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基層央行領導干部實施履行職責審計,是改進基層央行領導作風,提高行政能力,促進科學管理,完善內控機制建設,防范和化解風險,依法公正、高效履行央行工作職責具有重要作用。但目前基層央行對開展履職審計尚無既定模式,對審計效果的運用也不夠充分,對內審工作轉型認識不足。筆者結合在基層央行內審幾年來工作的經驗,就基層央行如何開展領導干部履行職責審計談些膚淺的看法和建議。
一、基層央行履行職責審計存在問題
1.審計的目標偏離。《中國人民銀行領導干部履行職責審計辦法(試行)》規定,履職審計的對象是各級行領導干部和內設職能部門主要負責人。而目前的履職審計工作則從被審計行的業務層面展開,涉及的全部是業務操作情況,很多具體的業務操作與領導干部履職情況關聯很少,審計對象實際上是針對業務部門負責人的履職水平和業務能力,顯然偏離了審計的目標。
2.審計方法相對落后。內審人員主要采用的審計方法有兩種:一種是全面審計法,即內審人員以全面審計的方式,對被審計單位提供的所有資料進行詳盡、細致的審核、監督。盡管這種審計方法能夠比較全面、客觀地反映被審計人履行職責的情況,但往往容易造成審計期過長、審計成本較高和審計效率低下;一種是抽樣審計法,這種審計方法主要依賴審計者自身的業務素質和經驗,憑借主觀判斷隨意抽樣,存在很大的隨意性,發現的問題不一定具備相應的科學性、代表性,獲得的審計證據不一定能支持審計報告的客觀性、公正性。如果抽樣不合理,往往容易漏掉一些關鍵的線索和問題,造成很大的審計風險,從而影響了審計的質量。
3.審計觀念缺乏創新。觀念問題也就是認識問題。如果不轉換審計觀念,將審計的目標局限為查錯糾弊,勢必將履職審計與當前中心工作對立起來?,F階段基層央行內審監督很大程度上仍停留在傳統的合規、合法性審計上,停留在審計中發現的很多錯弊,都是管理上出現了漏洞,審計的任務就是幫助被審計者建立、健全這種機制。在審計監督中,往往就事論事,測重于檢查履行職責審計對象任期內的內控狀況以及業務操作的合規合法性、手續的完整性等方面,而對內控制度的合理性、有效性和組織機構的工作效率等方面卻很少進行審計監督和客觀、公正的評估。
4.履職評價缺乏量化指標。目前,在履職審計中沒有一套規范的定性定量履職審計的評價標準,內審部門無法用具體指標對領導干部履行職責情況進行全面、客觀、公正、真實、有效的評價,依靠過多的主觀判斷,制約了內審質量的提高,增加了審計風險。
二、提高履行職責審計效果的幾點建議
1.轉變審計觀念。履職審計是對領導干部一定時期內履行職責情況進行了的監督檢查和評價,是對領導干部管理能力綜合考評的重要方法。因此,履職審計不是操作性審計,而是管理性審計,是站在管理的角度評價被審計對象的履職效果,進而對被審計對象作出全面、客觀、公正的評價結果。
2.科學運用審計方法。堅持定性與定量相結合,理論和實踐經驗相結合的審計方法,綜合評判分析領導干部履行職責情況。做到現場檢查與非現場檢查、全面檢查與抽樣檢查、詳細檢查與重點檢查、手工操作與運用計算機和其他現代化工具相結合的方法開展審計工作,逐步建立一套適合央行自身特點的科學的審計抽樣方法。在涉及制度建設、內部管理和決策等方面的審計,對內控制度執行良好,內部控制有效的采用抽樣審計方法,對內控制度執行較差,內部控制缺失的,可采用全面的審計方法,查找現行制度與業務發展及內控要求有疏漏或存在矛盾的地方,以及內控制度建設不到位的情況,針對內部管理中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進行認真分析,找出癥結;對涉及資金業務的審計監督,要充分運用計算機網絡對被審單位業務數據和有關資料進行連續性的搜集、整理和分析,使審計人員及時獲得必要的審計線索,幫助現場審計更加科學地選擇審計樣本,有針對性地進行檢查、核實,最大限度地防范和化解審計風險;對磁介質存儲資料的審計,要利用計算機輔助審計技術,可以對儲存在磁介質上數據資料進行審計,提高審計的廣度和深度,促進審計效率和審計質量的提高。
