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在著名書法家張瑞齡的書畫院參觀時,我看到了一幅綠色的牡丹圖,當時沖擊我眼球的是畫圖的色彩和牡丹跳脫出“墻”的嬌艷,那種綠,像初春的柳芽;那般翠,卻翠得清透艷麗,令人心醉。那花中之王,一朵朵層層翻卷怒放,一簇簇爭艷留香,其飽滿、奔放、富貴、霸氣,生命力量的感染卻在嬌艷中又那么妖嬈而厚重,繁茂而華美,一種以花開的姿勢怒放向上,總感覺不知有什么魂鑲在其中。
同去的大學校友也為之嘆為絕妙,對美的欣賞與感知,就這樣一齊共鳴。而對于畫作的驚嘆與情有獨衷,我是第一次如此,我便有了尋訪的沖動。
一經(jīng)打聽,獲知為大老崔之作。于是,調(diào)動了混在書畫圈里的“秘探”紅英小妹,才有了與大老崔秋日午后的這次如期相遇。
初 衷
大老崔,原名崔廷玉,字子春,號大老崔,問及為什么是大老崔而不是崔老大?73歲高齡的大老崔笑得像個孩童,他說,崔老大,老大老大,以為自己最大,真的能是老大嗎?而大老崔呢,大,大大咧咧,大大氣氣;老,老老實實,老實做人、老實作畫,老實交朋友;崔為本姓,放最后,我的本意就是,大老崔叫起來平實、平易,親切,永遠做平常人。
聽名號有點土,但大老崔的牡丹藝術于2001年、2005年先后參加聯(lián)合國NGOIAEWP世界和平美術展覽,得到世界各國的好評,已載入聯(lián)合國NGO世界和平美術展覽的歷史史冊。2007年聯(lián)合國非政府組織、聯(lián)合國NGOIAEWP、聯(lián)合國科教文組織、聯(lián)合國兒童基金會、聯(lián)合國發(fā)展計劃署與經(jīng)濟理事會等六個團體共同授予大老崔為“世界名人最高獎”榮譽稱號。
對于畫,大老崔沒有進過院校,沒有拜過師父。生不逢時的他,出生在1938年的河北承德,在所有的童年記憶中,他總是與饑餓、貧窮相伴。無褲無鞋的冬天,7歲的大老崔是別人的家牧童,放牛娃一個。他經(jīng)歷了戰(zhàn)爭,并參加過抗美援朝,也做過工人,當過警察。也就在當警察三小時一換崗的空當,學習畫畫,那時就想有一門技藝在手,心底不慌。曾考過天津業(yè)余美術學習班,在那里學習了三年美術,同時也接觸了一些大家、名家。而自己的畫作也更多的是側(cè)重于山水。
1962年,對于中國而言,又是一個特殊的年份,一樣飽受饑餓的大老崔退職回鄉(xiāng),務農(nóng)于河北壩上,迫于生活,他就想著點子賺飽肚子,于是他利用自己的所長,畫鐘馗與百姓換米換面。因為鐘馗是門神,百姓心中的守護神,人人喜歡,他不費吹灰之力就能賺個腹飽肚圓。可是,在“文革”中,大老崔卻為此遭難。在逃回承德后,找到轉(zhuǎn)業(yè)介紹委員會才有幸當了鍋爐工。此后,雜工、木匠、美工,各種行當也算過個遍,最后落腳承德工藝美術廠當了廠長。
也由此開始,大老崔才算真正與藝術貼近,真正作為專業(yè)開始研究起美術了。而結(jié)緣牡丹,是在1958年9月的一天,在天津交井,他親眼目睹了著名畫家王雪濤牡丹創(chuàng)作的現(xiàn)場演示,從那刻起,他愛上了牡丹。這種愛,沒有任何理由。緣于他的鐘愛,他的畫作便從此有了專攻的方向。
突 破
一眨眼算不算少年?一眨眼,30年走過,任憑時間冷落,披星戴月,大老崔在牡丹的世界里臨摹、狂想、創(chuàng)作,牡丹在他的手里、心里有了思想,有了情感,有了靈魂。大老崔筆下牡丹的靈光閃現(xiàn),來源于時間的沉淀和生活的積淀。他是如此情愿地把自己的歲月交給清風明月,交給了牡丹,連同他的魂魄。
逐漸地,大老崔被圈內(nèi)人士認可,他的牡丹則被人喜歡。1990年,在中國首次承辦的規(guī)模最大的國際綜合運動會上,大老崔作為河北省代表被邀到現(xiàn)場演示牡丹的創(chuàng)作。而到場名家又不在少數(shù)。令大老崔心生忐忑的是,名家齊列,自己的畫風不改,將永遠隨其后,步其行,難以突破。如何能跳出王雪濤大師的畫風,而畫出自己的牡丹?讓筆下的牡丹真正屬于崔氏牡丹而風騷獨領?
