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化學是21世紀的一門中心學科,人們的日常生活、社會的發展,人類的進步都與化學科學息息相關。然而,自2005年江蘇第二批進入新課改以來,選修理科類學生數逐年下降,由于學生學習化學的信心和動力不足,近年來,學生選修化學的人數更是呈明顯下降趨勢,既有學科組合的問題,也有學生進一步學習化學的信心、興趣、動力的原因,因此,教師要立足于必修教材中通過對有關問題的解決,激發學生進一步學習化學的動力。
【關鍵詞】必修;化學問題解決;激發;動力
自2005年江蘇第二批進入新課改以來,選修理科類學生數逐年下降,在理科類中選修物化組合的人數更少,不少三星級及以下的學校,這種組合的學生基本絕跡,不僅造成了教師隊伍的閑置與浪贊又對國家發展對化學人才的需求造成一定的影響。因此,教師要充分利用對必修教材中有關化學問題的解決,激發學生進一步學習化學的動力,穩定一定數量的理化人才隊伍,讓化學在社會可持續性發展中更好地發揮學科的作用。
一、利用教材,激發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
美國教育家彼得·克萊思認為:“真正的學習是很愉快的,當快樂的心情不存在時,學習也就跟著停止。”興趣是老師,激發興趣的途徑有多種,本文著重從對化學問題的解決,談如何激發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
1.源于生活的化學問題有利于激發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
必修教材中在毒品知識、物質的分類方法、丁達爾現象、化學與人體健康、生活中兩種常見的有機物、基本營養物質、家庭小實驗內容很多都源于生活。
案例1:必修1教材中,學生往往對萃取的原理理解不透,常與物質的分離相混淆,我們可以利用生活中常見的知識去啟迪學生的思考,辨清原理的本質:
(1)人們炒菜時為什么總是在食物油中翻炒?你嘗試一下先用水燒再加油味道會怎樣?為什么?
(2)用油翻炒西紅柿后再加入水,湯汁的色澤為什么比直接用水燒的湯汁更紅艷?
(3)衣服上不慎沾到油污,為什么用水難以洗掉,而用汽油等有機物易洗掉?
2.用社會熱點和科技發展的問題激發學生化學學習的興趣
中學生雖然不具備科學家淵博的知識,但利用社會熱點和最新科技的發展問題,引得學生的關注,激發他們成人、成才的內驅力,得到同伴和家長的贊賞;也會使學生產生參與科學研究的沖動和獻身科學的欲望。
案例2:在必修2教材第二章化學反應與能量的知識學習后,我們可以設計以下幾個問題讓學生去專研、探究:
(1)影響全球經濟和生活的各種固素中,什么因素居首位?
(2)人類使用的能源主要有哪些來源,
(3)哥本哈根峰會討論的主題是什么?
(4)什么是低碳經濟?
(5)我國執行低碳經濟有哪些困難?
(6)為了實行低碳經濟,你認為能源開發有哪些渠道?
3.利用多樣的解題方式激發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
初中生在解決有關問題時,因知識結構所限,解題方法可能較為單調,對化學學習的興趣可能停留在一些表面熱鬧的化學現象上,在解題上因方法單一而顯得缺乏魅力。多角度思考,不同的解題途徑,最終獲得一樣的結果,可大大激發學生進一步學習的欲望,增加學生進一步學好化學的信心,以物質的量為計算中心,不斷地沖擊學生在初中計算時常以質量為中心的習慣,便于高中化學的進一步學習。
二、利用教材,培養學生進一步學習化學的能力
能運用所學的知識與技能解決實際問題就是能力,能力的范疇很廣,培養能力的途徑有很多,這里只是討論通過教材中化學問題的解決對學生學習能力提高的問題,必修教材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是高中化學學習的基本內容,是學生終身學習和未來發展所必需的,也是對學生進行能力培養和情感態度、價值觀教育的必要載體。
1.解決化學問題可以培養學生學習新知識的能力
學生解決化學問題的過程是一個學習的過程,在解決問題過程中,學生不但要應用已有的知識,耍選擇合適的方法解決問題,而且在解決問題的基礎上不斷地學習新知識,形成新技能。
案例3 在Cl2與水反應的知識學習后,我們可以設計以下一些問題:
(1)氯水的漂白原理是什么?
Cl2+H2O=HCl+HClO,關鍵是HClO的強氧化性
(2)使用氯水作漂白劑有什么不好?
不穩定、難儲存、難運輸
(3)根據Cl2與H2O的反應,你能推測Cl2通入Ca(OH)2溶液、NaOH溶液中的化學方程式嗎?
學生根據:2HCl+Ca(OH)2=CaCl2+2H2O,2HClO+Ca(OH)2=
Ca(ClO)2+2H2O的酸堿中和反應,結合(1)式應該容易推出2Cl2+2Ca(OH)2=CaCl2+Ca(ClO)2+2H2O
(4)制成漂白粉有什么好處?
(5)Cl2有毒其尾氣處理用NaOH溶液吸收,不用Ca(OH)2溶液去吸收,為什么?
通過對Cl2與H2O反應的方程式的學習,再利用初中熟悉的酸堿中和反應原理,就可以幫助學生完成推斷并理解Cl2與NaOH,Cl2與Ca(OH)2反應的產物。
2.解決化學問題可以幫助學生構建新的知識結構
學生學習的化學知識和技能通常是比較凌亂的,而在解決化學問題時常常要求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的知識和技能解決實際問題,這就為學生創造了將新學的知識融入到原有知識體系中的機會,通過化學問題的不斷學習與不斷解決,學生在知識之間建立起一定的邏輯關系,從而使學生已有的凌亂的知識條理化、結構化。
北師大王磊教授曾說過,新一輪課程改革使其在結構上具有更強的選擇性,內容上更具有時代性,讓每個人學化學,讓不同的人學不同的化學。所以,在每位高中生都學習的化學必修教材中,教師要切實把握好必修教材與選修教材的關系,切實把握好同一個知識在不同時段的定位。從理解教材體系的整體出發,切實把握好知識講授的深度和廣度,只有將必修教材中知識梯度定位準確,通過對教材中化學問題逐步解決,提高學生進一步學習化學的興趣,提高學生進一步學習化學的能力,激發學生進一步學習化學的動力,化學學科的地位才能得以保證,學習化學樂于為化學科學奉獻的人才就不會匱乏。
(作者單位:江蘇省興化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