3.拓寬審計視角。認真貫徹落實總行和分行關于進一步推進內審工作轉型與發展的要求,拓寬工作思路,將審計重點致力于防范風險、內控評價、改進管理效率和增加業務績效方面,增加內部審計“免疫”和“增值”的功能和效用。一是引入風險導向審計理念,將風險控制貫穿于審計的全過程,達到風險控制和提高審計質量的目的。審計人員在制定審計方案、現場檢查和審計報告階段,充分關注和評估審計的固有風險、控制風險和檢查風險。對審計中發現的異常情況和新的審計線索,應適時調整為審計重點,進行跟蹤檢查,分析評價存在的風險,達到風險控制和提高審計質量的目的。二是引入績效審計理念,將績效指標列入領導干部評價內容,促進基層央行少投入、多辦事,厲行勤儉節約,加強內部管理,降低營運成本,減少損失浪費,提高財政資金使用效益和資源利用效率、效果,改善運營效率的目標。通過引入風險導向審計理念和績效審計理念指導履職審計工作開展,促進領導干部履職能力和履職效率的提高,促進規章制度的建立健全和內控制度的完善,更加全面的綜合監督和客觀評價領導干部履職成效,同時推動履職審計監督和審計評價工作的科學發展。
4.建立履職審計評價標準。建議上級行盡早制定一套審計評價標準,使基層央行內審人員開展審計工作,改變現有的單一、簡單的量化標準來檢查衡量領導干部履行職責情況。建立以評價內容、評價范圍、評價方法、評價標準為履職審計評價體系,其中,評價標準是審計人對被審計人進行評價和衡量的標尺。只有把評價領導干部標準指標化,便于操作對照,才能有效地防止審計人對被審計對象的主觀推理和臆斷,減少避免發表不恰當的評價意見,使履職審計工作步入新的臺階。在制定履職審計評價標準時,應根據基層央行領導干部履職崗位情況,注意層次的對應性和恰當性,正確選用與領導干部職位對應的履職業績指標作為評判領導干部履職優劣的評價標準。在評價內容上要著重評價領導干部履行職責的效率性和效果性,通過審計評價領導干部履職效率性和效果性。一方面衡量領導干部崗位履職的行政效果,以促進央行貨幣政策和金融服務外部效益最大化;另一方面分析影響機構部門的整體執行力的因素,提出提高行政管理效率途徑的建議,以便領導干部改進領導作風,提高行政能力,堵塞漏洞,防范和化解風險,提高領導干部履職水平,增強內審監督評價的科學性、全面性、客觀性、公正性、有效性。
5.加強審計效果的運用。審計效果運用的主要表現形式是審計報告,審計報告的質量是決定審計作用發揮程度的重要因素。為促進審計效果運用,可以采取將審計報告轉化為調研報告的方式,進行有益的履職審計效果轉化的嘗試。一般審計報告的成果利用更多體現在領導批示以示重視的層面上,更多體現在針對具體問題的解決層面上,而以調研報告形式向社會提供信息的審計項目,更能發揮審計的建設性作用,并擴大績效審計的應用范圍。
6.提高履職能力要更新理念,實現工作轉型。結合崗位優化整合,引入競爭機制,把一批德才兼備的復合型人才納入內審隊伍。為此,要加大基層央行內審人員的培訓力度,引導內審人員在觀念、知識和技能上實現轉變,使內審人員不僅要具備會計和審計等方面的知識,還要熟悉金融經濟、統計、信息技術、風險管理等相關知識和技能,具備綜合判斷分析能力和溝通協調能力,進而不斷提升內審質量和履職能力。
(作者單位:中國人民銀行撫州市中
心支行、中國人民銀行南豐縣支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