棺材匠陳古
山城是聞名全國的林區,木材堆積如山,古往今來,山城經營棺材鋪的生意,興隆不衰。
在山城街頭的大榕樹下,有家劉記棺材鋪。棺材鋪劉老板,帶著兩個徒弟,一個徒弟名叫王安,腦子活絡,高大健壯,渾身有一股蠻勁,在劉師傅的精心傳授下,斧鋸刨鑿樣樣精通,平時不彈墨線單憑眼力,砍下的木板十有八九差不離兒,刨出的棺材板平整光滑,片片塊塊都是拿得上手的上好料頭呢!劉師傅帶的另一個徒弟,名叫陳古,他矮墩結實,恪守本分,就是有點兒死心眼。師傅教他木匠手藝,須反復講述才心領神會,而鑿鋸出的孔凖,有板有眼,套路適合管用的呢!
劉師傅年過半百,妻子早已病故,膝下養一嬌女,名叫燕青,年過十八,亭亭玉立,像一朵山玫瑰那般艷麗多姿,堪稱山城一絕。劉師傅守望著女兒日益成熟,該是談婚論嫁的年齡啦!他暗地盤算,從自己的徒弟王安、陳古中挑選一個,權當上門女婿。
劉師傅率先看中的是徒弟王安,他腦子好使,身材魁梧,木活樣樣精通,往后準是棺材鋪的頂呱呱掌門人。他將心窩底話兒向燕青和盤托出,女兒嫣紅的臉上抿嘴含羞一笑,算是點頭默許。
可是有一天,劉師傅在山城小街上漫不經心地轉悠,路過燕香閣,看見他的徒弟王安摟抱著燕香閣涂脂抹粉的風情女子,光天化日之下,不知羞恥地進進出出??吹竭@一幕,劉師傅心如刀絞般疼痛,如若將純潔的女兒,嫁給這種敗家子下流坯,女兒豈不活受罪啊。
不久后的中秋之夜,劉師傅邀請王安、陳古和女兒,在月下飲酒喝茶,乘涼賞月。酒酣茶興之際,劉師傅當著兩個徒弟和女兒面前,開誠布公地說:“喂,今趁大伙都在,咱交代一樁心愿,女兒燕青打算嫁給陳古,往后棺材鋪就由陳古掌門啦?!?/p>
王安聽著,驚得眼珠瞪得像山雞蛋般溜圓,挺不服氣地說:“師傅,你酒喝多了,莫非講錯話么?”
陳古聽著,羞得臉紅耳赤,搓著粗手,像女人般囁嚅:“師傅,咱相貌不如王安兄,怕配不上燕青妹呀!”
“哦,陳古徒弟,你心配得上、配得上燕青!”劉師傅把手一揮,斬釘截鐵地說。
陳古和燕青結為美滿姻緣。王安氣憤不過,拂袖而去,另立門面。劉師傅攜女帶婿,將棺材鋪生意打弄得比山火燒得還旺,成為山城首屈一指的大棺材鋪。
抗戰那年,省垣從海濱城市搬到山城,山城商賈云集,市面繁榮。一天,八架日本飛機轟炸山城,陳古抱著女兒逃出城門,懷孕緊隨身后的妻子燕青,不幸被敵機扔下的炸彈炸得渾身血肉模糊,慘不忍睹。
陳古扶著燕青血跡斑斑的遺體,哭得死去活來,還戳著天上的日本鬼子飛機,破口大罵:“狗日的,你們也會遭天崩地裂的報應呀!”
