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化媒體以自媒體方式及超快的傳播速度,給新聞門戶網站帶來了沖擊,挑戰了它的“威信”。但新聞門戶網站的重要性和地位還是社會化媒體無法取代的,特別是在網絡傳播公信力大為受傷的當下,新聞門戶網站的輿論導向力量顯得更為重要。
新聞門戶已搶不上鮮
日前,人民網官方微博發表的一條博文引來網友數千次轉發,其內容為:“微博女王”姚晨讓人民日報有了強烈的“危機感”。目前姚晨的微博粉絲大約有1955萬,這意味著她每一次發言的受眾,比《人民日報》發行量多出近7倍。
當然,給人民日報以及人民網危機感的并非一名藝人,而是她背后的自媒體。
早先當新聞門戶網站挽起裙角,以顛覆者的姿態來到人們面前時,它掀起的是一場傳播的革命。與傳統媒體相比,網絡媒體具有傳播范圍廣、更新速度快、信息數據龐大、感觀性強等特點。因此一時間,新聞門戶網站成了我們了解外界的重要窗口,瀏覽網站新也成了我們每天必備的功課。
然而這一切正在發生變化,我們的習慣和依賴,已經漸漸被微博等新型的社交媒體所改變。結合自身想一下:你每天是否還會習慣性地打開新聞門戶的網站瀏覽新聞?如果一天沒有登陸門戶網站,你是否還會有與世隔絕之感?
“微博其實就是一個新聞聯播。短、平、快已經成為人們的閱讀習慣。”中國教育電視臺編導孫小麗在和網絡導報記者交流時談到:“許多新聞最早都是從微博當中傳出來的,我們也經常會在上面找一些新聞線索。”
當一種媒體形式成為一種生活方式,并且改變了人們的一種習慣,就不得不引起媒體同行們的注意。而孫小麗的談話更折射出了一種社會現象:讀者被媒體牽著鼻子走的年代已經過去,大眾已經成為新媒體時代的主導力量。
去年的溫州動車事故是從微博上第一時間傳播出的消息;第一個全球發布汶川的地震的是twitter;邁克·杰克遜住進洛杉磯加州大學醫院的消息,也是首先從微博上流傳出來的。媒體報道的即時性已經受到了嚴峻的考驗,新聞門戶網站當然也不例外。面對目前的媒體現狀,速途網CEO范鋒指出:“微博的興起,正在改變互聯網媒體生態,對新聞門戶一定會有影響。”
自媒體時代帶來考驗
“病毒式傳播!”
迪思傳媒副總裁沈健如此形容微博等新媒體的力量。“你可以向全世界吶喊,一分鐘之內全世界都可以聽得到。”他提出,目前這個形勢是人類歷史上絕無僅有的——那就是每個人都可以成為媒體人。而這種自媒體的出現,更是給新聞門戶帶來了新的考驗。
我們可以計算一下,按照1個門戶網站有10個頻道,每個頻道有30個人來計算,平均每天就可能有300個人來更新網站的信息。但微博的用戶達到了3億多,每人每天更新一條,數量就已經相當驚人。因此從這一點上來看,自媒體擁有新聞門戶網站無法比擬的優勢。范鋒對此表示:“5個記者和500個記者的力量是不一樣的。一些媒體的工作人員是有限的,但當所有人都可以成為媒體時,群眾的力量就無限了。”
另外,微博在文字上的限制恰好迎合了“快時代”人們的閱讀習慣,圖片、視頻等內容的結合,又使其同樣具有感觀性強、信息量龐大等特點。特別是評論與轉發功能,滿足了人們自我表達的需要,增強了自媒體的傳播力量。在微博用戶以席卷之勢對某事件進行評論、轉發后,用戶還可能針對該事件進行調查或“人肉”,新聞影響迅速放大。而當這種影響形成一定的規模后,一些企業或個人嘗試在大型網站投放消息或聲明,以盡力挽回損失或排除誤解,但往往無力回天。
不得不說,新聞門戶網站的“威信”在某種程度上已經受到了挑戰。
提升輿論引導能力
然而,新聞門戶網站的重要性和地位還是社會化媒體無法取代的。特別是“謠言惑眾”讓網絡傳播公信力大為受傷的當下,新聞門戶網站的輿論導向力量就顯得更為重要。
這一點,在最近抵制“網絡謠言”事件中有充分體現。針對網絡上出現的各種不加甄別就廣泛流傳的謠言,自媒體與新聞門戶尤其是全國性的新聞門戶網站表現出了極大的不同。一方面,自媒體以“病毒式傳播”的態勢進行瘋狂轉播,一些未經“過濾”的信息同樣也得到了最大化的傳播;而另一方面,諸如人民網、新華網等,則以營造健康向上的網絡傳播環境為己任,從多方面報道網絡謠言的危害性,抨擊造謠、傳謠行為,號召廣大網友自覺抵制網絡謠言。
經過新聞門戶的積極傳播與抵制,互聯網上形成了一股抵制網絡謠言的新風氣。與此同時,不少網友也在微博或者社交網站中表態,要對網絡謠言堅決說“不”。此時此刻,新聞門戶不僅對網民起到了導向作用,也給一向“自成一派”的自媒體以正確指引。
不過,雖說具備了導向性的“先天基因”,新聞門戶還應該在新形勢下研究如何與時俱進,提升輿論引導能力。除此之外,還應考慮到網站如何更接地氣,更加人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