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看上去很美”的節能服務業 在中國磕磕絆絆十余年, 迄今仍是一株幼苗? 讓業界翹首以盼的《“十二五”節能環保產業發展規劃》(以下簡稱《規劃》),終于揭開了神秘的面紗。6月29日,中央政府網站對外公布了全文,該規劃此前以國發[2012]19號文件已正式印發,明確了“十二五”期間節能環保產業發展的總體目標、重點領域、重點工程和政策措施。 作為國家加快培育和發展的7個戰略性新興產業之一,節能環保產業是指為節約能源資源、發展循環經濟、保護生態環境提供物質基礎和技術保障的產業。加快發展節能環保產業,是調整經濟結構、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內在要求,是推動節能減排,發展綠色經濟和循環經濟,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積極應對氣候變化,搶占未來競爭制高點的戰略選擇。 《規劃》指出,我國節能環保產業發展前景廣闊,拉動經濟增長作用明顯。據測算,到2015年,我國技術可行、經濟合理的節能潛力超過4億噸標準煤,可帶動上萬億元投資;節能服務總產值可突破3000億元;產業廢物循環利用市場空間巨大;城鎮污水垃圾、脫硫脫硝設施建設投資超過8000億元,環境服務總產值將達5000億元。 預計“十二五”期間,節能環保產業產值年均增長15%以上,到2015年,節能環保產業總產值達到4.5萬億元,增加值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為2%左右。 根據《規劃》,“十二五”期間重點發展的領域包括:節能產業、資源循環利用產業、環保產業。在節能產業重點領域,重點發展鍋爐窯爐、電機及拖動、余熱余壓利用、節能儀器等節能技術和裝備;家用電器與辦公設備、高效照明產品、節能汽車、新型節能建材等節能產品;以合同能源管理為主要模式的節能服務。 在資源循環利用產業方面,礦產資源綜合利用、固體廢物綜合利用、再制造、再生資源利用、餐廚廢棄物資源化利用、農林廢物資源化利用、水資源節約與利用成為了“十二五”重點發展領域。 在環保產業重點領域,要發展以污水處理、垃圾處理、大氣污染控制、危險廢物與土壤污染治理、監測設備為主的環保技術和裝備;環保材料和藥劑的環保產品。同時,要大力發展環保服務業。 鑒于節能環保產業鏈長,關聯度大,細分領域多,專業性強,為深入了解節能環保產業的現狀和趨勢、機遇與挑戰、創新與實踐,本刊擬采用系列報道的形式,選擇重點領域,分期在不同欄目陸續推出。本期刊發封面文章《節能蹺板》,特別關注節能產業的激情與彷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