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本文通過對在校生創業意識和自主創業畢業生的調查分析,發現中職生的創業意識普遍較強烈,在此基礎上,本文根據調查結果,探討了中職生創業教育的主要途徑。
關鍵詞:中職生;自主創業;創業教育
盡管中職學校的畢業生就業率非常高,但是中職畢業生在條件許可的情況下,創業成功的案例比比皆是,創業教育已成為當今教育發展和改革的新趨勢。筆者通過對所在學校學生的創業意識及畢業生創業現狀的調查分析,對中職生的創業教育途徑進行了探討。
一、在校生創業意向調查及分析
為充分了解我校在校生創業意向現狀,我們于2011年12月對2010級、2011級在校生進行了創業意向問卷調查,共發出“在校學生創業意向調查表”1500份,回收1362份,被調查者涵蓋了我?,F有所有專業、30個班級的在校學生,調查內容和結果如下:
通過以上調查結果分析,我校在校生創業意向呈現以下幾方面特點:
(1)中職生創業興趣濃厚,渴望成才、成功的愿望強烈,但艱苦奮斗、承擔風險和接受挫折的心理承受能力較弱。有78%的學生對創業感興趣,32%的學生有自主創業的打算,48%的學生認為影響創業的主要因素是個人心理問題,但只有16%的學生認可創業即意味著承擔風險。多數學生不敢面對挫折,幻想一蹴而就,即便少數具有創業者基本素質的學生,也普遍缺乏創業信心。
(2)相當一部分學生擁有自主創業的客觀條件。被調查對象中,有家族自主創業企業的有298人,占22%,這一部分學生只要自身有創業興趣和意向,且具備相關創業素質,完全可以得到家族在創業資金、設備、人力等資源方面的支持。
(3)多數學生渴望得到系統的創業教育及指導。71%的學生希望學校開設創業指導課程,55%的學生希望創業教育的形式是參加業余興趣班,36%的學生認為要開設創業教育必修課;在創業課程內容方面,多數學生對溝通能力、創新思維、專業知識、創業方向及創業意識等課程感興趣;96%的學生希望有機會實地考察成功企業,85%的學生希望學校能提供校內創業實訓的條件,79%的學生希望能得到成功人士傳授創業經驗。
二、我校畢業生自主創業調查及分析
通過問卷調查,收集到我校到歷屆自主創業畢業生的基本信息共114例,其中大學與普通高中擴招以后的99級之后畢業生共58例。
我們通過網絡QQ、電話及面談等形式,與自主創業畢業生32人進行了溝通,主要了解他們對自主創業所必需具備的知識、能力及素質的看法。其結果如下:①當被問及“您認為自主創業者最應具備的能力是什么?”時,被調查的32人中,有29人的回答是:人際溝通能力和表達能力;②當被問及“您認為自主創業者最應具備的知識是什么?”時,被調查的32人中,有28人的回答是:管理知識、專業知識和營銷知識;③當被問及“您認為自主創業者最應具備的素質是什么?”時,被調查的32人中,有26人的回答是:誠信、自信和吃苦。
通過對自主創業畢業生的調查,可以得出以下結論:
第一,中職畢業生雖然起點較低,但只要正確運用所學專業知識,找準突破口,憑借扎實的專業技能,不僅能自主創業,也能實現“學一技之長,撐一片藍天”的培養目標。
第二,中職畢業生大都在一線崗位工作過,觀念務實、心態較好,在創業過程中能感受到微小成績帶來的成就感與快樂感,不會好高騖遠,主要以創辦小微企業為主,發展較穩健。
第三,中職畢業生年齡普遍較小,通常在二十歲以前進入社會打拼,他們可塑性強,就業創業起步較早,和同齡大學畢業生相比,有著更多的崗位工作體驗和社會閱歷,創業過程中年齡優勢非常明顯。
第四,自主創業的中職畢業普遍感覺到,創業過程中最欠缺的是“專業能力之外的能力”,包括:創新思維能力、人際交往及溝通能力、自我約束與管理能力和應變能力等等。
三、中職生創業教育的主要途徑
1. 營造創業教育氛圍,樹立正確的創業意識。
(1)營造濃厚的創業教育校園文化氛圍,把加強校園文化建設作為學生創業教育的主陣地來抓。利用各種形式加強創業教育宣傳力度,大力宣傳本地或本校創業成功的事跡,讓學生對創業產生親近感。
(2)通過舉辦系列活動,引發學生的創業動機。我校在每年的就業指導活動中,都會邀請自主創業的校友回母校做創業報告,與在校生面對面分享成功的喜悅。同時,更多地坦誠創業過程中所碰到的困難與挫折,以及破解創業難題的策略,使學生提前感悟創業,從中受到啟發,獲得創業動力。
