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手機作為移動互聯網業務的入口和承載者,其大屏幕、高運算速率、強多媒體能力和實時在線的特性,讓用戶隨時隨地地習慣使用移動互聯網業務。以蘋果的App Store、谷歌Android Market的應用商店,將消費者和開發者徹底聯系到了一個生態圈中。消費者已習慣使用米聊和微信等實時聊天工具,隨時和自己好友分享身邊事情和溝通。
而以安卓和蘋果為代表的智能手機,在過去兩年也取得了空前的發展。2011年在全球銷售的所有手機中30%以上是智能手機,而今年底全球這一比例將超過50%,中國區域這一比例更將超過60%。智能手機發展如此迅速,與手機和3G網絡相關的一系列關鍵軟硬件技術的快速發展是分不開的。反過來智能手機的發展,又給整個通信及互聯網產業的融合發展帶來了深遠的影響。
操作系統作為兼容不同硬件差異,為眾多應用提供統一開發接口的系統軟件,具有承上啟下的關鍵作用。目前主流的智能操作系統主要有谷歌的Android、蘋果的iOS、微軟的Windows Phone、三星的Bada以及RIM公司的Blackberry等智能操作系統。
目前主流的Android 、Windows Phone以及iOS操作系統,已經普遍支持多任務處理,可以同時支持智能手機和平板設備。未來,智能手機將會朝著融合不同硬件和為用戶提供整合應用的方向發展。融合不同硬件設備,即未來智能操作系統將從現在的適用于手機和平板設備,逐步滲透到電視機、照相機、洗衣機、空調等家用電器設備。不同的硬件設備共用相同的智能操作系統,可以讓開發者有大的開發空間,在智能家庭和智能生活的思路下,將不同的硬件設備整合到同一個軟件平臺下,為用戶提供無縫的服務。
智能操作系統未來另一大特點就是,通過后臺的支撐服務器,向智能手機用戶提供整合服務。受限于智能手機的運算能力和續航能力,目前智能操作系統更多將大數據運算和內容服務遷移到后臺服務器進行,用戶只需通過手中的智能終端將需求發出,智能手機操作系統即可對用戶需求作出響應。如iOS的siri和icloud便是整合服務的典型代表。
未來的智能手機還應該擁有更具特色的顯示屏幕。手機屏幕,作為用戶直觀的輸入輸出窗口,其效果的好壞,將直接影響用戶體驗。
相比于功能手機,智能手機運算能力更強,屏幕更大,且用戶聯網使用時間較長,因而導致智能手機耗電量更大。在這樣的背景下,智能手機更加注重續航能力,對新電池技術的需求更加強烈。
近幾年,鋰電池技術主要還是朝著增加容量和提高電能轉換效率的方向發展,已經從2010年的510Wh/L發展到了560Wh/L。隨著光伏技術的不斷發展,太陽能電池的轉換效率也不斷提高,近幾年發展迅速,從2010年的13%發展到了2012年的24%,初步具備商用水平。
在充電技術方面,早期的無線充電板,只能將電子設備置于充電板之上,為單一或多個充電設備進行充電。隨著無線充電技術的發展,非接觸式無線充電技術,可以將電子設備和充電器徹底分離,真正地做到“無線充電”。
總之,顯示屏、應用處理器、電池和充電技術的快速發展,讓智能手機的發展有了堅實的“硬”基礎。不斷進化的智能操作系統,在不斷豐富自身易用性和功能的同時,也為智能手機的發展提供了靈活多變的“軟”基礎。智能手機其自身快速前進的腳步,也帶動了移動互聯網行業、IC行業和屏幕制造行業等多個智能手機產業鏈上下游行業的快速發展,為整個智能手機生態圈的發展,帶來了積極的影響。
智能終端的時代已經到來,移動互聯的新生活已經開啟,我們的生活方式將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