讀理解的要求是分不開的:“理解語篇主旨大意,文章具體信息,根據上下文猜測詞義,根據事實推理判斷,文章的基本結構和文脈關系,作者的觀點意圖和態度,關鍵內容和關鍵詞語的轉換。”
2.課文延伸——角色表演 這種方式經常用在閱讀課的第一課時中。了解文章大意后,給學生一個話題,讓小組成員運用新舊語言知識,就這一話題發揮想象,通過創設情景,進行角色表演。形式比較多樣:可以是“Dialogue, Interview, Debate, Questions and Answers”等多種形式。這樣,學生們在各自的角色表演中不知不覺掌握了一些常用口語及課文中的重點詞匯、句型。
3.課后升華——書面表達 這一過程主要體現在Project板塊教學中。這套牛津新教材安排了區別于以往各套教材的project板塊,令人耳目一新。其中教材對project板塊的要求是:引導學生進行探究性學習,把英語聽、說、讀、寫的訓練從課堂內拓展到課堂外。以及后來我們區組織的幾次圍繞開展高效課堂為核心的研討活動和今年9月份在常州的省課改研討會上,常州中學的范麗君老師開設的一節Project研討課,又給了我很大的觸動,并獲得了一些心得體會。并成功開設了蘇州市有關project的一節研討課。課題是Module 5 Unit2 The Environment, 寫一篇有關保護環境的報告。以任務型閱讀的教學方法循序漸進,步步為營導出全文。
四、借助網絡平臺,有效指導學生周末自主學習
憑借網絡環境的支持,我們放手讓學生根據要求進行自主探究學習?,F在的家庭幾乎家家有電腦,為此,我要求班級建立Q群,所有學生都要加入,將部分作業及相關資料,比如老師上課課件,放入Q群的共享空間,以便學生下載,獲得信息。并且周六周日老師可以通過Q群了解學生作業進程,同學之間也可利用Q群討論問題,交流心得,或者留言以便老師能夠有針對性地講解。
我發現,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需要老師的培養與激發。如果周六、周日布置的是一些具有探究性質的、需要借助網絡完成的作業,學生往往能認真完成。所以利用網絡不失為提高學生周末學習效率和自主學習能力的一個良策。
五、結論
自主學習不僅是英語高效課堂教學改革的一個突破,也是實施素質教育的要求。然而自主學習的養成,是一個長期的,循序漸進的過程。在以后的教學過程中我要更加充分運用教學智慧,全方位的調動學生的主動積極性,使“前學習活動”朝“學習活動”轉變,化被動為主動,從而使學生逐步形成自發自律的學習,養成科學的自學方法,使學生終身受益,致力于學生終身學習能力的培養。
【參考文獻】
[1]教育部.2003.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實驗)[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李炳亭.2010.《高效課堂22條》[M].山東:山東文藝出版社
(作者單位:蘇州大學附屬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