(3)將創業意識教育滲透到所有課程及教學環節之中去。既可以在公共基礎課及專業課程授課中滲透創業思路、啟迪創業靈感,更要充分發揮德育課的主導作用,利用職業指導課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擇業觀、了解職業與創業政策、做好創業準備、學會創業中的自我保護等等。
2. 設立“創業班”,進行系統的創業指導教育。
選擇具備創業潛質和一定條件的學生群體,組建創業班級,在完成正常教學的同時,讓學生獲得較為系統的創業基本知識培訓。創業課程設置可分為創業意識、創業知識和創業技能三大模塊。
(1)創業意識主要包括自我意識和社會意識。自我意識是通過對創業的動機、理想及信念和責任感、道德觀及價值觀等的引導,使學生樹立正確的理想追求,學會趨利除弊,敢于正視現實,不怕挫折,形成較好的心理素質,同時,也讓學生增強社會責任感和使命感。
(2)創業知識主要包括社會知識和經營管理知識。內容主要有融資、注冊、稅務、公關和計劃、組織及決策等,使學生掌握必備知識,知曉創業政策法規,學會公關與溝通,誠實經商,善于管理,正確決策。
(3)創業能力主要包括綜合能力和社會實踐能力。通過對分析、判斷、應變、溝通及創新能力的培訓,強化學生創業的基本特質,提高學生開拓與創新、接收與處理信息及發現與把握機會等方面的能力;通過參與式、體驗式等教學活動,培養學生靈活運用知識、準確判斷與處理問題的能力和組織策劃能力。
3. 注重專業技能培訓,提高創業核心技能。
(1)加強實踐環節教學,突出實踐操作和技能的培養。要不斷創新教學方法,積極實施行為導向教學模式,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通過創設問題情境,以項目或任務等引領,激發學生的求知欲,使學生真正將技能學到手。
(2)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激發專業技能興趣,保持強勁學習動力。我校每年一度的“校園科技節” “文化藝術節”等活動,讓每個學生都有展示自己技能及才藝的機會。此外,學校組織的各種技能競賽協會,每周三下午種類繁多的社團活動,對實現學生個性化發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3)注重社會實踐,提高學生學以致用和適應社會的能力。我校非常重視學生的實習、實踐活動,利用新生“感性認識周”、“百日實習”、假期實習及頂崗實習等機會,組織學生深入企業,親身感受企業的生產經營活動,不斷增強社會體驗和創業體驗,增強社會適應能力。
4. 為學生創業提供平臺,培養學生創業實戰能力。
(1)以教師為主導,引領學生進行創業實踐活動。在專業教師的帶領下,組成創業團隊,讓學生對創業過程的各個環節進行體驗實踐。例如根據我校專業特色,成立了手機維修、計算機維護及商務營銷等6個專業工作室,為學生提供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機會。
(2)提供現有創業平臺,讓學生嘗試自主創業活動。學校要利用現有條件,為學生提供創業項目,獨立進行經營管理實踐活動。例如我校通過招募選拔,安排商務類學生自主經營“學校生活超市”及“飲用水服務中心”。
(3)爭取校友和社會等支持,鼓勵學生進行自主開發創業。為鼓勵學生進行自主開發創業項目,學校可利用校友和社會等多方支持,設立創業風險基金,用來幫助和解決學生自主創業初期的資金問題。
進行創業教育行之有效的途徑可能多種多樣,但不管采取哪種形式,目的都是為了促進學生的可持續發展,所以中職學校必須高度重視創業教育,使之成為一種有效的教育行為,以培養更多合格的現代社會人。
(作者單位:廣東省電子職業技術學校)
參考文獻:
[1]張俊亮.中職校實行創業教育的實踐研究[J].就業與創業,2010,(1).
[2]陳建國.中職學校創業教育有效途徑初探[J].出國與就業,2010,(3).
[3]張惠東.中職學校如何開展創業教育[J].職業教育研究,2011,(4).
責任編輯 陳春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