大老崔托腮左思右想,便產(chǎn)生了左右之分的概念,于是左手試試,右手試試,突然他想到用左手作畫,是否力度、角度就會改變?果然,左手提筆,是左思維,力度、角度自然與右手不同,于是就有了左筆牡丹的產(chǎn)生。再從色彩上琢磨,傳統(tǒng)牡丹作法一般均為一花五色,而大老崔加補色彩,采用一花七彩,甚至由原來的赤橙黃綠青藍紫,加補粉、黑、白以至到后來的十彩,并把傳統(tǒng)的“水沖法”改為“粉沖法”,大膽地把胭脂加重,顏色便由此而厚重,并同時加大構(gòu)圖陰暗面。雖說難度加大,但靈感與突破也就在大老崔的不停嘗試中,一次次構(gòu)思,一次次創(chuàng)作中,運筆動心成自然,粉沖左筆成其特點,便創(chuàng)設出了崔氏牡丹的一派技法。
崔氏牡丹便以其厚重、霸氣、鮮活、立體而躍然紙上。對于牡丹的常規(guī)畫法,枝干與葉子一般向下,而大老崔的枝干,借鑒中國畫傳統(tǒng)的松、梅畫法,蒼勁有力,并強調(diào)枝干明暗度;而花葉均為向上走向,一改傳統(tǒng)的“三筋五葉”,揉進了五彩畫法,色澤上豐富多變,渾厚圓潤,向上舒展,充滿生機;花頭更為厚重華美,特別是花蕊這一細節(jié)之處,都采用小菊花的形狀,自成花朵,以其特有的色彩點綴著每一朵怒放中的牡丹,如一顆美人痣,又如點睛之筆,讓花朵出俏、奇麗。整個構(gòu)圖總是激進、向上,奔放而生機勃發(fā)。
特別是在陶藝方面,大老崔作著大膽嘗試,在白陶瓷上畫出有史以來第一朵栩栩如生、層次清晰的白牡丹,這一突破填補了千年瓷都歷史上繪畫白牡丹的空白。在世界瓷都景德鎮(zhèn)千年華誕之際,鑒于其在民族藝術領域里取得的杰出成就,他被人民日報社授予“中國牡丹王”的榮譽稱號。2003年,大老崔為慶祝中央電視臺建臺45周年而精心創(chuàng)作了“盛世名花”青花陶瓷大瓶,被中央電視臺收藏并陳設于正門大廳。
如他創(chuàng)作的《中華魂》、《富貴和平萬歲》、《愛我中華》、《萬紫千紅》,還有以56朵綠牡丹組成的中國版圖《生命之源》等等,都在宣傳一種無戰(zhàn)爭,無污染,追求和平盛世的美好愿望,件件作品的主題緊扣國家、民族,環(huán)保、世界和平,把一個民族的文化精髓和世界文化的精神所在都鑲在其中。我們能感覺到作品中向心的旗幟始終高揚。難怪央視主持人王剛在接畫時說:“你是如此地熱愛黨,熱愛祖國,一定是一個老黨員。”事實上,大老崔不是黨員,但黨已刻在他的心頭,他經(jīng)歷過戰(zhàn)爭,跟著黨浴血奮戰(zhàn),直到今天的盛世景象,采訪中,酷似玩童的大老崔很幽默地對記者說:“人們把黨比母親,我把黨啊來比爹,我是兒子,黨是爹。在中國社會,爹是一家的主心骨,爹是方向。我雖不是黨員,但黨在我心中很重。”
牡丹魂
他有一種思想,也是一種理想,在盛世天下,大老崔通過自己心中的牡丹,把人類共同的和平、友好、富貴作為牡丹傳達的主題,他要通過牡丹這個載體來完成世界各國人民對幸福、吉祥的企盼與憧憬。可以說,大老崔的整個身心皆為牡丹藝術,他把自然的神、韻、質(zhì)、色、澤、氣都發(fā)揮到極致,在自己追求精深的意境里,填充著最為神圣而崇高的思想意識,從個體到國家、到民族、到世界,他歌頌著美好、歌頌著和平、歌頌著時代、歌頌著生活的真善美……