陳古收殮燕青的遺體進棺材,埋在荒山野外。三年之后,他托人將燕青的棺材挖出鑿開,放了好一陣子梆響梆響的鞭炮,驅散陰風邪氣,才將燕青的遺骨裝進一只精致的楠木盒里,扛回山城棺材鋪。
陳古趁夜深人靜,將燕青的遺骨取出,清洗干凈之后,浸泡在新鮮淘米湯和雄黃、黃連等中藥熬成的濃液中,約過大半個月,那白森森的骨頭漸漸變成黃白色,微微散發出中草藥的清香味。
陳古趁女兒甜睡之際,悄悄地從楠木盒里取出燕青的遺骨,從頭顱到胸部、腿部,整整齊齊地逐一排列在床上,點上香燭,嘴里念念有詞,跪地磕頭一番,嘿,棺材鋪老板求神──想死人啰!他便脫衣躺下,伴著愛妻遺骨睡眠廝守。那遺骨仿佛通達人性,有好幾次,竟緊貼著陳古多毛溫熱的胸部肌肉,久久不愿離去呀!陳古只得柔聲細語地安慰:“燕青愛妻,咱要起床干重活啦!”天已放亮,他又將遺骨放回楠木盒里,緩緩蓋上,十幾年如一日呀!
“文革”那年,山城紅衛兵“破四舊”,聽說反動工商業主陳古臥室里藏著牛鬼蛇神。他們先從木器廠揪出已改造當木匠的陳古,再押送他走進臥室,從床鋪底下搜出那個楠木盒,打開一瞧,一幅完整的人骨架竟赫然橫臥眼底,嚇得紅衛兵們臉如土色,擔驚受怕鬼魂附身,當場逃之夭夭。山城召開批斗大會,籌備批斗舊棺材鋪老板陳古。那天,紅衛兵們又沖進他家,發現他已服用大量安眠藥,穿戴整潔,安然長眠在床鋪上,身邊緊躺著一具散發微微藥香的黃白遺骨……
小城人們瞧著,無不感動得熱淚盈眶,都暗地悲嘆:“天哪,世上竟有這死不開竅的陳古!”
殺豬伯
劉鳥伯靠屠豬賣肉謀生,小城人都叫他殺豬伯。
殺豬伯力大無比,威武十足,幾百斤重的大肥豬被他擒住,捆綁在木頭架上,白刀子進紅刀子出,熱水燙毛開膛破肚,個把鐘頭就將豬肉、下水分得紅白分明。若從外表看,殺豬伯兇得像城隍廟的鎮門神,其實他心眼可好呢,小城的阿叔阿婆們找他買豬肉,不僅一刀準,還從不短斤少兩,小城人都說,買肉找殺豬伯,野狗也不敢搏。
每當初秋季節,正是家鄉龍眼成熟的季節。殺豬伯家門口那兩株龍眼樹,果大粒甜,我和孩子們瞧著,早已口水涎流。我們都盼著刮風下雨,那成熟的龍眼啪啪啪掉下,冒雨在樹下撿龍眼,剝開黃褐色的薄皮,那晶瑩透亮的果肉含在嘴里,甜入心脾。若沒刮風下雨,我們都盼著太陽公公早點兒落山,望著月亮婆婆不要接班露臉,摸夜爬上樹偷摘龍眼,圍坐在小操場上大飽口福。有一次,一位同伴不小心撲通一聲,從長滿青苔的樹桿滑下,那響聲驚動正在屋里打牌的殺豬伯,他手提明晃晃的殺豬刀,瞪著炯炯虎目,破門而出,沖著龍眼樹狂呼:“呸,哪個不要命的家伙,膽敢偷老子家的龍眼!”
霎時,我和孩子們早溜得無影無蹤。
殺豬伯的屠刀嚇不住我們這些野孩子,大伙心里都明白,他刀子嘴豆腐心,且不過裝裝嚇人樣子而已。而最令人擔驚受怕的是龍眼樹下的那個“吊死鬼”呢!
殺豬伯人緣挺好,卻養個不爭氣的大兒子,賭博輸個精光,連老婆也跟著別人跑了。殺豬伯把大兒子罵個狗血淋頭。那夜,不爭氣的大兒子提條麻繩,將自己懸掛在龍眼樹下。打這以后,每當龍眼成熟季節,我們再也不敢摸到那樹下偷摘龍眼,擔心那雙眼流血、面目猙獰的吊死鬼,手捧麻繩,找我們算賬呢!
