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打喝了‘活水’,這群雞可歡實多了!”在山東章丘市博平鎮普集村年出欄50萬只雞的濟南正大標準化育成場里,技術負責人劉清葵老人興奮地說。他所說的“活水”,是由“日納科技”開發的畜禽飲水增效設備處理過的“活性水”。
在此之前,養殖場里的育成雞體重始終不達標,令這個養了20多年雞的老人苦惱不已。“育成期的雞距標準體重差1克,就相當于產蛋期少下一枚蛋。”經過分析研究,老人找到了問題癥結。小雞常年喝的是未經處理的地表水,大腸桿菌、沙門氏菌等細菌超標嚴重。
2011年底,劉清葵在山東畜牧業博覽會上,見識了來自日照的日納功能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兼發明人陳罘杲帶來的納米場效應活性水質處理技術。沒等展會結束,劉清葵就把陳罘杲和他的設備拉到了養殖場。
“喝了‘活水’不久,小雞的體重很快就達標了,自身免疫力也得到顯著提高。廣譜抗生素類藥物早就不用了,平時僅用點預防性的藥物,不僅省了錢,還更環保。第一批雞的產蛋高峰期比過去提前了20天。用不了1年就會把購買機器的錢給賺回來。”劉清葵興奮地說。
在山東日照經濟技術開發區,筆者在一間簡陋的實驗室里見到了納米場效應活性水質處理技術的發明人陳罘杲。與傳統的水凈化主要采用過濾、添加物等方式來實現有所不同,陳罘杲采用的是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納米效應玻參管技術,即利用光波、磁場、電場和納米效應對水進行非接觸性凈化、催化、活化處理,將水中的有機污染物、藻類、農藥殘留等有害物質分解去除,填補了水凈化技術的空白。陳罘杲的技術得到了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山東省農科院畜牧獸醫研究所等專家學者的充分肯定。
就是這樣一個具有廣泛市場的新技術在初期還是經常讓陳罘杲捉襟見肘,“最艱難的時候,兜里只剩下1元錢。”同時,資金短缺也直接影響了產品的市場推廣。“在市場上賺來的錢都投入到研發中去了,沒錢組建營銷隊伍,沒錢投廣告。所謂的市場營銷,就是靠著4個車輪子和我的兩條腿一張嘴。”陳罘杲無奈地說。
2007年10月,陳罘杲在日照經濟技術開發區組建了集研發、生產、銷售于一體的山東省日照市納米科技應用工程研究中心。目前,已獲得國家授權專利150多項,其中發明專利35項。“日照市經濟技術開發區對我很重視,免費為我提供了2000多平方米的實驗室及生產車間,4年租金就能省下近百萬元。沒有這些支持,我的科研成果就是空中樓閣。”每念及此,陳罘杲充滿感激。
目前,盡管年產值已達到兩三百萬元的規模,但陳罘杲坦承自己還是“小不點”。他笑稱自己雖然是創業者,但更是“闖關”者。陳罘杲將制約類似技術型小微企業“長大”的困境概括為“五關”:
技術關:從構想到產品,需要經過較長的研發過程,需要資金支持,稍有不慎,會滿盤皆輸;有些高昂的技術研發費用,他這樣的小企業根本就承擔不起;資金關:小型企業貸款困難。即便有大批量訂單,由于資金匱乏也無法開工;資質關:一項新產品要推向市場,行政審批繁多。生產許可證、衛生許可證、器械證以及其他一些強制認證,讓小企業不堪重負;人才關:缺少高素質人才。對人才的吸引力遠不如大企業,新來的員工整體素質較低,好不容易培養成型了,人又往高處走了。由于人才流失嚴重,導致企業內部創新能力不足;市場關:小企業開發市場就像摸著石頭過河,一腳踏空溺水身亡是常有的事情,抗擊市場風險的能力很弱。
陳罘杲有兩個心愿,一是建立省級水質研究重點實驗室,二是建設中國活性水質處理技術研發生產基地。他說,“早日讓全國人民都能喝上最潔凈、健康、保健的水,讓水成為一種珍貴的功能原材料,應用到工業、農業、醫療、化工等新產品的研發中,是我努力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