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12年房地產銷售排行榜上,千億軍團的萬科、保利、中海、綠地、恒大大有一騎絕塵之勢,600億至900億元之間則出現了斷檔,而第二軍團的綠城中國和華潤置地剛超500億,距離甚遠。
一切都那么近,一切又那么遠。正如2010年萬科首過千億時,中海、保利、恒大、綠地等剛在500億的門檻上,而兩年之后,千億的萬科已不孤單。
以銷售額計,今年的500億元軍團有些勢單力薄,除了綠城和華潤勉強過500億外,比較接近500億的也只有世茂地產和碧桂園兩家,而其后則是多達十幾家的300億軍團。
在500億軍團中,如果非要尋找一個領軍人物,那非華潤置地莫屬,這家今年增速超過50%的央企很可能是下一個中海和保利,兩三年中,躋身千億軍團將是大概率事件;綠城在經歷了生死之后,正在還陽,而要恢復往日的雄心與霸氣尚需時日;世茂則是另一家雄心勃勃的企業,其也希望在兩三年達到千億;近兩年來,一直穩中有升的碧桂園增速則不太明顯。
500億俱樂部
2012年12月31日,綠城中國在年度總結表彰大會上宣布,截至當日12時,公司年度銷售額達到547億元,其中合同銷售額509億元,協議銷售38億元。
事實上,綠城一度是一家以超越萬科為目標的企業,多年前已是500億俱樂部的成員。
數據顯示,2009年綠城銷售額首破500億,達513億元,2010年,銷售額更是達到了568億元,然而之后的2011年,綠城銷售額大幅回落僅至353億元,且命懸一線。
經歷了生死的綠城,今年的銷售走出了一個V字形。
2012年前5個月,綠城的銷售還只有138億元。而兩個月之后,這一數字已達到259.5億元。
10月底,綠城早已經提前完成了全年400億的銷售計劃。相比于一度風雨飄搖的綠城,華潤置地則是一路高歌猛進。
2012年前8個月,華潤置地已實現合約銷售額339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七成。
9月初,華潤置地將2012年全年銷售目標從原來的400億元提高至500億元。
到了11月,華潤置地的銷售額已超過460億元,同比增長53%。盡管到目前為止,華潤并沒有對外公布其12月份的最終銷售數據,但多方預計,其已超過500億元大關。
除了突破500億元的綠城和華潤置地,銷售額超過450億元的碧桂園和世茂地產離500億也不遠。
1月6日,碧桂園宣布,2012年全年共實現合同銷售金額約476億元人民幣,合同銷售均價約為每平方米6231元,與2011年水平大致持平。
碧桂園的良好表現,源于其一直以來的低價策略及快銷模式。而在2012年年初,對于碧桂園430億元的全年目標,不少分析人士還持較為謹慎的態度。
世茂則是2012年的另一匹黑馬,1月4日,世茂房地產對外公布其2012年合約銷售額共錄得460.97億元,超過全年銷售目標307億50%。
數據顯示,2012年全年世茂房地產的項目銷售均價為11277元/平方米,而在2011年,均價為12845元/平方米,同比回落12.2%。
事實上,與華潤置地類似,世茂地產在2012年也保持了持續的高增長。2012年年中,世茂世房就宣布將2012年銷售計劃從307億元上調至350億元。彼時,世房便已錄得225億的銷售成績,完成全年307億銷售目標的75%。
花旗的研究報告顯示,世房在33個城市分布的65個項目以鞏固年銷售,增長潛力充足。預計世房將延續增長勢頭至2013年,增長率達20%—30%。
華潤置地領軍
在500億元俱樂部中,華潤置地是最為兇悍的一家。
2012年前11個月,華潤置地的銷售額同比增長53%。國泰君安在研究報告中稱,華潤置地銷售跑贏同業。相比同業,華潤置地前11個月錄得53%的同比銷售增長,高于中海發展的29.84%銷售同比增長。
事實上,從2010年起,華潤置地便開始發力。
數據顯示,2010年華潤置地實現簽約額約222.6億元人民幣,2011年的銷售額則達到了359億元。
在眾多券商分析師看來,正是“母公司孵化戰略”正在為華潤置地提供強勁動力。
第一上海研究報告顯示,從2005年至今,華潤置地通過定向增發注入母公司“孵化”過的優質資產已達9次。注資總金額約400億港元,而華潤置地為此支付對價的現金部分約100億港元,其余部分主要通過向集團配股完成。截至目前,通過母公司注入的資產已超過2000萬平方米。
而且,這一孵化戰略正在并仍將繼續,公告顯示,華潤置地于2012年11月30日,以港幣21.17億元的價格收購母公司一家控股公司股權,從而獲取南寧華潤中心大型商業項目55%股權。