改革開放后,殺豬伯的生意愈做愈紅火。他每天起早貪黑,屠豬賣肉,仍供不應求。小城的阿叔阿婆們吃膩了豬肉,嘰嘰喳喳,向他提意見和建議:
“如今日子好過了,不能光賣豬肉呀!”
“殺豬伯,要搞活經濟擴大經營,豬腦瓜已行不通啦!”
……
殺豬伯聽了,嘿嘿點頭微笑,連虎目也撲閃著柔和的光澤。他的豬肉攤上,開始出售羊肉、牛肉,若當天的豬牛羊肉賣不掉,留自家吃不完,丟掉給狗吃又太可惜,他聘請小城頗有名氣的廚師,精致加工成香噴噴的鹵豬肉鹵牛肉,擺在肉攤旁出售,顧客盈門,贊不絕口:
“殺豬伯,你經營有方,豬腦變精啦!”
“嘿,咱日子像鹵肉一樣香美哪!”
殺豬伯賣肉賺了好多好多的錢,那日子就像家鄉的特產米發糕,寬松而甜美可口呢!他打算將居住的土瓦房擴建為磚混結構的四層小洋樓,外貼美觀大方的瓷磚,顯得格外端莊秀麗。建房那陣子,有人提議將他家門前的兩株龍眼樹砍下,讓小洋樓的庭院變得更為闊綽氣派呢!
殺豬伯提著大鋼鋸打算鋸倒龍眼樹,忽然,他觸景生情,不禁緊抱樹桿,號啕大哭:“大兒呀,當年你賭輸得傾家蕩產,咱不該像豬狗那般辱罵你,逼你走上絕路呀!”他咣當一聲,丟下鋼鋸,高聲吼道:“誰也妄想動龍眼樹,咱還惦著大兒子的魂靈哪!”
殺豬伯的小洋樓落成那天,他特意從樓頂、龍眼樹桿吊下一串串十幾米長的大鞭炮。鞭炮繁響,火光閃閃,煙霧繚繞,一是慶賀小洋樓落成,二是為龍眼樹驅逐陰風邪氣。小庭院內又恢復勃勃生機,充滿一派陽春的氣息。
殺豬伯年近七旬,他的賣肉攤擴大為售肉店,還兼營小酒家,轉讓小兒子經營,在小城獨樹一幟,生意更為壯觀紅火。他住在小洋樓,攜帶孫子,頤養天年,優哉游哉地閑度歲月。
小城居委會劃分片區,籌建老人活動室。殺豬伯自告奮勇,在他家庭院建立老人活動中心點,內設電視間、棋牌室、圖書閱覽室等。老人活動中心點開業那天,殺豬伯佇立在兩株蔥郁的龍眼樹下,瞪著虎目,開誠布公地說:“咱活動中心點盡管娛樂,但莫搞賭錢之類歪門邪道!”阿叔阿婆們三五成群,圍在一起,有的觀看電視,有的讀書看報,有的彈琴下棋,伴著兒孫們的叫鬧聲,庭院里充滿歡聲笑語。殺豬伯臉蕩一片金黃龍眼花,不時地為大伙端來一杯杯熱茶,有些老人故意大大咧咧地嚷道:“嗬,殺豬伯,這茶水比殺豬湯還燙手呀,哈哈哈!”
那天,我提著一捆書籍,邁進殺豬伯的老人活動中心點,朗聲道:“大伯,給你們送像豬肉一樣美味的精神糧食啰!”
殺豬伯揚起劍眉,瞇縫虎目,連聲夸贊:“喂,你真懂事,替咱老人活動中心點想得蠻周到呀!”
我聽著,心里暗地發笑:“大伯呀,你知道嗎?當年我就是偷摘你家龍眼的野孩子呀!”
責任編輯 石華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