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夢里走了很多路,醒來發現還在床上。”艾青說得多好。但在一夜之間起了變化的事情其實有很多,尤其是在日新月息、更新不迭的互聯網。互聯網幾乎每天都有新的概念、產品和模式誕生,我們不敢想象,如果再過10年,互聯網將會以怎樣的形態,帶領人們進入怎樣一個全新的世界。但《連線》創始主編、《失控》作者凱文·凱利(KK)和騰訊CEO馬化騰——業界公認的“預言帝”和“產品帝”,卻在近日就此做了一些大膽的設想。
KK是個樂觀主義者,在他眼里,今天的互聯網還只是一個嬰兒,雖然他已經誕生了20年,有了很多重要的發明和產品,但他還會繼續成長,并將以一種令人驚奇的狀態呈現在世人面前。
“文字處理和手機移動網絡都只是處在互聯網的開端。”KK認為,未來,互聯網和移動互聯網的差別將會消失,互聯網將會嵌入到我們的著裝、電視、冰箱、汽車和房間等等生活的環境之中,物聯網會是一個大趨勢。在KK的設想里,20年之后,網絡和終端像一片巨大的云,遍布在人類周圍,在人類各個生命體之間流動。“我們身處云之中,云好像空氣一樣離我們那么近。我們不會再想網頁、瀏覽器這種東西,而是一種全新的視角。”
“那未來會不會每個人的大腦都能連到云里面去?”馬化騰顯然對KK的設想很感興趣,比如通過傳感器把身體的情況傳到云端,運用到醫療領域。其實,這個設想并非沒有實現的可能。4月26日,三星申請了一種能傳輸生理和病理信息的可植入設備的專利,甚至還提到了將這個設備植入人的大腦——科技對人體的滲入無孔不入,何況是云的理想的實現。
“如果太依賴網絡,人的抗打擊能力會變得脆弱。”馬化騰一直比較焦慮,擔憂也很多,比如,網絡傳播以秒級計算,網絡任何一個單點的故障,都會導致大面積的停頓,如何把單點的風險分散化,讓網絡安全更可控?
當然,讓馬化騰焦慮的,還有騰訊的現狀和未來:有人說它壟斷,有人說它遏止創新,還有人說它侵犯隱私,并且,“員工人數增加非常快,文化的稀釋,包括管理方面也會產生很大的問題。”這些都需要馬化騰來很好地解決。
世界在變,產品和科技更新迅速,企業稍一疏忽就會跟不上形勢。那么,我們試想一下,10年之后,騰訊將是怎樣一個騰訊?
騰訊還是騰訊,但不一定還是同樣的DNA。馬化騰說,未來傳統行業都會數字化、信息化,他不會把自己圈定只做某個行業,也不以個人喜好決定做怎樣的騰訊,或許,那時的騰訊不僅僅是一家公司,而是一個開放的組織結構。
鐵打的營盤流水的兵。就像微軟打敗IBM,谷歌打敗微軟,Facebook又打敗谷歌一樣,會不會有下一個騰訊出現,或者說有誰能打敗騰訊?KK說,下一個騰訊有可能在支付領域,有可能在醫藥科技領域等等任何領域,但肯定不會是在騰訊這個業務行業。“你很難注意到它,直到有一天它突然以顛覆性的姿態出現。”
誰都有可能是“敵人”,但誰又都是“假想敵”。憂患意識存在于馬化騰的腦海里,但并不足以讓他“半夜睡不著覺”,他說,要拋開競爭的話題往前看,多想想未來的產業趨勢是什么。“看似是競爭,但實際上是一種演變。這個領域隨時會發生變化,我們希望能盡量跟隨這個潮流去成長。”
●觀點碰撞
未來什么行業更具誘惑力?
問:假如Kevin Kelly到中國來創業,你會選擇什么樣的行業?
KK:我非常感興趣的是信息技術對人體健康產生的影響。現在很多國家都趨于老齡化,中國也不例外。科技的發展可以改善人們的健康狀況。比如,我現在配戴的一個小設備,能夠不斷地檢測我的健康狀況和身體情況。我覺得這樣一個過程可以進一步發展,革新。
馬化騰:剛剛我和Kevin Kelly在溝通的時候,他提了兩點讓我感觸比較深。一個是傳感器可以把身體的情況傳到云端,它其實是可以通過一次性的醫療檢測獲得海量的數據,再從多人的數據中找出一些規律。再一個就是將它做一個社交化的構思,讓同一種病或者同一種特征的人可以聚在一起互相交流,了解到不同的情況。
未來進入老齡化社會后會很關注健康問題,這個想法非常有預見性,我聽了都覺得非常興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