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說,如果你快樂,就去當志愿者,因為你能分享快樂;他還說,如果你不快樂,也去當志愿者,因為你能快樂。他,被視為“極端環保主義者”,為了讓更多人感受到公益的快樂,他愿意放棄令人艷羨的工作,投身公益項目的研發之中。他就是本期《網絡導報》專訪的主角——上海益優青年服務中心創始人張寧,讓他來告訴您,公益品牌如何從微博做起,公益如何讓生活更快樂。
有人說,中國公益有一個無奈的現狀,就是一個人做,兩個人看,還有三個人在瞎搗亂。因此,中國公益最需要的不是透明,而是讓大家都參與進來。
年輕的“海歸”張寧,正想打破這一困局,于是,他設立了一個創新型機構——上海益優青年服務中心,進行參與性公益項目的研發,為的就是讓更多的人愿意并樂于進入公益事業。
2007年5月20日,他在靜安寺地鐵站內策劃了“一米高度看世界”活動,讓正常人坐在輪椅上體驗殘疾人的生活方式,體驗站內無障礙設施;2008年汶川大地震發生之后,張寧又倡導了一些一年365天都可以參與的公益活動,如“關燈一小時”、“使用節能燈”、“使用環保袋”、“少開一天車”以及“少乘一層電梯”……在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公益“小”事中,張寧默默收獲著屬于他的快樂。
在采訪中,張寧對《網絡導報》記者說:“肯定有很多人,很多機構不了解我們,因為我們基本不做第一線的宣傳,不過,在微博上,說到急猴猴和糊兔兔這兩個卡通玩偶,很多人都很熟悉。”
是的,急猴猴和糊兔兔,這兩個可愛的卡通玩偶,正是張寧和他的團隊最近研發出的志愿者卡通形象。張寧表示,這兩個卡通玩偶,目前主要做一些低碳品牌項目,為低碳領域的公益社團提供志愿者教具。據介紹,目前,除了急猴猴和糊兔兔這兩個面對青少年兒童的卡通玩偶之外,還有創意家等公益品牌,而且,這些公益品牌都是從微博起步的。在張寧眼中,網絡有著復制成本低、傳播塊、互動性強的優勢,這對開展公益活動十分有利。
作為崇尚快樂與時尚的年輕人而言,張寧一直希望自己的團隊能策劃出 “門檻更低、更標準、更便攜”的活動,他認為,對于新概念和公眾參與式的公益項目而言,網絡是個十分適合的平臺。“網絡公益的優勢就是傳播快,參與性強。公益目前面臨的推廣階段,網絡手段也提供了成本比較低的推廣渠道。畢竟公益項目很少有推廣預算。網絡上適合推廣一些公益理念,和一些微公益的行動。比如隨手拍解救拐賣兒童,比如免費午餐,一個雞蛋暴走等。”
據了解,上海益優青年服務中心除了開發志愿者教具的同時,也在考慮網絡應用。比如,關于垃圾分類的游戲APP,以及一系列適合小學生的有關環保低碳主題的電子書包課件。不過,在張寧看來,這些網絡項目只有“線上和線下互動,才能達到最好的效果。這樣既增加了可復制性,也更具有趣味參與性,容易吸引孩子們來學校環保知識。”
此外,張寧也坦言,通過網絡做公益也是有難點的。“公益不應該獨立存在,它其實是生活的一部分,或者說是一種生活方式。如果脫離生活需求而單獨存在,很容易被忽視。”的確,若是為了做公益而做公益,則多了幾分被動,少了幾分樂趣。因此,上海益優青年服務中心一直提倡把公益與生活進行聯系,“找到大家生活的需求,把公益與之結合。”張寧如是說。
令人欣喜的是,在網絡這種形勢下進行公益活動,張寧已經有了新的創意與挑戰——15分鐘培訓志愿者。在上海益優這被稱為志愿者0門檻,“我們試圖在探索15分鐘成為志愿者的理念,很多時候我們培育的志愿者花很長時間,而且流失率很高,所以把培訓時間降到最低。我們開展了很多概念,比如紅寶盒、綠寶盒,任何一個志愿者拿到這兩個寶盒,只要花15分鐘閱讀規則,就會成為一個專業的志愿者。”張寧對《網絡導報》記者說,那么為什么可以做到這一點呢?張寧表示,就像別人教你打牌,教你十分鐘就會打了一樣的道理,所有的游戲都有游戲規則的。“這樣再流動也不怕,反正我培訓成本只有15分鐘。”
張寧本就是年輕有活力的,因此,他更想讓更多朝氣蓬勃的志愿者加入到公益事業當中,讓志愿者參與得更容易,工作更有趣,收獲更豐富,是他努力的方向。他把公益與責任和義務分離,讓它成為一種能夠帶來歡樂、健康和珍貴友誼的生活方式。
在張寧所做的公益事業中,我們看到“樂活”的真實寫照。張寧自己也非常喜歡這個概念,“志愿者正是樂活的最佳代言人。他們快樂,他們健康,同時他們分享快樂,分享健康,讓更多的人快樂和健康,一個可持續的人類社會,可持續的和諧社會就在我們的面前。”