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影響著國家的未來,農村教育更是社會關注的重點。近年來,睢縣農村地區的學校積極響應上級對農村教育的優惠政策,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在農村教育的發展史上,取得了突出的成績,書寫了新的篇章。
吸引優秀教師,保障農村教育公平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教育大計,教師為本。溫家寶總理在談及教育發展問題時指出:收入不公平會影響人的一時,但是教育不公平會影響人的一生。必須注意的是,我們要重視教育資源的公平,但不能把學校辦成千篇一律,千人一面,學校還是要有自己的特色,自己的風格。要進一步完善義務教育保障機制,把農村義務教育作為重中之重。要下決心解決農村教育缺乏的問題。農村教師在農村教育中起著關鍵作用,農村教師當前所面臨的最大問題,一個是待遇問題,一個是素質問題。當然,這兩個問題也是相互聯系的。待遇問題,工資、職稱、住房這些都應該逐步加以解決和提高。
近年來,睢縣積極吸引更多優秀高校畢業生到農村學校任教,對成績突出、表現優秀的,給予表彰;為特設崗位教師提供必要的周轉房,方便教師的工作和生活;在待遇和工作環境上給以保障和關注。同時,特崗教師的到來,壯大了農村教師隊伍,為農村教學注入了新鮮元素,為課堂帶來了生機和活力。爭取把優秀教師資源留住,促進農村教育水平的較快提高。
空巢中的“鳥兒”不寂寞
近年來,隨著現代化建設的加快以及農民思想的轉變,進城務工成為一大潮流。這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農村的教育。俗話說“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也是最好的老師”,在孩子的成長關鍵時期,父母的缺席無疑影響了孩子的教育。
針對這類矛盾突出的問題,睢縣各小學在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工作中,結合實際,著力解決“留守兒童”教育管理難的突出問題,采取有力措施,構建教育網絡,努力培養適應農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四有”新人,扎實推進全縣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
對此,后臺鄉中心校采取了以下措施,積極保障留守兒童的健康成長,以及務工背景下的農村教學質量。
建立“留守兒童”檔案。記錄孩子成長中的點滴,及時消除不利影響,讓孩子們體會到“家”的歸屬感。
開辦“親情熱線”電話。鼓勵家長時常給孩子打電話,與孩子交流、溝通,使家長的親情與學校的教育內外對兒童的教育形成合力。
建立“家長學校”,舉辦“家長培訓班”。邀請有心理學知識和教育經驗的教師給“留守兒童”的監護人授課,引導他們建立正確而理想的“家庭課堂”,促進孩子們的德、智、體、美全面發展。
另外,為“留守兒童”營造良好的成長環境。聯合相關部門查處黑網吧,消除留守兒童成長中的不利環境,保障留守兒童的人身安全,配備專門的心理指導老師,引導學生走出家長“缺失”造成的孤獨、消極心理。
寫好字——傳承文化,提升素養
日前,在河南省睢縣,寫得一手好字,已然成為這座古城的一道亮麗風景線。這個計劃在廣大小學里得到了具體的實施,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成效。
近年來,該縣教育界人士在調研中發現,隨著計算機的普及,學生們書寫漢字的能力逐年下降,小學生的書寫能力令人堪憂。于是,加強中小學生漢字書寫能力培養成為當務之急,該縣教委要求各中小學及時設置推出硬(軟)筆書法基礎班、提高班等課程,利用每周六、周日集中訓練,營造濃郁的翰墨書香氛圍,既普及提高了書寫能力,又挖掘培養了書法新苗,在水城特色教育中嶄露頭角,為建設現代新睢縣貢獻力量。
與此同時,該縣教育局等主管部門也在積極組織中小學生,參加省、市、縣等各級語言文字規范化書寫競賽,有力地促進各學校對于學生漢字書寫的重視,提高學生硬(軟)筆書寫水平。
據教育專家介紹,寫字是中小學生應具備的一項重要基本功,弘揚書法藝術,對培養學生的思想素質、心理素質、審美素質等都有極其重要的作用。
讀書月——讓課外生活豐富多彩
閱讀可以開闊學生的視野,陶冶學生的情操,增長學生的知識,啟迪學生的智慧,甚至改變生活。作為中學階段學生的閱讀,對青少年語言與思維的發展,知識和能力的構成,思想和性格的培養,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在進入新世紀的今天,閱讀是日新月異的生活、學習和工作的需要,是獲取新的信息的必要手段,其意義就更加突出了。
然而,農村學生的閱讀量和城里學生是無法相比的,“問他們平時都愛看些什么課外書,沒想到大多數人回答不是《新娘18歲》《浪漫滿屋》這類韓劇,就是語文、地理這樣的教科書,農村學生課外書籍的貧乏程度,已經超出了我們的想像!”支教大學生小軒在一個專題調研報告會上說起眼下農村中小學生閱讀匱乏現狀時,流露出無盡的憂慮。
家長及農村教師對學生綜合素質比較漠視,課外閱讀因此成為無關緊要的內容。加上農村農活忙、家長常年在外務工、經濟條件相對差,農村家長幾乎沒有為子女購買書籍的習慣。為此,后臺中心校認為,學校老師的正確引導,是培養農村學生進行課外閱讀的當務之急。“讀書月活動”就此展開,在各個學校建立圖書館,通過社會渠道增加圖書量。
另外,在讀書月期間,發動家長力量,讓家長與孩子一起讀書。在課堂上運用閱讀所得進行寫作,以寫促讀,達到“雙贏”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