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國家審計署要求:今年縣級審計計算機運用面要達到70%,明年要達到100%。從主觀上來說這是件大好事,但客觀上并不是一件很容易辦的事,從南城縣審計調查來看,突出表現在“三難”:
一是思想難適應。目前縣級審計機關在計算機審計運用問題上,主要存在“排斥、畏難、僥幸”意識。排斥者因在審計業務上駕輕就熟,認為縣級審計多年來依靠手工、輕車熟路,現場審計出成績,而計算機審計需要學習新知識、新技術太多、編制程序太難、思想和方法轉變太大,在一些中小項目中并不適用,多以學之吃力、用之乏力而心生排斥;僥幸者則被動應付,領導推一下動一下,以學上一點點、用上一點點的心理應對;畏難者以年齡大、文化水平低、理論基礎差、實踐底子薄、專業知識缺而喪失信心,畏懼失敗而不敢大膽嘗試。
二是人才難引進。一方面計算機專業技術人才難以引進。沒有優厚的待遇卻有編制的限制,沒有寬松的條件卻有嚴格的要求,與當前計算機專業技術人才供不應求的形勢相比,縣級審計部門自然缺乏吸引力,甚至在公務員報考中曝出冷門,要引進既具備審計專業知識又精通計算機技術的人才更是難上加難。另一方面審計機關專業技術人才素質難以提升。縣級審計機關整體技能存在較大差距,在職教育和培訓雖然為審計隊伍提供了良好的學習平臺,使審計人員普遍掌握了文字編輯、電子表格數據處理和上網等應用基礎,但依然離“五能”(能打開被審單位數據庫、能將被審單位的數據轉換過來、能使用審計軟件進行查詢分析、能在審計現場搭建臨時網絡、能排除常見的軟硬件故障)有較大差距。在AO審計實施系統的運用中,僅有少部分審計人員能將AO搭建的項目管理、數據采集、統計抽樣、評價測試、底稿生成、審計日記、審計分析生成報告等多功能應用集于一體,在運用現場組網和遠程審計方面的技術也相當薄弱。
三是機制難轉換。一方面縣級審計部門在業務上接受上級審計部門的指導和監督管理,但目前縣級審計部門自身的工作任務很繁重,在對縣級審計部門的業務指導上往往就技術論技術、就方法論方法,培訓時間短、內容多,填塞式的培訓對一些有一定計算機審計操作基礎的審計人員而言能較快掌握并運用,而其余大部分審計人員都難以全部接受和消化。另一方面,國家審計已為審計系統構建了審計管理系統(OA)和審計現場實施系統(AO)兩大平臺,實現這兩大系統功能的評價機制和考核機制都尚未形成,為縣級審計部門“登錄”這兩大平臺留存了太大的自主性和隨意性。
針對以上難題,作為縣級審計部門,必須牢牢樹立創新發展意識,按照國家審計署的要求,把推進計算機應用作為審計發展的重要目標和根本任務,切實制訂發展規劃,建立和完善審計計劃、目標管理、教育培訓、業務考核等工作機制,促進審計方式盡早轉變。
一是轉變思想觀念,增強發展動力。要從科學發展審計的高度,充分認識縣級審計計算機運用的重要性和緊迫性。首先要明確推廣計算機審計是更好地堅持提高工作效能、實現科學發展的需要;其次要明確推廣計算機審計是更好地堅持依法依規、客觀公正的需要;再次要明確推廣計算機審計是更好地堅持提高審計質量、創新審計方式的需要。要按照科學發展觀的要求,加強計算機審計建設,建立計算機審計管理應用規則、OA實施系統與AO管理系統信息交互管理暫行辦法、外部來文傳遞處理的有關規定、AO應用實例評選獎勵辦法等多項制度,逐步形成AO、OA系統應用管理制度體系,達到提高審計效率、審計質量的目的,增強審計可持續發展能力。