我們通過他的作品來品讀大老崔的內(nèi)心和他的思想,《富貴和平萬歲》的構(gòu)圖,一個酷似地球的框架,實為牡丹枝干,頂部是一對和平鴿,右上方是三朵綠牡丹,左下方是五朵綠牡丹,意為三大洲五大洋,而整個后背景是淡藍色的色調(diào),如星空似海洋,主題不言而喻,曾在聯(lián)合國展出時得金獎。在建黨80周年時,大老崔精心創(chuàng)作了《丹心向陽》,全幅由56朵牡丹組成了中國版圖,意為中國56個民族大團結(jié),具體到局部布局上,在新疆西藏地區(qū),則是9朵黃色牡丹,形如斧頭加鏈刀,意為九九歸一,一朵金花雄居心臟,象征著皇權(quán)主心,華北、東南則由21朵粉紅牡丹組成一個“好”字,從數(shù)字上正好排成“1921”。整幅畫的構(gòu)思及喻意,都包涵了大老崔的藝術修養(yǎng)及思想境界,該畫現(xiàn)被收藏于人民大會堂二樓仁義堂。再有《生命之源》,朵朵牡丹那翠綠嬌艷的色澤,立體跳脫的飽滿與奔放,令人嘆為觀止。
目前,大老崔又一力作即將面世,他為世界和平而創(chuàng)作的百米長卷《世界和平富貴圖》,由聯(lián)合國常任理事國中、法、蘇、英、美五國國花及牡丹聯(lián)接而成。長卷的中國部分由七色牡丹組成,形如騰起的牡丹長龍,中間以32朵綠牡丹托起的天安門,左邊是黃河,右邊有萬里長城……到法國部分的鳶尾花和梧桐,還有艾菲爾鐵塔,7組牡丹組成的法蘭西名字,由藍、白、紅牡丹托起的國徽,用國花聯(lián)接一起,象征了中法友誼。這一力作,在采訪時已到英、美部分。大老崔有下一步的計劃,他要到英國與美國實地進行采訪考察后進行。
每幅畫,他都能講出一個構(gòu)思的故事,講出一個高深的主題,每幅畫,都涵著大老崔的一腔的心血,彰?著他的博大與信仰。作畫常年,已惠蘭于心,大老崔對生活有著極深的領悟,閑情時也作詩作畫,有關梅花、牡丹的詩,有關哲理的幽默畫,而喻意深刻。
他不為畫而畫,不作沒有思想的畫。應市的畫作也有,他說,為企業(yè)作畫,就要有富貴興隆、欣欣向榮的七彩牡丹作主題;為個人喜好作畫,多把民俗的祝福和吉祥的數(shù)字融入牡丹。而作為一個藝術家,真正的應該為社會留下什么。
大老崔也獨愛藍梅,他認為梅自傲寒,心胸高潔,愛其氣質(zhì)。談笑中,也在自嘲,但他更懂得進退,豁達可近。那天,在他的工作室里,大老崔穿著一件白色甲殼,上面印有牡丹,里面一件白色背心,也印有牡丹,均為大老崔自己設計,可以說從內(nèi)心到外形,全是崔氏牡丹,且自成品格。在那個?爛的“牡丹園”,那一簇簇怒放的激情,如生命的宣言,在完成著筆墨與情感的跨越后,羞花閉月,忘情而陶醉。獨衷他的牡丹,由此,我也認識了一個真實、自由、個性的大老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