除了母公司的孵化站戰略,華潤置地自身經營能力也具備極高水準。
截至2012年6月底,華潤置地總的土地儲備建筑面積約為2819萬平方米,分布在全國39個城市。和萬科、保利等一線巨頭一樣,在宏觀調控中,華潤置地調整了住宅開發策略,主要開發中小戶型產品以滿足市場釋放出來的剛性需求。這保證了銷售的持續強勁和規模的迅速擴張。
華潤置地的另一優勢在于商業地產。
數據顯示,華潤置地的租金收入強勁增長,2012年10月的租金收入約為2.94億港元,同比增長14.8%。1至10月總租金收入為28.7億港元,同比增長30.5%。
作為國內最早經營商業地產的發展商,華潤置地在商業地產上積累了豐富經驗,具備了強大的設計能力和商業地產運營能力。
瑞信的研究報告認為,華潤置地旗下購物中心的位置、內部回報率勝同業,以其為內地商場運營商的首選。
就商業的運營能力,包括萬達在內的眾多開發商均不具備華潤置地的開發與運營能力。
在瑞信看來,華潤置地現有及未來購物中心的位置,較主要競爭對手如恒隆更佳;而其商場內部回報率約20%,高過恒隆、九倉及凱德商用的10%,若計及潤地用住宅部分資金支持購物中心建設的模式,整合后的項目內部回報率會更高。
事實上,在接下來幾年中,華潤置地在深圳等一線城市將表現出強勁的發展潛力,2012年11月下旬,華潤置地以六大項目集中巡展的方式,首次向外界高調地展示了在深圳區域戰略的布局。未來10年,華潤置地將投資近1000億元開發1000萬平方米的商業綜合體項目。如果這部分物業銷售,貨值至少超過3000億。
誰將再沖千億
目前,華潤置地和世茂地產都定下了幾年內的千億目標。
在中銀國際分析師田世欣看來,華潤置地2013年將一如既往的出色,合同銷售額同比增幅有望達到30%至650億人民幣,主要是因為公司項目大多處于黃金地段、其品牌知名度很高同時項目質量優良。
與此同時,華潤置地的物業投資收入將同比增長30%以上。
中銀國際的數據顯示,2012年華潤置地共有1200萬—1300萬平方米建筑面積在建,預計2013年公司的可售建筑面積將達到1400萬平方米,可銷售額將達到1300億人民幣。即使我們保守預計銷售率為50%,那么合同銷售額也將達到650億人民幣。
事實上,650億已算保守的估計,數據顯示,2011-2012年華潤置地的去化率超過平均水平達到60%—80%。
對于千億,世茂地產也是雄心勃勃。
世茂地產官方預計,其2013年可售面積達750萬平方米,增加36%,而按世茂2012年的每平方米11277元的銷售均價計算,新增貨值將接近800億元。而截至目前,世茂持有超過4000萬平方米的優質土地,旗下項目70多個,分布于全國近40個城市。
與保利一樣,世茂仍定位于高成長,即未來兩三年繼續保持復合增長30%的速度,力爭三年左右能夠達到約千億規模。
花旗也表示,世茂2013年仍將延續增長勢頭,預計增長率達20%—30%。
而在2012年,經歷了生死的綠城正在還陽。
對于綠城來說,2012年是轉型的一年,無論是從戰略、產品銷售到成本控制都力求優化。
綠城和九龍倉集團、融創的戰略合作,不僅修復了綠城的資產負債表,也有利于完善公司股權結構,優化公司治理,增強運營能力。
斷臂的綠城度過了危機,而在力求生存的目標之下,綠城開始轉向,力求輕資產運營,代建模式將得到強化。
公開資料顯示,至今綠城已簽約代建項目72個,土地面積超過1100萬平方米,總建筑面積約1600萬平方米,此外還有近300個項目儲備。
綠城的內控也在優化。
華泰證券研究報告顯示,綠城2009年至2011年平均銷售管理費用率達12.63%,而融創、龍湖、中海分別為4.52%、5.68%和3.92%。
變革后,綠城2012年中期銷售管理費用率降至6.7%,為2008年以來的最好水平,雖然依然高于同行,但顯示了公司正在積極推進費用控制。
事實上,盡管命運多舛,但綠城的底氣仍在,綠城房產在其官方微博上表示,2012年雖然險象環生,終又化險為夷,2013年綠城將痛定思痛,更加穩健地發展。
華泰證券的數據顯示,截至2012年中期,綠城擁有土地儲備4008萬平方米,綠城仍具備較強的實力。
至于碧桂園,其2012年合同銷售金額和建筑面積分別為476億元人民幣和764萬平方米,同比增長分別約10%及11%。可以預見的是,其仍將保持增長,但能否發力,目前還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