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國共產黨帶領中國人民上下求索,最后選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市場經濟給中國經濟帶來了繁榮,創造了奇跡,使中國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我們必須正確認識市場經濟的不足與缺陷,規范政府行為。毫不動搖地堅持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改革和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
[關鍵詞]認識 市場經濟 完善 體制
中國歷史上是自然經濟。五千年的自然經濟使我們落后了。落后的原因在于自然經濟及其體制。在自然經濟的基礎上,我們又選擇了計劃經濟。幾十年的計劃經濟,加上文化大革命,使中國經濟面臨著崩潰的邊緣。中國共產黨人帶領中國人民上下求索,在尋尋覓覓中選擇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使中國經濟揚起了勝利的風帆,它以無可替代的體制的力量空前地調動了人們的激情,煥發了在舊體制下人們難以想象的創造力,一路走來,高歌猛進,使中國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真正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中國今天的經濟繁榮是來自市場經濟的繁榮,中國今天區域經濟的差異,是市場經濟發展程度的差異 。面 對當前的國際國內形勢,我們必須毫不動搖地堅持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改革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
一、不能把體制不健全或由于制度缺陷產生的問題歸因于市場經濟
面對1929年由美國開始的世界經濟危機,凱恩斯主義對市場經濟的自我調節能力表示懷疑,主張政府干預,通過擴大政府支出、舉債、多發貨幣等一系列的擴張政策予以干預。凱恩斯 主義似乎帶來了最初的經濟增長,但緊接而來的就是滯脹,即通貨膨脹上去了,經濟卻沒有實實在在的發展。原因很簡單,經濟危機本來就是產能過剩,凱恩斯式的政策雖然可以在當下擴大需求,但卻造成了進一步的產能過剩,錯失結構調整、品質提升的良機,使得問題更為復雜、更為嚴重。我國目前的經濟狀況在一定程度上正是前一段時間實行過于寬松的刺激政策的結果。
面對2008年由美國次貸引發的危機,面對華爾街令人眼花繚亂的金融衍生品以及欺詐,人們又開始懷疑市場經濟了。其實,過度的金融衍生和虛擬,甚至包括欺詐,這本身是一個面對市場經濟下出現的新情況,如何加強監管,如何在制度層面加以完善的問題。市場經濟是一系列的制度積累,積累的過程就是不斷博弈的過程,是一個不斷針對新的問題、完善和設定新的制度。加強監管,完善制度,正是政府的職能所在。隨著人們經濟實踐的發展,這個過程永遠不完結。我們不能把政府在某些方面監管的空缺當作市場經濟體制本身的缺陷,進而因噎廢食。美國次貸危機并沒有提供否認市場經濟的魅力。相反,倒是可以借此機會,完善市場經濟的制度安排。
20多年旨在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改革,雖然使得我們不斷向市場經濟體制趨近,但毋庸置疑,我們的市場經濟體制還是不健全的。我們不能把體制不健全,或者由于體制本身的缺陷產生的問題歸于市場經濟。例如,假冒偽劣產品和地下金融的問題,這明顯的是相關政策不健全、制度安排和相關監管不到位的問題。又如腐敗問題。腐敗和腐敗者手中掌握的資源多少成正比例關系,和監督的力度成反比例關系。把傳統計劃經濟下資源大量集中在少數人手里的狀況不變,并使之與市場所提供的自由相結合,這才是產生大量腐敗的根源所在。
二、在我國特定的情況下,既要強調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特殊性,更要注重市場經濟的共性
從哲學層面來看,共性是關于事物的質的規定性,是規定同一類事物的共同特征性的。就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而言,強調其特殊性是不言而喻的,是題中應有之義。從一定意義上講,我國的市場經濟必然會打上其社會性質和歷史的烙印。相反,正是基于這樣的歷史及其“路徑依賴”,我們在一開始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時候,是應當更多地關注它的共性。首先使其具有市場經濟的基本特征,例如基本的制度安排可以確保市場成為資源配置的基礎,確保各經濟主體可以公平地使用資源和平等進入,確保宏觀調控的透明和規范,確保微觀主體的正常行為不受干擾,確保財產及其收益的安全等。如果不是這樣,就極易出現四不像,就可能集中了兩種體制的缺點而不是他們的優點,這種四不像所帶來的收益,比其能夠避免的損失可能要小得多。
三、在我們這樣的歷史積累的背景下搞市場經濟,至關重要的是規范政府行為
我國歷史上是一個集權的社會,又搞了幾十年的計劃經濟,政府十分強大,無所不能,成熟市場經濟國家的政府雖然在市場經濟起步時沒有我國強大,但他們同樣是先規范政府的行為,把政府的行為限制在一個能夠發揮政府的比較優勢、其他主體無力而為、市場的高效運行又必需的范圍之內。例如保護產權,制定和保證規則的執行,保證市場的有序運行,提供公共產品、包括社會安全和資源環境保護,健康穩定的宏觀經濟政策等。我們的問題很大程度上在于本來應當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務,如公平進入、競爭秩序的規范和保護、激勵創新的環境等,政府往往做得不夠。另一方面政府又做了很多在市場經濟下政府錯位的事,例如很多地方政府直接扮演市場經濟主體,用行政力量強行推進農民上樓和所謂的城市化等。特別是過于頻繁,過于強硬的宏觀調控,使市場主體坐上過山車,都不宜市場經濟的健康發展。市經濟下的宏觀調控是二次的,相對消極的。人們常說市場經濟有缺陷,但政府也存在著信息和知識方面的問題。在市場經濟下政府扮演著重要角色,有積極作用,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下尤其如此。但確實有一個怎樣發揮作用,在哪些領域發揮作用的問題。只有市場在市場的軌道上,政府在政府的軌道上各自發揮各自應有的作用,才有最佳的市場經濟的體制效應。沒有政府行為的規范就沒有其他主體行為的規范。我國自然經濟和計劃經濟的歷史太深厚了,在很多方面已形成慣性。高揚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旗幟,必須改改我們的習慣。
參考文獻:
[1]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論綱.劉炳英著.中央黨校出版社;1998
[2]胡錦濤.《堅定不移沿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前進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而奮斗》.人民日報,2012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