二是轉變用人觀念,增強發展活力。首先要重視審計專業人才。要為計算機專業技術人員創造良好的工作環境,政治上關心、經濟上關懷、生活上關愛,鼓勵審計人員學習運用計算機審計,減輕審計人員的心理壓力。其次要培育審計專業人才。要進一步加強審計專業人才學習,推進計算機審計運用的緊迫感和責任感,化壓力為學習和奮進的動力;要探索學習方法,既不急功近利、也不急于求成或慢條斯理,要盡力而為、量力而行;要學以致用、用以促學,在具體審計項目實踐中學習掌握計算機審計的技術與方法,通過實踐研究問題、總結經驗、逐步提高審計質量。再次要引進審計專業人才。要引進一批核查問題的高手、精通業務的能手、計算機運用的行家理手,既精通計算機技術又具備審計專業知識的人才為審計隊伍增添活力。第四要使用好審計專業人才。要強化目標管理責任制,制定結合縣級實際的計算機審計項目計劃,往審計人員身上壓擔子,實行“一人擔子眾人挑、人人身上有指標”。
三是轉變工作方法,增強發展聚力。要以審計信息化建設為突破口,抓基層、打基礎、建制度、轉方法、促應用。一要設置機構,確定人員職責。要設立單獨的計算機審計中心,由局一名副科級領導擔任中心主任或由一名局班子成員分管負責,選聘計算機專業水平高的同志具體實施審計信息化建設事宜,明確要求局內各股組都配備一名專、兼職計算機審計人員,負責計算機審計和網絡管理,為規范AO、OA系統操作提供組織保障。二要完善功能,暢通網絡渠道。要建立完善審計內網專網網站,優化網絡環境,從網絡配置、維護、管理、軟件功能等方面予以保障;增強網絡功能,開通FTP應用服務系統,增加VPN硬件、全面推廣視頻會議、強化上下網絡連接功能,為規范AO、OA系統操作提供硬件支撐。三要統籌兼顧,定期檢查通報。利用網絡功能組織學習內容、學習時間的檢查,每月進行一次考評,每季度對AO、OA系統應用進行一次通報,年底進行總結,為規范AO、OA系統操作提供持續動力、科學聚力。
四是轉變體制機制,增強發展能力。要以“金審工程”啟動為契機,加速推進審計機關體制機制轉變。一要重塊管促條塊。要通過上下聯網審計、計算機綜合運用、加強業務工作指導,逐步把縣級審計機關編制、人員、經費由塊管為主轉向以條管為主,擴大審計部門依法、獨立行使審計監督權力,理順審計機關管理體制,加大對縣級以上審計主要干部的監督使用力度,增強審計條管的凝聚力和戰斗力。二要重投入促推廣。要像公、檢、法、司一樣為縣級基層審計機關配置網絡設備、交通設備,實現國家審計署、省審計廳、市縣審計局機關“一拖N版”聯網;要更新信息中心設備,強化內網傳輸質量,加大審計系統計算機等綜合運用轉移支付力度,科學配備內外網系統設施,為提高AO、OA系統應用奠定物質基礎。三要重獎勵促應用。要制定嚴格的計算機應用考評制度,按照計算機運用獎勵細則和《AO應用實例評選獎勵辦法》規定,根據量化記分法,年底評選、排定名次,對計算機運用成績突出的縣(區)及先進個人給予一定的物質獎勵和精神獎勵。四要重培訓促提高。要加強系統培訓,提升全員計算機水平。建議國家審計署、省審計廳可通過金審信息中心舉行計算機審計講座,AO、OA實例審計演講等活動,為縣級審計人員灌輸計算機審計知識,縣級審計機關也要經常派出人員到上級審計部門進行專業學習,鼓勵審計機關人員參加AO認證考試培訓,同時還要采取請進來的辦法,加強橫縱向計算機審計運用的學習和交流,促進計算機審計應用健康科學發展。
(作者單位:撫州市審計局、南城縣審計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